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5課 鳳仙花開花了》教案一、教學分析:本節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植物的生長變化《第5課 鳳仙花開花了》,主要教授植物的生長變化,具體是鳳仙花的開花過程。通過觀察和比較花的結構,讓學生了解花的組成部分,特別是雄蕊和雌蕊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和比較的能力,激發對植物的研究興趣,加深對植物保護的意識。二、教學目標:1. 科學概念目標:a. 了解花的基本結構,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b. 區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并了解有些花同時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c. 理解雄蕊和雌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2. 科學探究目標:a. 進行花的解剖觀察,觀察花的各部分特征。b. 觀察雄蕊和雌蕊,推測它們的作用。c. 發展比較事物相同點和不同點的能力。3. 科學態度目標:a. 激發學生對植物研究的興趣。4.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a. 形成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培養對植物的濃厚興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花的結構以及雄蕊和雌蕊的作用。教學難點:鳳仙花花開花落的過程。四、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基礎,對植物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對花的結構和花的開花過程可能存在模糊或不完整的認知。學生在觀察和比較方面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通過生動的教學方法和示范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五、教學方法:1. 問答法:通過提問學生對花的結構和雄蕊、雌蕊的作用的理解。2. 觀察法:引導學生觀察鳳仙花的花朵、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特征。3. 比較法:讓學生比較不同花的結構,發現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4. 實驗法:進行簡單的示范實驗,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花的開花過程。六、教學準備:1. 教學工具準備:a. 教師準備:教案、鳳仙花、鏡子、放大鏡、板書、實驗材料等。b. 學生準備:學生教材、筆、紙。2. 教學環境準備:教室內部分區域作為實驗區域,保證學生能夠清晰地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七、教學過程:步驟一:教師引導學生進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教師可以用圖片或實物引入鳳仙花的話題,向學生展示鳳仙花的外觀,引起學生的好奇心。2. 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見過鳳仙花嗎?它有什么特點?鳳仙花是如何生長的?它是如何開花的?3.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激發他們對植物的興趣。步驟二:介紹花的結構和雄蕊、雌蕊的作用。1. 教師通過示意圖或實物,向學生展示花的結構,并解釋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含義和作用。2. 教師可以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花萼是花的外層保護殼,它保護著花蕾。花瓣是花的彩色部分,吸引昆蟲來傳播花粉。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它產生花粉。雌蕊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它接受花粉并形成果實和種子。步驟三:觀察鳳仙花的結構,并進行比較。1. 教師分發鳳仙花給學生,并提供放大鏡和鏡子。2. 學生觀察鳳仙花的花朵、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特征,并記錄下觀察結果。3.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請比較不同花的結構,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有些花同時具有雄蕊和雌蕊嗎?有些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嗎?步驟四:進行鳳仙花開花的示范實驗。1. 教師將一朵未開放的鳳仙花放入一瓶水中,并放置在教室中充足的陽光下。2. 教師告訴學生,我們將觀察鳳仙花的開花過程,并記錄下每天的變化。3. 學生觀察并記錄鳳仙花的開花過程,包括花蕾的變化、花瓣的展開等。4. 教師可以適時進行解釋和引導,幫助學生理解鳳仙花開花的原理。步驟五:總結和歸納。1. 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花的結構和雄蕊、雌蕊的作用,并幫助學生理解它們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2.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為什么花需要雄蕊和雌蕊?雄蕊和雌蕊的作用是什么?雄蕊和雌蕊分別對應著花的哪個部分?步驟六:拓展探究。1.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其他花朵,并比較它們的結構和特點。2. 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種類的花朵進行觀察,比如玫瑰、郁金香、百合等。3. 學生將觀察到的花朵的結構和特點記錄下來,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數量、形狀和顏色等。4. 學生可以將觀察結果進行比較,找出不同花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八、板書設計:花的結構與功能花萼 花瓣丨 丨雄蕊 雌蕊重點詞匯:花萼,花瓣,雄蕊,雌蕊```九、教學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生的觀察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實際觀察花的結構和特點,讓學生深入了解了花的組成部分和它們的功能。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思考,學生能夠發現不同花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進一步加深對花的結構和功能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