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1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教學目標1、說明植物組織培養和植物體細胞雜交的原理;2、以流程簡圖的形式表示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和植物體細胞雜交的過程。3、列舉植物組織培養、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解釋植物細胞工程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細胞的全能性、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難點: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三、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新課導入 【師】展示克隆技術、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其實這些都屬于細胞工程 提問:什么是細胞工程? 細胞工程: 指應用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等多學科的原理和方法,通過細胞器、細胞或組織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獲得特定的細胞、組織、器官、個體或其產品的一門綜合性的生物工程。 閱讀課本,思考回答問題一、植物細胞工程的理論基礎--細胞的全能性 【師】本節我們學習植物細胞工程 §2.1.1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 §2.1.2植物細胞工程的應用 【師】先學習§2.1.1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 包括 植物組織培養 植物體細胞雜交 【師】這兩個技術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一、植物細胞工程的理論基礎--細胞的全能性 1.全能性定義: 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產生完整生物體或分化成其他各種細胞的潛能。 2.全能性的原因: 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包含有該物種所特有的全套遺傳物質。 3.體現全能性的標志:細胞→ 完整個體或其他各種細胞 實例: 胡蘿卜韌皮部細胞發育成完整植株 受精卵發育成個體(動植物) 蜜蜂受精卵發育成工蜂,卵細胞發育成雄峰 用一片葉子、一片花瓣、一粒花粉繁殖出新的植株 【師】芽原基只能發育成芽、葉原基只能發育成葉,能體現全能性嗎? 4.全能性大小的比較: ①受精卵>胚胎干細胞>生殖細胞>體細胞; ②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師】展示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全能性體現的條件 1.是不是所有的活細胞都具有全能性? 2.種子發育成植株體現了全能性了嗎? 3.細胞具有的全能性一定能表現出來嗎? 5、細胞表現全能性的條件(植物) (1)離體狀態 (2)無菌操作 (3)種類齊全、比例適合的營養物質 (4)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誘導和調節 (5)適宜的外界條件(溫度、pH、光照等) 全能性舉例---多肉進行葉插繁殖 【師】一個植物的葉片細胞能發育成植株?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思考回答問題。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思考回答:不能、基因在特定時間、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 討論思考問題,總結全能性體現的條件 思考問題二、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1、概念 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等,培養在人工控制的培養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條件,誘導其分化為完整植株的技術。 2、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3、過程 【師】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35第二段及“探究實踐”,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外植體? 2.什么是脫分化? 3.什么是愈傷組織? 4.什么是再分化? 【師】歸納總結 1)外植體: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 如:植物的莖尖、幼嫩的葉片、花藥等 2)脫分化: 在一定的激素和營養等條件的誘導下,已經分化的細胞失去其特有的結構和功能,轉變為未分化的細胞,進而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 注意:避光、植物激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 3)愈傷組織:特點 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在培養一段時間以后,通過細胞分裂,形成一種 a高度液泡化、 b無定形狀態薄壁細胞組成的 c排列疏松無規則的組織。 4)再分化: 愈傷組織重新分化根或芽等器官的過程。 注意:需光照、激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師】決定植物脫分化、再分化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4、實例:菊花的組織培養 實驗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實驗目的 1.了解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原理。 2.了解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濃度、用量的比例對菊 花愈傷組織形成和分化的影響。 3.嘗試進行植物組織培養。 材料用具 (1)外植體:幼嫩的菊花莖段。 (2)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對手、超凈工作臺、外植體進行消毒。 (3)質量分數為5%左右的次氯酸鈉溶液:對外植體進行消毒。 (4)無菌水:清洗外植體。 (5)MS培養基:(P116--參見本書附錄1) 包括無機營養成分(水和無機鹽)、有機營養成分(蔗糖、氨基酸、維生素等)、特定濃度和比例的激素(主要是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拓展1:植物組織培養常用的培養基配方P116 用具:50mL錐形瓶(或植物組織培養瓶)、燒杯、酒精燈、超凈工作臺、高壓蒸汽滅菌鍋、培養箱、封口箱、封口膜、濾紙、標簽、消毒用酒精棉球、培養皿、解剖刀、鑷子等 方法步驟: 1、消毒 ①雙手和超凈工作臺臺面:用酒精擦拭 ②外植體:流水沖洗 →酒精消毒30s →無菌水清洗2~3次 →次氯酸鈉溶液處理30min →無菌水清洗2~3次。 2、外植體切段 將消過毒的外植體置于無菌培養皿中 →用無菌濾紙吸去表面的水分 →用解剖刀將外植體切成0.5~1cm長的小段。 3、接種外植體 在酒精燈火焰旁,將外植體的1/3~1/2插入誘導愈傷組織的培養基中。用封口膜或瓶蓋封蓋瓶口,并在培養瓶上作好標記。 4、誘導愈傷組織--脫分化 將接種了外植體的錐形瓶置18-22℃的培養箱中培養。 5、誘導生芽生根--再分化 生芽過程:誘導生芽的培養基 生根過程:誘導生根的培養基 6、移栽 打開封口膜或瓶蓋,讓試管苗在培養箱內生長幾日。 流水清洗掉根部的培養基后,將幼苗移植到消過毒的蛭石或珍珠巖等環境中, 長壯后再移栽入土。 【師】播放實驗視頻,歸納總結 方法步驟: 練習鞏固 閱讀教材P35第二段及“探究實踐”,回答下列問題。 閱讀課本,思考回答問題 植物激素的種類和比例(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 認真聽講 觀看視頻,歸納總結三、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 【師】若想得到一株地上結番茄,地下長土豆的植株,用傳統雜交手段能達到目的嗎? 1、定義: 將不同來源的植物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融合成雜種細胞,并把雜種細胞培育成新植物體的技術 【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 1.你認為兩個來自不同植物的體細胞完成融合,遇到的第一個障礙是什么? 2.有沒有一種溫和的去壁方法呢? 3、植物細胞去掉細胞壁后叫什么? 4.為什么兩個原生質體能發生融合,這與細胞膜的什么特性有關?(細胞融合的基礎) 5、人工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6.原生質體融合的標志是什么? 7.如何將雜種細胞培育成雜種植株? 8.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完成的標志是什么? 9、植物體細胞雜交的原理是什么? 【師】總結植物體細胞雜交的過程 2、過程 去壁方法:酶解法(纖維素酶、果膠酶等) 融合方法:物理法:電融合法、離心法 化學法: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 —高pH融合法 原理:細胞膜的流動性、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融合完成的標志:新細胞壁的形成 雜交技術成功的標志:獲得雜種植株 3、優勢: 打破生殖隔離,實現遠緣雜交育種,培育植物新品種 4.變異類型:染色體數目變異 思考問題,進入新課學習 閱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尋找答案比較課堂總結板書設計2.1.1植物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細胞工程:指應用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等多學科的原理和方法,通過細胞器、細胞或組織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獲得特定的細胞、組織、器官、個體或其產品的一門綜合性的生物工程。一、植物細胞工程的理論基礎--細胞的全能性1.全能性定義: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產生完整生物體或分化成其他各種細胞的潛能。2.全能性的原因: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包含有該物種所特有的全套遺傳物質。3.體現全能性的標志:細胞→ 完整個體或其他各種細胞4.全能性大小的比較:①受精卵>胚胎干細胞>生殖細胞>體細胞;②植物細胞>動物細胞。5、細胞表現全能性的條件(植物)(1)離體狀態(2)無菌操作(3)種類齊全、比例適合的營養物質(4)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誘導和調節(5)適宜的外界條件(溫度、pH、光照等)二、植物組織培養技術1、概念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或細胞等,培養在人工控制的培養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條件,誘導其分化為完整植株的技術。2、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3、過程1)外植體: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2)脫分化:在一定的激素和營養等條件的誘導下,已經分化的細胞失去其特有的結構和功能,轉變為未分化的細胞,進而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注意:避光、植物激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3)愈傷組織:特點a高度液泡化、b無定形狀態薄壁細胞組成的c排列疏松無規則的組織。4)再分化:愈傷組織重新分化根或芽等器官的過程。注意:需光照、激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4、實例:菊花的組織培養方法步驟:三、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1、定義:將不同來源的植物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融合成雜種細胞,并把雜種細胞培育成新植物體的技術2、過程去壁方法:酶解法(纖維素酶、果膠酶等)融合方法:物理法:電融合法、離心法化學法: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 —高pH融合法原理:細胞膜的流動性、植物細胞的全能性融合完成的標志:新細胞壁的形成雜交技術成功的標志:獲得雜種植株3、優勢:打破生殖隔離,實現遠緣雜交育種,培育植物新品種4.變異類型:染色體數目變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