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13 紙蘇教版 三年級下冊目 錄1核心素養23456新知講解課堂練習活動手冊板書設計課堂總結核心素養※科學觀念: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研究。※科學思維: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并進行交流。※探究實踐:知道紙的一般特性和常見用途,并能把紙的性質和用途聯系起來。※態度責任: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知道紙的一般特性和常見用途。重點※能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研究。難點新知講解紙的發明新知講解生活中的紙制品生活中的紙制品有很多,如紙杯、書、賀卡、紙盒、包裝紙等。雖然這些物品都是用紙制作的,但由于紙的質地不同,用途也就各不相同。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紙的分類方法是按用途分類,可分為文化用紙、包裝用紙、技術用紙和生活用紙四大類,如下所示:新知講解文化用紙:新聞紙、印刷紙、凸版印刷紙、膠版印刷紙、膠印書刊紙、書寫紙、制圖紙、復印用紙。包裝用紙:指一般商用包裝紙,如茶葉包裝紙、牛皮紙、紙袋紙等。技術用紙:包括各種記錄紙、傳真紙、心電圖紙等。生活用紙:如衛生紙、面巾紙等。新知講解紙是最普遍的物質資源之一。新聞紙用于印刷 報 紙 、書 刊等。箱紙板用于制作紙箱,裝運物品。牛皮紙用于制作紙袋、信封、唱片套、卷宗和砂紙等。書寫紙用于制作表格、練習簿、賬 簿 、記 錄 本等。錫紙用于包裝食品。新知講解了解造紙術1.蔡倫與造紙術。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東漢時期的蔡倫通過總結前人用布、麻造紙的經驗,發明了用樹皮、麻繩頭、破布、舊漁網等作為原料的造紙方法,生產出了輕便且價廉的紙張,讓更多的人可以用上紙,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現在,常見的紙有印刷紙、書寫紙、繪圖紙、復印紙 、醫療用紙、包裝用紙 、生活用紙、硬紙板等。新知講解2.造紙的流程。西漢初年,中國已經有紙了。最初的紙是用麻纖維或麻類織物制造而成的,由于造紙術尚處于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雜著較多未松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于書寫,一般只用于包裝。直到東漢時期,經過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分為四個步驟:新知講解第一步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浸漚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并分散成纖維狀;新知講解第二步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春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使纖維成為紙漿;新知講解第三步是抄紙,即把紙漿摻水制成漿液,然后用撈紙器[篾(miè)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新知講解第四步第四步是曬干,即把濕紙曬干,揭下就成為紙張。新知講解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稈、稻稈等也都作為造紙原料,先后被利用,從而為造紙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在紙張品種方面,從唐代到清代,中國生產的紙,除了一般的紙張外,還有各種彩色的臘箋冷金、錯金、泥金銀加繪、砑紙等名貴紙張,以及各種宣紙、壁紙、花紙等。新知講解造紙術的發明新知講解了解紙的性質1.研究不同紙的吸水性。實驗目的:了解不同紙的吸水性。實驗材料:圖畫紙、美工紙、打印紙、面巾紙、蠟光紙、滴管、有顏色的水。實驗步驟:(1)用滴管吸取有顏色的水,分別滴一滴水到被檢測的紙張上。(2)比較各種紙面上液滴的形狀及液體被吸收的速度。新知講解實驗記錄:紙張類型 圖畫紙 美工紙 打印紙 面巾紙 蠟光紙水滴形狀 圓形,較鼓 圓形,較扁 圓形,鼓起 無水滴 圓球形吸水速度 較快 快 較慢 非常快 慢新知講解實驗分析:美工紙和面巾紙吸水比較快,圖畫紙和打印紙次之,蠟光紙吸水性最差。紙的植物纖維內部有許多微小的孔洞,同時纖維對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這就叫紙的吸水性。因為不同紙的植物纖維的孔洞大小和數量不同,所以它們的吸水性也就不同。實驗結論:不同紙的吸水性不同。新知講解研究不同紙的吸水性新知講解比較不同的紙新知講解2.研究不同紙的結實程度。實驗目的:了解不同紙的結實程度。實驗材料:圖畫紙、美工紙打印紙、衛生紙、剪刀。實驗步驟:(1)把紙按縱向、橫向裁下兩條長、寬一樣的紙條,并標明縱向、橫向。(2)再把裁下的紙條對折后相互鉤住,兩個人拉一拉紙條,觀察紙條是否斷裂。新知講解實驗現象:同樣材質的紙縱向和橫向相互鉤住,紙的橫向都比縱向結實。實驗分析:其實紙的結實程度與紙的纖維和內部結構有很大關系紙在橫向、縱向上的纖維結構不同,因此在伸長率、耐折性、抗張強度、撕裂度和挺度等方面的性能有著較大的差別。紙張橫向的吸水伸長率比縱向的大,紙張橫向的撕裂度也比縱向的大,但紙張的抗張強度、耐折性和挺度則是縱向的比橫向的大。實驗結果:同一張紙的縱向和橫向的結實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按紙的紋路方向比較結實。新知講解研究不同紙的結實程度新知講解當把紙疊成了瓦楞狀新知講解想辦法做一只不滲水的紙船1.選擇防水性比較好的紙張來制作小船,如油光紙、牛皮紙等。2.可以在紙張表面貼上透明膠帶或涂上蠟形成保護膜后,再制作小船。3.注意小船的形狀,保證小船的穩定性。4.小船底部要大,盡量不要讓小船進水。新知講解節約用紙現在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廢紙、稻草、舊棉布等也可以造紙。為了保護樹木資源,我們要注意節約用紙。1.紙的生產過程。(1)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制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新知講解(2)目前,造紙過程中要排出大量含有多種有害物質的污水,而且處理污水的技術要求高、投入費用大、運行成本高。如果污水排放達不到標準,極有可能嚴重污染周圍環境,污染江河水質,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新知講解2.我們要節約用紙。(1)紙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由于樹木生長速度一定,1立方米的木材要生長十幾年到幾十年不等,加之在生產紙張的過程中原料的損耗,每千克樹木能制作的紙張數量也有限。以紅松為例,1立方米紅松約為440千克,制成紙漿原料損耗后約為220千克,1包500張的A4紙約為2千克,1立方米紅松可造500×(220÷2)= 55000(張)A4紙。新知講解(2)節約用紙的方法:①節約使用練習本,不要隨便扔掉白紙,充分利用紙的空白處。②呼吁社會對課本循環使用。課本循環使用有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愛書習慣。③拒絕過分包裝、裝飾的物品。新知講解④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水杯、紙包裝等不可再利用的紙制品。購買紙張時盡量選擇再生紙。⑤把廢書報、廢紙等集中回收再利用。⑥用過的紙另一面可以寫草稿、便條或自制成筆記本使用;過期的掛歷紙可以用來包書皮。新知講解事物檔案館 耐火紙耐火紙是用石棉或玻璃纖維等無機物制成的。玻璃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特點是在一般情況下不會燃燒,即使碳化后也能保持原來的形狀,同時還具有抗水性。實驗證明,這種紙用800°C高溫火焰燃燒5分鐘仍能保持原來的形狀。耐火紙在科學研究、航空航天、珍貴史料保存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課堂練習1.[判斷]處理廢紙的最好辦法是燒掉。( )2.[判斷]紙是由含植物纖維的原料經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 )3.[判斷]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我們不用節約用紙。( )4. [選擇]( )改進了造紙技術。A.蔡倫 B.愛迪生 C.牛頓5.[選擇]( )是人工制造的材料。A.木頭 B.紙 C.毛皮√××BA課堂練習6.[選擇]人們一般利用( )來擦汗。A.卡紙 B.餐巾紙 C.牛皮紙7.[簡答]制作一張賀卡應該選擇哪種紙張?請說明理由。B應該選擇彩色的美工紙,一是美工紙色彩鮮艷,二是它既能書寫,又適合剪裁。活動手冊課堂總結本課我們知道了紙在生活中很常見,并且種類繁多。在研究紙的作用及多樣性過程中,發現各種不同的紙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按照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探究紙的特點,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通過滴水研究不同紙的吸水性,并通過做紙船活動對這一特性加以應用;通過拉拔的方法比較不同紙的結實程度,用不同的感官和工具研究紙的性質。板書設計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備課 三年級科學下冊(蘇教版)第13課 紙(教學教案)核心素養※科學觀念: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研究。※科學思維: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并進行交流。※探究實踐:知道紙的一般特性和常見用途,并能把紙的性質和用途聯系起來。※態度責任: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知道紙的一般特性和常見用途。重點※能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研究。難點教學內容本課是《身邊的材料》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紙為例,對某一類材料進行研究,容易將科學探究活動引向深入,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本課教學內容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各種紙的用途。通過圖示,讓學生歸納出紙的多種類型和用途,涉及家庭生活、學習生活、商業活動等各方面,并將紙的用途和特性建立起聯系,為下面的活動打好基礎。第二部分,介紹紙的發明史。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后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木片以及縑帛(jiān bó)作為書寫材料,但由于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于是推動了造紙術的發明。第三部分,研究紙的性質。一是紙的吸水性的比較研究,二是采用拉拔的方法比較不同紙的結實程度,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紙的特性的應用研究。教材對每一項研究都給予了方法指導并說明了注意事項,意在使學生能夠成功地進行研究。第四部分,研討節約用紙的方法。教材指出造紙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目的是說明節約用紙是為了保護木材資源。從紙的角度談環保和愛惜資源,倡導學生節約用紙。教學準備教師材料:各種紙制品、水槽。學生分組材料:滴管、有色水、紙(廣告紙、復印紙、濾紙、報紙)等。教學過程生活中的紙制品生活中的紙制品有很多,如紙杯、書、賀卡、紙盒、包裝紙等。雖然這些物品都是用紙制作的,但由于紙的質地不同,用途也就各不相同。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紙的分類方法是按用途分類,可分為文化用紙、包裝用紙、技術用紙和生活用紙四大類,如下所示:文化用紙:新聞紙、印刷紙、凸版印刷紙、膠版印刷紙、膠印書刊紙、書寫紙、制圖紙、復印用紙。包裝用紙:指一般商用包裝紙,如茶葉包裝紙、牛皮紙、紙袋紙等。技術用紙:包括各種記錄紙、傳真紙、心電圖紙等。生活用紙:如衛生紙、面巾紙等。紙是最普遍的物質資源之一。新聞紙用于印刷 報 紙 、書 刊等。箱紙板用于制作紙箱,裝運物品。牛皮紙用于制作紙袋、信封、唱片套、卷宗和砂紙等。書寫紙用于制作表格、練習簿、賬 簿 、記 錄 本等。錫紙用于包裝食品。設計意圖:紙的用途非常廣泛,學生接觸也比較多,但學生對各種紙的特性并不一定了解,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物品為什么要用不同的紙來做。了解造紙術1.蔡倫與造紙術。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東漢時期的蔡倫通過總結前人用布、麻造紙的經驗,發明了用樹皮、麻繩頭、破布、舊漁網等作為原料的造紙方法,生產出了輕便且價廉的紙張,讓更多的人可以用上紙,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和發展。現在,常見的紙有印刷紙、書寫紙、繪圖紙、復印紙 、醫療用紙、包裝用紙 、生活用紙、硬紙板等。2.造紙的流程。西漢初年,中國已經有紙了。最初的紙是用麻纖維或麻類織物制造而成的,由于造紙術尚處于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雜著較多未松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于書寫,一般只用于包裝。直到東漢時期,經過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浸漚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并分散成纖維狀;第二步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春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使纖維成為紙漿;第三步是抄紙,即把紙漿摻水制成漿液,然后用撈紙器[篾(miè)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第四步第四步是曬干,即把濕紙曬干,揭下就成為紙張。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稈、稻稈等也都作為造紙原料,先后被利用,從而為造紙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在紙張品種方面,從唐代到清代,中國生產的紙,除了一般的紙張外,還有各種彩色的臘箋冷金、錯金、泥金銀加繪、砑紙等名貴紙張,以及各種宣紙、壁紙、花紙等。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前人在科學研究中所遇到的艱難困苦、表現出的創造力和不畏崎嶇的攀登精神。了解紙的性質1.研究不同紙的吸水性。實驗目的:了解不同紙的吸水性。實驗材料:圖畫紙、美工紙、打印紙、面巾紙、蠟光紙、滴管、有顏色的水。實驗步驟:(1)用滴管吸取有顏色的水,分別滴一滴水到被檢測的紙張上。(2)比較各種紙面上液滴的形狀及液體被吸收的速度。實驗記錄:紙張類型 圖畫紙 美工紙 打印紙 面巾紙 蠟光紙水滴形狀 圓形,較鼓 圓形,較扁 圓形,鼓起 無水滴 圓球形吸水速度 較快 快 較慢 非常快 慢實驗分析:美工紙和面巾紙吸水比較快,圖畫紙和打印紙次之,蠟光紙吸水性最差。紙的植物纖維內部有許多微小的孔洞,同時纖維對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這就叫紙的吸水性。因為不同紙的植物纖維的孔洞大小和數量不同,所以它們的吸水性也就不同。實驗結論:不同紙的吸水性不同。2.研究不同紙的結實程度。實驗目的:了解不同紙的結實程度。實驗材料:圖畫紙、美工紙打印紙、衛生紙、剪刀。實驗步驟:(1)把紙按縱向、橫向裁下兩條長、寬一樣的紙條,并標明縱向、橫向。(2)再把裁下的紙條對折后相互鉤住,兩個人拉一拉紙條,觀察紙條是否斷裂。實驗現象:同樣材質的紙縱向和橫向相互鉤住,紙的橫向都比縱向結實。實驗分析:其實紙的結實程度與紙的纖維和內部結構有很大關系紙在橫向、縱向上的纖維結構不同,因此在伸長率、耐折性、抗張強度、撕裂度和挺度等方面的性能有著較大的差別。紙張橫向的吸水伸長率比縱向的大,紙張橫向的撕裂度也比縱向的大,但紙張的抗張強度、耐折性和挺度則是縱向的比橫向的大。實驗結果:同一張紙的縱向和橫向的結實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按紙的紋路方向比較結實。設計意圖:從研究紙的吸水性和結實程度入手,是抓住了紙的主要特性,這也是為下面做一只不滲水的紙船做好鋪墊。想辦法做一只不滲水的紙船1.選擇防水性比較好的紙張來制作小船,如油光紙、牛皮紙等。2.可以在紙張表面貼上透明膠帶或涂上蠟形成保護膜后,再制作小船。3.注意小船的形狀,保證小船的穩定性。4.小船底部要大,盡量不要讓小船進水。節約用紙現在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廢紙、稻草、舊棉布等也可以造紙。為了保護樹木資源,我們要注意節約用紙。1.紙的生產過程。(1)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制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2)目前,造紙過程中要排出大量含有多種有害物質的污水,而且處理污水的技術要求高、投入費用大、運行成本高。如果污水排放達不到標準,極有可能嚴重污染周圍環境,污染江河水質,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2.我們要節約用紙。(1)紙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由于樹木生長速度一定,1立方米的木材要生長十幾年到幾十年不等,加之在生產紙張的過程中原料的損耗,每千克樹木能制作的紙張數量也有限。以紅松為例,1立方米紅松約為440千克,制成紙漿原料損耗后約為220千克,1包500張的A4紙約為2千克,1立方米紅松可造500×(220÷2)= 55000(張)A4紙。(2)節約用紙的方法:①節約使用練習本,不要隨便扔掉白紙,充分利用紙的空白處。②呼吁社會對課本循環使用。課本循環使用有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愛書習慣。③拒絕過分包裝、裝飾的物品。④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水杯、紙包裝等不可再利用的紙制品。購買紙張時盡量選擇再生紙。⑤把廢書報、廢紙等集中回收再利用。⑥用過的紙另一面可以寫草稿、便條或自制成筆記本使用;過期的掛歷紙可以用來包書皮。設計意圖:社會生活中用紙量非常大,節約用紙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 義務,學生必須從小樹立這個意識。活動手冊課堂總結本課我們知道了紙在生活中很常見,并且種類繁多。在研究紙的作用及多樣性過程中,發現各種不同的紙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按照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探究紙的特點,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通過滴水研究不同紙的吸水性,并通過做紙船活動對這一特性加以應用;通過拉拔的方法比較不同紙的結實程度,用不同的感官和工具研究紙的性質。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備課 三年級科學下冊13.紙(蘇教版) 38 張PPT+音視頻.pptx 【課堂無憂】新課標同步備課 三年級科學下冊(蘇教版)第13課紙(教學教案).doc 當把紙疊成了瓦楞狀.mp4 比較不同的紙.mp4 研究不同紙的吸水性.mp4 研究不同紙的結實程度.mp4 紙的發明.mp4 造紙術的發明.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