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與學習目標 1.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以《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及目標要求”為指導,引導學習者對《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進行學習。由于教材設置中理論課只占1/14,本課是省信息技術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課,教學內容是不同類型信息在計算機中傳播的方式,信息輸入和輸出所使用的相應設備。涉及到的知識及操作內容主要有:了解計算機輸入、輸出常見信息類型,認識信息輸入、輸出設備的種類,掌握不同信息對應的輸入、輸出設備,使用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進行信息輸入、輸出操作練習。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思想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重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試驗過程,關注學習者的討論、交流、質疑等,要他們會動手做,還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過使用電子白板交互平臺,在向學生展示資源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一個教學平臺,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與學習的操作平臺,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思想真正得以體現。 2.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信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初步了解計算機中信息的傳遞;了解計算機的常用輸入、輸出設備。 (2)技能目標:能夠準確地對輸入輸出設備進行分類;動手操作、表達觀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信息傳遞的興趣,學生主動地去探索思考,培養正確的信息價值觀以及對新知識的熱情與渴求。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教學對象:農村小學三年級學生。 信息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并不復雜,也容易理解,但不能概念化。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形象化地舉一些實例加以講解。本課主要采用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請教書本和幫助材料的好習慣。 1.知識基礎 學生初步了解計算機的基本情況,能夠初步使用鼠標和鍵盤。 2.認知能力 學生特別喜歡自己動手操作計算機。 3.學習動機分析 小學生對計算機興趣濃厚。通過實踐可以加深對計算機的認識,并鞏固鼠標和鍵盤的使用。通過學習《信息的輸入和輸出》,可以使學生鞏固學習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部分,同時了解計算機中的信息是如何傳遞的,為掌握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分類打下良好的基礎。 4.信息素養 學生已具有簡單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但對理論知識分析處理能力欠缺,協作意識差,需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已布置的任務。 本課主要是通過讓學生了解計算機中信息的傳遞來認識計算機中常用的輸入、輸出設備。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信息的輸入與輸出的區別,否則,學生就不易區分輸入與輸出設備。 三、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選擇 配有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室。 2.教學媒體設計 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媒體的設計分兩個層次: (1)展示課題,有關背景圖片、文字等要集中把握的內容,目的是明確目標。在情景導入時,播放相關影視資料,目的是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 (2)白板交互平臺:學生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對“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進行連線游戲,激發學習者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熱情。 四、《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教學實施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提出問題 我們使用計算機能做些什么事情?學生討論回答,如:玩游戲、看電影、聽音樂、繪畫、寫文章、收發電子郵件,等等,我們做這些事情都離不開什么呢? 信息的傳遞。例子:(1)跟著音樂唱歌。(2)跟著電視學跳舞。信息是怎樣進行傳遞的呢? 2.導入新課信息與我們非常密切,信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信息是如何傳遞的呢?又是通過什么進行傳遞的呢?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信息的輸入和輸出》。 (二)課堂講解 1.計算機中信息的傳遞 (1)讓學生觀察書上的熊貓“咪咪”利用計算機做事的四幅畫面,同桌的同學討論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熊貓“咪咪”是通過什么設備用計算機繪畫的?是通過什么設備看到自己正在畫的畫?是通過什么設備用計算機寫字?是通過什么設備傳遞聲音?用計算機畫的畫、寫的作文能夠印在紙上嗎?如何實現? (2)由學生討論回答:哪些是計算機接收了我們給它的信息。 (3)讓學生討論回答:哪些是計算機向我們輸出的信息。 (4)由學生的回答而總結出:我們在使用計算機時,隨時都在向計算機輸入信息,而計算機也隨時向我們輸出信息。 (5)除了計算機還有網絡也可以接收發送信息,還可以用掃描儀將照片或畫面原樣輸入計算機內,也可將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拍攝到的景物輸入到計算機內(向學生展示數碼相機)。 2.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1)由“信息的輸入與輸出,都需要相應的設備”而引入到“輸入、輸出設備”。 (2)看圖識別哪些是輸入設備,哪些是輸出設備? (3)請學生到白板前試一試、連一連。 要求:(1)面向全班同學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如: 顯示器 是 輸出設備。 (2)讓學生在白板上連線,學生和電子白板互動。 (3)面向全班說一說為什么這樣連線。 最后,齊讀由孩子們自己實踐連線的結果。 (三)學生練習 向全班出示“想一想 練一練”學件。 要求:(1)面向全班同學大聲說出你的答案。 (2)在白板上輸入答案(或使用鍵盤輸入)。 (3)面向全班同學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填空。 (4)在白板上點“自查”按鈕,看看是什么結果:“笑臉”表示正確;“哭臉”表示“需要再動腦想一想”(如圖6)。 (5)全班共同檢查正確后,齊讀。(四)拓展讓學生區分鼠標和鍵盤的兩種接口(PS/2和USB接口) 四、課后反思 學生似乎對在教材上做練習并沒有什么興趣,而且記憶也不深刻;通過使用課件在電子白板上展示,讓更多的孩子積極地投入到做練習的學習中來,他們的答案對錯,用笑臉和哭臉來表示,這樣的練習孩子們才更愿意參與,而且我觀察到好多平時上課不舉手的孩子也興致勃勃地舉起了手。他們更愿意與教學媒體——交互式電子白板有更多的互動。 本堂課對于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內容有些抽象,不易理解,而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卻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同時,由于白板教學更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師生、生生的互動,使原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注意聽講、做小動作、隨意說話等現象大大減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動力和學習自信心,即有利于調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班級人數多,并不能真正做到每位學生都參與白板互動,不過相比以往的教學媒體,學生參與率還是有了明顯提升。在今后的理論知識講解過程中,語言應更簡練,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孩子,盡量做到人人都能與白板互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