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地表緩慢變化第八課:雨水侵蝕地表1. 我們乘飛機在天空飛翔時,會看到浩瀚無垠的大海、綿延起伏的山巒、奔騰不息的 江河、一望無際的平原2. 大雨過后,我們經常會看到地面上出現一道道的溝壑。3. 等天氣再寒冷一些,我們就會在地面上、瓦礫間看到一些白白的小冰晶,人們稱它 為霜。4. 流水對地表的影響實驗材料:水槽、托盤、塑料瓶、土壤、小石子、木塊等。實驗方法:先用土壤、小石子在托盤中制造一個小景觀,再將托盤斜放在水槽里,最 后擠壓裝水的塑料瓶,讓水從瓶蓋上的小孔噴出,澆在土壤上。5. 當雨水較大時容易形成溪流,溪流對地表會產生侵蝕作用,將原本是地表的土壤沖 刷成溝壑縱橫的地貌。6. 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是怎樣形成的?答:黃土高原缺乏植被保護,還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 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貌。7. 強降雨能給人們帶來什么危害?答:強降雨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當某一地區連降暴雨時,常會突發山洪、泥石 流等,造成水庫垮壩、江河橫溢、房屋被沖塌、農田被淹沒、交通和電信中斷,給人 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8.當雨水較大時容易形成溪流,溪流對地表會產生什么影響 流水會侵蝕地表,使地表出現一道道溝壑。觀察土壤有什么變化,流到水槽里的水是什么樣的?在水流的沖刷下,一部分土壤被沖走,土壤表面出現道道溝壑。流到水槽里的水變得渾濁,混合著泥沙,堆積在托盤中。10.根據實驗現象,我們能得出什么實驗結果呢 雨水澆到地面上,一部分滲人土中,一部分在地面流動形成溪流,不斷沖刷、帶走土壤,形成凹溝。11.根據實驗結果推想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是怎樣形成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黃土結構疏松、裂縫較多,人們亂砍濫伐,導致植被覆蓋率低。在降水集中的季節,尤其是暴雨期間,失去植被保護的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蝕形成一道道溝壑。第九課:沙洲的形成1. 當我們乘船沿江而下時,有時會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小島”,人們 稱它們為沙洲。2.模擬沙洲的形成實驗材料:噴壺、水、沙土、托盤等。實驗方法:在托盤的上端堆積一些沙土,傾斜托盤,用噴壺在沙土上方均勻灑水,使 水流能夠沖走沙土,觀察有什么現象。實驗現象:水流流速降低后,水攜帶的泥沙會沉降成小沙丘。實驗結論:由于水流上游攜來的砂石在水流速度減慢時沉降下來,形成沙洲。3. 流水從大河上游攜帶了大量沙石,當流到中下游河道變寬的地方時,流速減緩, 沙石沉積逐漸形成了沙洲。4. 自然界洪水的沖刷和搬運現象:洪水具有極強的侵蝕能力,將地表沖刷后,攜帶 大量被沖刷的物質,將這些物質搬運到低洼的地方形成類似于沙洲的小土坡。5. 鵝卵石的形成是由于上游的石塊在河水的搬運和沖刷過程中變成鵝卵石的。6. 模擬鵝卵石的形成實驗方法:1. 找到 3~4 塊有棱角的小磚塊。2. 將小磚塊放入 玻璃瓶中,并加入適量的沙和半瓶水,擰緊瓶蓋。3. 每位同學依次快速用力搖動玻璃 瓶 1 分鐘,觀察搖動后小磚塊的變化,并記錄下來。7.河流上游的石塊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受到水的沖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形成了鵝卵石。8. 河水流出陡峭、狹窄的山谷時,河道會突然變寬、變淺,水流也會減慢,沉積物在這里沉積下來,便形成了沖積扇。9.沙石從哪里來 沙石在什么情況下會沉降下來 在什么情況下水流速度會減慢 沙石是流水從上游搬運來的。沙石在水流速度減慢時會沉降下來。在河道變寬處、河道拐彎處、河流入海口處水流速度會減慢。10.根據模擬實驗結果,解釋自然界中洪水的沖刷和搬運現象。洪水流量大、流速快,具有很強的沖刷力,土壤、植被、房屋會被沖毀、向下游搬運。11.想象一下,連續一周的大暴雨,會使地表發生什么變化 為什么 大暴雨會使地表嚴重損壞,樹倒屋塌,河道破壞,橋梁及鐵路毀壞,還可能引發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因為流水有沖刷和搬運的作用。12.實驗中,磚塊發生了什么變化 通過實驗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磚塊的棱角被逐漸磨圓,個頭逐漸變小。河岸邊的巖石受到風化作用崩落到河里,河水不斷地沖刷巖石并向下游搬運,在搬運過程中,巖石相互碰撞、摩擦,逐漸磨圓,形成鵝卵石。第十課:人類與地表環境1. 很久以前,黃土高原被大量的植被覆蓋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林草植被面積不斷縮小。造成黃土高原植被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生產建設中對植被的破壞 。2.人類各種活動對地表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有的屬于破壞,有的屬于保護。3.破壞地表的行為會帶來什么嚴重后果?答:由于人口快速增長,人們對地表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土地過度耕種、草原過度放牧和亂砍濫伐森林等行為,使土地逐漸變得貧瘠,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日益嚴重。 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 294.91 萬平方千米,占國土總面 積的 30.72%。(按理解作答)4.人類不合理的活動,使地表環境遭到了很大破壞。為了減少對地表環境的破壞, 人類開始想辦法保護地表環境。5.對地表的保護:綠化沙漠,退耕還林,綠化荒山等等。6.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強防沙治沙 工作。我國率先頒布實施了《防沙治沙法》,推行了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制, 制定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 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開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和國家沙漠公園建設 工作。7.聯合國將每年的 6 月 17 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 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8.人類保護地表環境的舉措和作用都有哪些?答:退耕還林→防止水土流失。綠化沙漠→防止沙漠化。綠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 制定保護法律→依法保護地表環境。9.人類的哪些活動會改變地表 按照自然規律改變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態:退耕還林、綠化荒山、開挖河道、修建堤壩、綠化沙漠等。違背自然規律破壞了地表形態:土地過度耕種、草原過度放牧、亂砍濫伐森林、過度開采礦產等。10.破壞地表的行為會帶來什么嚴重后果 破壞地表的行為會使土地變得貧瘠,植被遭到破壞,會造成水土流失,引發土地荒漠化,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不利影響。11.人類采取的舉措能起到什么作用 人類采取的綠化沙漠和荒山、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可以保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地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