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學習目標1.理解游記特點,理清本文游蹤。 2.欣賞作者筆下的各種景物,體會把對景物的描寫與身體狀況、內心體驗、邈遠 思緒融為一體的寫法。感受其雄偉、圣潔、瑰奇的特點。 3.領會文章蘊含著的深刻內涵—— 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課前學習任務1.查閱資料,了解游記的體裁知識等文體知識。 2. 反復誦讀,感知文章內容,批注文中美句,把握作者文章中的情感 。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文學常識積累。 1.游記三要素:游蹤、風貌、感想 2.馬麗華,山東濟南人。1976 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散文《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 魂像風》,報告文學《青藏蒼茫》,散文集《終極風景》《追你到高原》,詩集《我的太陽》, 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等。被譽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 【學習任務二】初讀課文,積累字詞。 1. 標注段落(共 14 段)。 2. 圈畫重要字詞,查字典,標注讀音,將難寫的字詞寫 3 遍。 棱角( ) 礫石( ) 虔誠( ) 蠕動( ) 豁然( ) 腈綸( ) 懈怠( ) 敦實( ) 接踵而至( ) 【學習任務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 速讀課文,感知故事情節。根據這篇游記的內容,畫一畫行蹤圖。2.請根據本文行蹤,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學習任務四】美讀課文,感悟意境。 1.作為讀者,讀了這篇文章之后,你想向大家推薦作者行程中的見聞,請發 “朋友圈 ”把你認為有特色的鏡頭介紹給大家,試著從欣賞的角度說說理由。 溫馨提示:“一切景語皆情語 ”,閱讀游記的見聞,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作 者獨特的寫法,以及所融入的情感。 2.作者是怎樣描寫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試結合課文內容具體分析。 【學習任務五】轉發見聞,賞析分享 游記中有許多美句,可以從修辭角度,還可從字詞、句式等進行分析。 【學習任務六】理解所感,頓悟內涵 請你幫作者把這趟各拉丹冬之行的個人心歷整合成一段文字,以備發到“朋 友圈 ”。要求:盡量引用原文,可適當加上關聯詞和過渡語。 知識卡片:游記中,寫景和敘事同步展開,一切的景,因有了人的參與,才 稱其為“景 ”。所以,我們讀游記,要關注的不僅是景,還有人——人的經歷, 人的感受,人的思考,這些才是游記的靈魂。 1. 跳讀課文,找出“所感 ”。 2.作者多次寫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惡心,甚至覺得“要死了 ”,這些內容與 文中的寫景有什么關系?產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資料鏈接:大自然并不因、也不為誰的存在而存在,即便沒有人類,它依然 萬古長存。萬千物象合成一個自然,萬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無一 遺漏地包容了一切,當然包括微不足道的人類,當然也包括了更加微不足道的個 人命運,以及通常我們所稱之為欣悅或苦惱的幸與不幸。 ——馬麗華《藏北啟示:超越苦難》 人類悄悄地出現并植根于這些大山的皺褶中——那種令我多年來感激不盡的 生命和生活之流,正從谷底靜靜地流淌開來,這生命與生活的原汁啊! ——馬麗華《西藏大地》 3.感悟內涵,探究主題 本文記述了 的經歷,從不同角度欣賞了各拉丹冬,展現了它 的 ,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威力的 ,同時展現了人們探尋大自然的 。 4.整合心歷,發朋友圈推薦的學習資源1. 馬麗華的《藏北游歷》《西藏大地》。 2. 吳雨初的《藏北十二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