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學習目標1.把握演講詞的結構特點,了解演講者的觀點; 2.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內涵和現實意義; 3.品析重點語言,理解文章中的論證方法和論證思路; 4.理解文章中事例對于觀點的印證作用。課前學習任務1.查閱資料,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丁肇中、演講詞的體裁知識等文體知識; 2.反復誦讀,感知文章內容,揣摩文中用詞,把握作者文章中的情感 。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文學常識積累。 1.作者簡介。丁肇中,1936 年生,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祖籍山東日照。1962 年獲得物理學博 士,1969 年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學研究。1974 年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實驗 中發現新粒子:J 粒子,使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新粒子被發現, 由此粒子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 的發展階段。1976 年與里克特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多次回國探親,對祖國的科學事業 極為關心。在他領導的實驗小組里,中國派去的同志約占半數,這些科學工作者在他精心指 導下正從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2.文體知識。演講詞可分為敘事、說理、抒情三種類型。本文是一篇說理型演講詞, 以議論 為主要表達方式,具有正確、深刻的論點,使用確鑿、充足、具有說服力的論據,進行富有 邏輯性的論證。不同于第 13 課聞一多在追悼會上慷慨激昂的即興演講,本課作者是一位著名 科學家,其演講的特點是準確嚴謹。 4.寫作背景。本文是作者 1991 年 10 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情系中華 ”大會上發表的 演講,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華 ”征文特別榮譽獎時的一篇發言稿。受傳統教育的影 響,我國基礎教育過于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大多“高分低能 ”,這已不能適應社會、時代發展的需要。鑒于此,丁肇 中根據現代學術的發展和個人經驗,并聯系傳統的文化背景和我國的現狀,向我們提出了忠 告: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學習任務二】初讀課文,積累字詞。 1. 標注段落(共 12 段)。 2. 圈畫重要字詞,查字典,標注讀音,理解意思,將難寫的字詞寫 3 遍。 ( ) ( ) ( ) ( ) ( ) ( ) 丁肇中 瞭望 緬懷 彷徨 不知所措 ( ) ( ) ( ) ( ) ( ) ( ) ( ) 華裔 埋沒 探索 宣告 袖手旁觀 格物致知: 。 袖手旁觀: 。 不知所措: 。 一帆風順: 。 彷徨: 。 修身: 。 【學習任務三】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感知故事情節。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揣摩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第 段): ——開門見山地交代了自己演講的主題:學習自 然科學的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中國科學。 第二部分(第 段): ——用中國學生存在的問題和自己的經驗,從正 反兩個方面分析了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第 段): —— 闡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揭示格 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并對中國年輕一代人提出希望。 文章是按照“ ”這個思路來行文的。 2.《大學》里“格物致知 ”的含義和目的分別是什么?作者所說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和目 的是什么? 3.為什么說傳統的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 ”?傳統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端?4.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 ”的精神? 5.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怎樣發揚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學習任務四】美讀課文,品析詞語。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行文嚴謹,找出本文中的亮點詞語并品析。 1.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 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2.有一天,王陽明要依照《大學》的指示,先從“格物 ”做起。他決定要“格 ”院子里的竹 子。 3.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 【學習任務五】品讀課文,分析論證方法。 本文是一篇說理型演講詞,運用了哪幾種說理方法?請結合課文內容做簡單分析。 示例: 引用論證: ①“ 四書 ”之一的《大學》里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 ”和“致知 ”。就 是說,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 第 2 段引用《大學》中的觀點,指出“格物致知 ”的基本意思。 ②《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 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第 3 段又引用了《大學》 中的觀點,介紹“格物致知 ”的目的,解釋“格物致知 ”真正 意義被埋沒的原因。 【學習任務六】跳讀課文,品味情感。 演講者在演講過程中舉自己的親身經驗為證,有什么好處?推薦的學習資源1. 《懷念(節選)》丁肇中。 2.《丁肇中》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9) 3.《丁肇中》長春出版社出版(2001) 4.《丁肇中》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