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戰2024年中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專題02陸地和海洋目錄思維導圖:感知全局,了解知識要點知識梳理:2大知識總結,梳理必背知識、歸納重點易混易錯:4個錯混點梳理,高效查漏補缺真題賞析:2大命題點歸納,感知真題、知己知彼考點一 大洲和大洋(1)地球海陸分布不均:地表71%是海洋,29%是陸地。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2)從東西半球看:①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主要包括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②海洋大多分布在西半球,主要包括北美洲、南美洲(3)從南北半球看:①陸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它是北冰洋,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包圍。②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它是南極洲,被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包圍。(2)無論是哪個半球,海洋的面積都大于陸地的面積(3)海洋彼此相連,陸地則被海洋分割成許多大大小小的陸塊。(1)陸地和海洋的類型:(陰影為陸地) A是大陸,最大的大陸是亞歐大陸,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B是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C是島嶼,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E是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海洋是海和洋的總稱,海是洋的邊緣,一般靠近大陸,常常由半島和島嶼與大洋隔開)F是海D是大洋全球陸地共分七個大洲(1)面積和輪廓:A亞洲、F歐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H大洋洲、E南極洲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2)各大洲分布特征全部位于北半球大洲 北美洲、歐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大洲 南極洲全部位于東半球大洲 非洲 全部位于西半球大洲 南美洲全部位于東半球大洲 非洲 全部位于西半球大洲 南美洲赤道穿過的大洲 亞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過的大陸 南美洲大陸、非洲大陸面積最大大洲 亞洲 面積最小大洲 大洋洲亞洲與歐洲大陸合稱 亞歐大陸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 美洲跨經度最多的大洲 南極洲(緯度最高),絕大部分位于南極圈以內,終年嚴寒,唯一無人定居大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 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白令海峽(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巴拿馬運河(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3)大洲的分界線:七大洲相對位置地表十分陸占三,亞歐非洋兩美南。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占西半邊。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全球海洋共分四個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 面積最大、海水最深、島嶼最多,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大西洋 面積第二、呈“S”形狀、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印度洋 大部分在南半球,全部位于東半球,大部分位于熱帶北冰洋 面積最小,深度最淺,水溫最低的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四大洋: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七大洲:①亞洲②非洲③歐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⑥大洋洲⑦南極洲)考點二 海陸變遷(1)自然原因(主要原因)——地殼變動、海平面升降(2)人為原因(次要原因)——人類活動,如填海造陸(1)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地殼變動(2)我國東部海底的古河道遺跡(海洋淹沒近海人類活動遺跡)——海平面升降(3)荷蘭圍海大壩,日本、澳門填海造陸——人類活動提出者 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科學依據 非洲西岸與南美洲東岸的輪廓線十分相似;兩塊大陸的古老地層相似;兩塊大陸上的生物和古老生物化石相近。基本內容 兩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狀況。(1)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提出的板塊構造學說。(2)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3)全球分為六大板塊,分別是:板塊名稱 特征A美洲板塊 主要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以及大西洋、北冰洋等的一部分。B南極洲板塊 主要包括南極洲,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的一部分。C印度洋板塊 主要包括印度洋、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等的一部分。D非洲板塊 主要包括非洲大陸,以及大西洋、印度洋等的一部分。E亞歐板塊 主要包括亞歐大陸,以及大西洋、北冰洋等的一部分。F太平洋板塊 幾乎全部位于太平洋中。(4)板塊運動板塊是處在不斷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形成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在板塊交界處:①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②兩個板塊發生碰撞,陸地上常形成山脈,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5)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理現象喜馬拉雅山脈“長高”或形成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地中海“縮小” 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紅海擴張 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地帶日本多地震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或者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1)東西距離長≠跨經度廣。(2)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是亞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橫跨了所有經度)。(3)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緯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方法一:非洲東南沿海有一個離岸島——馬達加斯加島,南美洲沒有。方法二:非洲赤道穿過中部,北部北回歸線穿過,南部南回歸線穿過,是熱帶面積最廣的大洲。南美洲赤道穿過北部,南回歸線穿過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半球。非洲輪廓圖南美洲輪廓圖印度洋板塊不僅包括印度洋。圖中印度洋板塊:A是亞洲的阿拉伯半島 B是亞洲的印度半島 C是印度洋 E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火山多不僅有不利影響,也有有利影響。1.不利影響:(1)燒毀和掩蓋森林、房屋、道路等。(2)污染空氣,影響氣候。2.有利影響:(1)火山灰有豐富的礦物質,令土地肥沃。(2)火山巖是優質的建筑材料。(3)火山常發地區,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成為溫泉旅游勝地。考點一 大洲和大洋1.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B.④洲與⑤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C.③是太平洋D.圖中標有數字序號的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①④⑤②《海底兩萬里》是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他帶領讀者登上“鸚鵡螺”號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變幻無窮的海底世界。下圖為“鸚鵡螺號航行路線圖”。此完成下面小題。2.“鸚鵡螺”號航行證明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特點是( )A.有連續而廣闊的陸地 B.有連續而廣闊的海洋C.陸地相連但海洋不相連 D.海洋陸地均不相連3.關于“鸚鵡螺”號航行的路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在熱帶海域航行 B.跨越了東、西、南、北半球C.只在東半球海域航行 D.穿越了南極大陸和北冰洋4.通過“鸚鵡螺”號航行的路線,并結合海陸分布知識可以得出( )A.大西洋是全球的中心 B.北半球以陸地為主C.南半球以海洋為主 D.南極大陸面積最大聯合國徽章圖案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世界地圖,由交叉的橄欖枝組成的花環相托而成。地圖包括五個同心圓,投影范圍延伸至南緯60度。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徽章中A大洋的名稱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6.徽章中的世界地圖未能反映地球全貌,實際地球海陸面積比約為( )A.8:2 B.7:3 C.6:4 D.5:5下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據圖示信息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緯度最高的是歐洲③面積最大的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⑤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非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8.對世界海陸分布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東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C.西半球海洋面積小于陸地面積 D.任意半球海洋面積均大于陸地面積近年來,北極航道通航能力大大提升,白令海峽是北極航道的重要通道。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白令海峽溝通了( )A.北冰洋大西洋 B.北冰洋太平洋C.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大西洋10.“三線”穿越了白令海峽,“三線”是指( )①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②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③東、西半球分界線④國際日期變更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地球家園共繪藍圖】微信啟動頁是我國氣象衛星“風云四號”從太空拍攝的高清東半球氣象云圖(圖1),從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到地球的形狀。若要進一步了解全球的海陸分布,可將地球分為兩個半球繪制成簡圖(如圖2)。在日常生活中,為方便學習和研究,則需將兩個半球轉繪在同一張平面圖上(如圖3)。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我們可以從“風云四號”拍攝的云圖上_____(目睹/推測)地球的球體形狀。(2)讀圖2會發現,無論怎樣劃分半球,總是海洋面積_____陸地面積。(比較大小)(3)讀圖2可知,緯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緯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_,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_____,從東半球中可以看到完整的大洋是_____。(4)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請在圖3中仿照非洲、南極洲簡圖的畫法,任選一個大洲,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繪制其幾何輪廓。考點二 海陸的變遷1.火山、地震常發生在( )A.板塊內部 B.板塊交界地帶 C.大陸內部 D.山地2.云南石林在兩億多年前曾經是海底石灰巖,造成這種海陸變化的原因是( )A.地殼的變動 B.海平面的上升 C.氣候變化 D.填海造陸3.科學考察表明,喜馬拉雅山脈在幾千萬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解釋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原因是( )A.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張裂形成B.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形成C.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擠壓形成D.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2022年,全球共有74座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燒毀森林、房屋,覆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也帶來肥沃的土壤和礦產等。圖左為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帶分布圖,圖右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我國所處的火山地震帶是( )A.環非洲火山地震帶 B.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C.環印度洋火山地震帶 D.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5.火山主要分布在( )A.大洲的內部 B.板塊交界地帶 C.板塊的內部 D.所有大洋邊界6.火山噴發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 )A.有害無利 B.有利無害 C.有害有利 D.沒有影響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發生了兩次7.8級地震。至2023年4月5日,強震已致該國50399人遇難,地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圖為板塊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地震位于( )A.亞歐板塊內部 B.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D.亞歐板塊、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8.5月12日是我國防災減災日。當地震發生時,下列避震方法錯誤的是( )A.在公共場所應聽從指揮有序撤離 B.在家中可躲避到結實的家具附近C.在高樓內可以迅速從窗戶跳下樓 D.在戶外時應及時撤離到空曠場所2022年5月4日,“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隊在海拔8830米處成功架設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自動氣象站運行所需的能源最有可能來自( )A.水能 B.地熱能 C.太陽能 D.生物能10.科考隊在珠峰附近海拔5800米處,發現了距今1500萬年前的某種植物葉片化石,現在這種植物不可能分布在海拔這樣高的地區。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殼發生了變動 B.氣候變暖了 C.海平面上升了 D.人類活動影響山西地質博物館“遠古物種”展廳中,展示有“中國肯氏獸動物群”的化石標本,肯氏獸的化石在中國、南非以及美洲大陸均有發現。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1.圖中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獸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肯氏獸是2億年前陸生動物,它們的化石卻遠隔重洋,以下解釋比較合理的是( )A.動物遷徙 B.氣溫變化 C.降水變化 D.大陸漂移參考答案考點一大洲和大洋1. B【解析】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①洲是亞洲,A錯誤。④北美洲與⑤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B正確。③是熱帶大洋印度洋,C錯誤。圖中標有數字序號的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①亞洲、②非洲、④北美洲、⑤南美洲,D錯誤。故選B。2.B 3.B 4.C【解析】2.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包圍著,大陸之間不相連,而地球上廣大的水域被陸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個大洋,A錯誤,B正確;陸地不相連但海洋相連,C、D錯誤。結合題意,故選B項。3.讀圖可知,“鸚鵡螺”號航行的路線經過寒、溫、熱三帶海域,A錯誤;此航行路線跨越了東、西、南、北半球,B正確,C錯誤;此航行路線到達了南極,但沒有穿越南極大陸和北冰洋,D錯誤。結合題意,故選B項。4.通過“鸚鵡螺”號航行的路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球上廣大的水域被陸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個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地球是一個球體,大西洋不是全球中心,A錯;南北半球都以海洋為主,北半球陸地面積較南半球大,B錯,C對;亞歐大陸面積最大,D錯。故選C項。5.D 6.B【解析】5.聯合國徽章圖案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世界地圖,A大洋位于北極點附近,是四大洋中最小的大洋,幾乎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陸地包圍,為北冰洋,D正確,ABC錯誤。故選D。6.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陸地構成,根據計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陸地面積僅占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實際地球海陸面積比約為7:3。B正確,ACD錯誤。故選B。7.C 8.D【解析】7.讀圖可知,赤道穿越非洲中部,非洲地跨南北半球,①正確。緯度最高的是南極洲,②錯誤。面積最大的是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③錯誤。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④正確。南北回歸線同時穿過非洲,非洲大部分位于熱帶,⑤正確。①④⑤正確,故選C。8.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陸地集中于北半球、東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將地球分為水半球和陸半球,陸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陸地。所以,無論怎樣劃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陸地,D正確,ABC錯誤。故選D。9.B 10.C【解析】9.由圖可知,白令海峽溝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故B正確,A錯誤;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故C錯誤;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故D錯誤。故選B。10.由圖可知,“三線”穿越了白令海峽,“三線”是指①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②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④國際日期變更線,故C正確;東、西半球分界線為20°W與160°E組合成的經線圈,③錯誤,故ABD錯誤。故選C。11.(1)目睹(2)大于/>(3) 北冰洋南美洲印度洋(4)仿照非洲、南極洲簡圖的畫法,任選一個大洲,視考生繪圖情況給分,如圖如示 【解析】(1)讀圖可知,我們可以從“風云四號”拍攝的云圖上目睹地球的球體形狀,是最科學有力的證據。(2)讀圖2會發現,無論怎樣劃分半球,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從太空向地球望去,可以看到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藍色星球,有“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之說。(3)讀圖2可知,緯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從東半球中可以看到完整的大洋是印度洋。(4)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仿照非洲、南極洲簡圖的畫法,任選一個大洲繪制其幾何輪廓,如圖所示: 考點二海陸的變遷1. B【解析】地球是由六大板塊構成,在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災害,板塊內部地殼較穩定,故B正確、排除ACD,故選B。2.A【解析】云南石林在兩億多年前曾經是海底石灰巖,說明此處曾經是海洋,后來由于地殼的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形成了陸地,是海陸變遷的證據,故A正確。排除BCD,故選A。3. D【解析】科學考察表明,喜馬拉雅山脈在幾千萬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這是由于受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形成的高大山脈,排除ABC,故選D。4.D 5.B 6.C【解析】4.我國東部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南部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可以判斷出,我國同時位于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城故D正確,排除ABC,故選D。5.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等地殼活動,板塊內部較穩定,故B正確。不一定是大洲內部和大洋邊界,排除ACD,故選B。6.火山噴發會燒毀森林、房屋,覆蓋田野,污染空氣。火山噴發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中有豐富的礦物質,火山巖又是優質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發的地區,往往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成為旅游和考察的勝地。故C正確,排除ABD,故選C。7.D 8.C【解析】7.讀圖可知,土耳其位于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D正確,ABC錯誤。故選D。8.當地震發生時,在公共場所應聽從指揮有序撤離,在家中可躲避到結實的家具附近,在戶外時應及時撤離到空曠場所,ABD正確;在高樓內迅速從窗戶跳下樓會造成摔傷或死亡,C錯誤。故選C。【點睛】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運動對板塊內部的影響較小,而在板塊交界處,兩個板塊會發生張裂或碰撞擠壓,所以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9.C 10.A【解析】9.該地海拔高,空氣稀薄,晴天多,降水少,大氣能見度高,所以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豐富,自動氣象站運行所需的能源最有可能來自太陽能,C正確,ABD錯誤。故選C。10.這說明了這里曾經海拔較低,氣候較為溫暖,適合植物生長,而后山脈隆起,故此處發生了地殼的變動,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A 12.D【解析】11.從題干材料知,肯氏獸化石在中國、南非及美洲大陸均有發現。①為中國,符合題意,A正確;②為南極洲,不符合題意,B錯誤;③為歐洲,不符合題意,C錯誤;④為大洋洲,不符合題意,D錯誤。因此答案選A。12.化石能夠遠隔重洋,在不同地方發現,并不是動物遷徙的結果,因為肯氏獸不會飛,不可能越過大洋,A錯誤;氣溫變化、降水變化顯然不是化石遠隔重洋的理由,BC錯誤;肯氏獸這種陸生四足類動物原本生活在同一片大陸上,現在它們的化石遠隔重洋,說明原來統一的大陸已經分解,這些化石為天陸漂移學說提供了新的可靠證據,D正確。因此答案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