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 第1單元 課型 精讀課文 課時 第1課時 主備人課題 《臘八粥》目標 確定 依據 課標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教師切忌用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遵循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課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臘八粥》一文選自小學語文教材,是一篇充滿生活氣息和節日氛圍的課文。文章通過描繪臘八粥的制作過程、家庭成員的期待以及節日的喜慶氣氛,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的獨特魅力。 從內容上看,課文語言樸實自然,富有生活氣息,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通過對臘八粥的食材、制作過程以及節日意義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同時,文章中還蘊含著對家庭親情和傳統文化的珍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 從教學目標來看,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臘八節的習俗和臘八粥的制作方法,感受節日的喜慶氣氛;同時,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審美能力。學情分析 針對《臘八粥》這一課的學情,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學生對于傳統節日和習俗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對于臘八節這一具體節日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生動的描述和具體的實例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從學生的情感體驗來看,學生對于家庭親情和節日氛圍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通過學習《臘八粥》這一課,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家人共度節日的美好時光,從而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和共情能力。 再次,從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看,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夠自主閱讀課文并理解其大意。但對于文章中深層含義的理解和感悟,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感悟能力,引導他們深入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和內涵美。 綜上所述,通過對《臘八粥》一課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制定出更加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習目標 評價任務1.會寫“臘、粥”等13個字,正確讀寫本單元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3.理解作者是如何寫出臘八粥的美味。 ★★★★★核心知識 核心能力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難點:理解作者是如何寫出臘八粥的美味。核心問題 理解作者是如何寫出臘八粥的美味。微能力點 A5“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A2“數字教育資源獲取與評價”活動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收集材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習任務 學生活動 教師組織 學習評價一、導入 生答:我知道臘八粥是臘八節那天吃的,里面有各種各樣的豆子、米和干果,吃起來特別香甜。我記得去年臘八節,奶奶給我熬了一大鍋,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特別溫馨。 生答:我覺得臘八粥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代表著一種傳統和習俗。聽媽媽說,臘八節吃臘八粥是為了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家人平安。我覺得這種習俗很有意義,它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傳承傳統文化。 生答:我在書上看到過關于臘八粥的制作方法,它需要提前準備很多材料,還要經過長時間的熬煮。我覺得這體現了人們對節日的重視和用心。雖然制作過程有點復雜,但是想到能吃到美味的臘八粥,我就覺得很值得。 教師: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兩天,天氣很冷。于是,民間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即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嗎?指名學生談談對臘八粥的印象。 師生談話中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臘八節的傳統風俗和臘八粥的由來,還通過學生的參與和分享,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傳統情懷,讓他們更加珍視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二、研讀文本 1.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讀完課文后進行小組討論。 (1)學生自由認讀生字,再齊讀生字。 (2)生讀詞語,等教師糾正字音后再齊讀。 學生自由朗讀詞語,再小組分讀。 (4)等教師糾正字音后再進行男女生讀。 3.生答:全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的神態、心情,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生活圖景。 生答:作者主要寫了八兒盼著吃臘八粥的種種表現。 生答:本文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對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時的驚奇,寫出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表現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親情的眷戀。 4.生答:對于寫事的文章,可以從文章的六要素進行概括。 5.學生認真聆聽教師總結。 6.學生自由讀文,一邊思考,一邊畫出相關句子。 學生細讀課文。 生答:說明了臘八粥十分美味。 (2)學生練習朗讀。 1.自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中作者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學生對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臘 粥 膩 咽 匙 攪 稠 腫 熬 褐 缸 臟 (2)指名學生讀,糾錯正音。重點指導“匙”的讀音。 鑰匙(shi) 湯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音為“chí”。 (3)課件出示本課詞語。 臘八粥 感覺 沸騰 何況 攪和 資格 可靠 罷了 要不然 猜想 腫脹 驚異 粉碎 總之 染缸 解釋 浪漫 奈何 (4)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認讀,教師相機正音。 3.這篇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4.師:同學們剛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是如何概括出來的呢? 5.教師小結:對于課文的主要內容,你們可以緊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媽媽”和“八兒”,并結合課題來概括,這樣降低了難度,概括效果會更好。 6.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寫出臘八粥的美味的? 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問題并畫出文中描寫臘八粥的句子。 7.細讀第1自然段。 課件出示: 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是嘴里就立時生出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合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學生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會對臘八粥產生甜甜的膩膩的感覺,說明了什么?(2)指導朗讀,指名學生讀。 1.自讀課文環節的設計充分凸顯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通過課件中的自讀提示,學生得以自由朗讀課文,不僅鍛煉了他們的朗讀能力,也確保了語音語調的準確性。同時,提示學生邊讀邊思考,更是培養了他們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主動探究、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這一環節的好處在于,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讓他們在自讀中感知課文,理解主題,把握中心思想,為后續深入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2.實用又巧妙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夯實了學生對課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通過課件展示生字和詞語,不僅直觀清晰,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指名學生認讀的過程中,教師及時糾錯正音,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準確掌握生字和詞語的正確讀音。特別是針對多音字“匙”的讀音進行了重點指導,幫助學生避免了發音上的混淆。多種形式的認讀練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基礎知識。 3.通過引導學生交流和分享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深入思考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從不同角度解讀課文,展示了他們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通過交流,學生們不僅梳理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還深入探討了課文所蘊含的家庭溫馨和情感表達。這一環節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還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口頭表達能力。 4.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而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能力。通過詢問學生是如何概括出課文內容的,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和梳理自己的思維過程,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概括時所依據的信息、所運用的方法和所遵循的邏輯。這種反思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幫助他們形成更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思維習慣。 5.小結部分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了概括課文內容的技巧和方法。通過提示學生緊扣主要人物“媽媽”和“八兒”,并結合課題進行概括,教師不僅幫助學生簡化了概括過程,降低了難度,還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概括的要點和精髓。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歸納總結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加準確、全面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6.這個教學環節通過教師提問和學生自由讀文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地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關注臘八粥的美味描寫。通過思考問題和畫出描寫臘八粥的句子,學生不僅能夠更加專注地閱讀課文,還能夠從中發現和理解作者如何通過生動的語言來展現臘八粥的美味。 7.通過引導學生細讀第1自然段,探討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臘八粥的共同感受,不僅深入理解了文本內容,還體會到了臘八粥的廣泛吸引力和人們對傳統美食的熱愛。同時,指導朗讀的環節更是錦上添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掌握了正確的朗讀技巧,進一步加深了對文本情感和韻味的把握。三、總結 學生朗讀課文,再進行寫作。 小練筆: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第1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巧妙且富有創意,它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中的精彩描寫,激發對食物的熱愛與想象,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一種最喜愛的食物。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仿寫能力,還提升了他們對食物的感知和表達能力。這個教學環節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創造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積極的意義。作業設計 1.書寫本課生字;2.抄寫本課詞語;3.完成小練筆。板書設計 臘八粥 美味 淳樸 驚奇教學反思 結束了《臘八粥》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教學,我仿佛剛品嘗了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既有滿滿的收獲感,也有絲絲回味和反思。 課堂上,我帶領孩子們一起走進了那碗令人垂涎欲滴的臘八粥。提問、討論、朗讀……每一個環節都像是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美食與家庭溫情的窗戶。當他們讀到課文中那些描述臘八粥美味的句子時,我仿佛看到了他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感受到了他們對臘八粥的無限向往。 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們在概括課文內容時展現出了驚人的創造力。他們用自己的話語描繪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這種互動和交流,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也讓他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了課文所蘊含的情感。 就像烹飪臘八粥需要掌握火候一樣,我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火候”不夠的地方。有時,我過于急于求成,沒有給孩子們足夠的思考時間,導致他們的回答略顯倉促。這讓我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導孩子們,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和探索。 我也發現自己在挖掘課文情感方面還有待加強。雖然孩子們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但對于其中蘊含的家庭溫馨和情感表達,他們可能還缺乏深入的感受。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對課文情感的挖掘和體驗,讓孩子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感受到其中的美好與溫暖。 總的來說,這節《臘八粥》的第一課時教學讓我收獲頗豐,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加生動、有趣的課堂環境,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