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環境與我們》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教科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環境與我們》單元主題 在繁華的城市中心,明珠湖經歷了從清澈美麗到污染嚴重,再到逐步恢復的變遷。這一切變化,小學生小明都看在眼里。小明曾經在明珠湖邊放飛風箏,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然而,隨著湖泊的污染,他的快樂時光也一去不復返。后來,小明當地的政府部門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性,宣傳環保知識,開始治理和整治明珠湖的生態環境,明珠湖恢復了往日生機,老人和孩子在明珠湖廣場活動,但是卻使很多工廠關閉,工人失業,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滿,請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說說如何看待城中湖的環境問題,試著提出一些解決方案。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人類活動與環境 11.1自然資源 ①知道海洋為人類生存提供了能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樹立海洋國土意識。 ②知道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以垃圾分類為例,通過踐行垃圾減量與分類回收,樹立循環利用資源的意識。 11.2自然災害 ③結合實例,知道臺風、洪澇、干旱、沙塵暴、泥石流等災害及其影響,樹立自我保護和防災減災的意識。 11.3人類活動 ④正確認識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結合實例,說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提出保護環境的建議,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 ⑤關注野生動物和瀕危植物的保護,拒絕瀕危動植物及其產品貿易,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學業要求: 認識動物能適應環境變化,能列舉影響健康的因素。 能分析不同動物在氣候、食物、空氣和水源等環境變化時的行為。 能通過測量、調查、統計,分析自身生活習慣和外部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能舉例說出海洋為人類提供的多種資源,知道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及其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知道人類不合理的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能通過比較與分類,區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能結合身邊的環境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建議。 能設計探究計劃或項目研究活動,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問卷、案例分析等方法,了解自然資源循環利用和瀕危動植物保護面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掌握防災減災和應急逃生的基本方法,樹立關愛生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教材分析 本單元從宏觀入手,了解地球為人類提供的珍貴而獨特的生存條件,了解地球面臨的復雜、嚴重的環境問題,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環境問題的欲望。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研究每天都在接觸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垃圾處理問題、能源利用問題、資源再生問題,最后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從而讓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并能夠促使學生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環境與我們”單元一共設計了7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第1~2課讓學生整體了解地球為人類提供的珍貴而獨特的生存條件,了解地球面臨的復雜、嚴重的環境問題。 第二階段,第3~6課從研究水資源開始,到了解垃圾問題,再到能源利用問題、資源再生問題,具體地了解幾個與學生生活貼近的環境問題。 第三階段,第7課主要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以某市城中湖生態環境成功恢復為例,探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環境污染”已有一定認識,并且具有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有部分學生還可能參與過一些環保活動。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認識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為我們的生存提供了珍貴的環境條件,意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于環境,又影響環境。學生還認識到地球上的各種資源是寶貴的,能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日常生活消耗著大量資源并產生大量污水和垃圾,污水和垃圾危害環境,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達到了嚴重的程度。基本上面這些認識,學生將初步養成垃圾分類、節約資源的習慣,形成節約用水的意識,增強環保意識和責任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環境是指我們生活、學習、工作以及生態系的周圍所存在的物質、能量和其他因素的總和,意識到環境對我們的生存、發展和健康的重要性;了解環保法律法規以及常見的環境問題,如水污染、空氣污染和垃圾分類等。 2.科學思維:能夠理解和掌握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如節能、減排、垃圾分類等;能夠觀察、感知和解釋環境中不同的現象,如水質、氣溫和植被等;能夠分析和解決環境問題,如識別污染源、提出改善建議等。 3探究實踐:能夠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制定環境保護方案;能夠通過實驗或實地考察,了解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如觀察不同垃圾分類的效果考察城市和鄉村的環境差異等: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采取有效的環保措施,如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參與垃圾分類等。 4.態度責任:具備環保意識和責任感,重視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珍惜身邊的資源,如水、電、紙張、食物等,避免浪費;能夠熱愛大自然,保護和愛護動植物等生物資源;知道人類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嚴格遵守環保法律法規,拒絕環境破壞行為。單元結構化活動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 2.作業設計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 3.關注分析實際問題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 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 1.分層設置單元測試 2.分析一個實際問題。單元課時課型規劃 課時課型課時內容課時目標 (單元目標分配)課時學習任務(或問題) (一般1-2個)達成評價1科學閱讀和研討課地球——宇宙的奇跡交流、討論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條件。 探討宇宙空間站要為宇航員提供哪些生存條件。學生整體了解地球為人類提供的珍貴而獨特的生存條件認識到人類對環境的依存關系。 1科學閱讀和研討課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能夠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查閱資料、案例分析等方式獲取有關環境問題的信息。了解地球面臨的復雜、嚴重的環境問題。 在了解地球這顆獨特的星球為人類提供了珍貴的生存條件之后,研究地球面臨的復雜、嚴重的環境問題,明確環境問題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1科學閱讀和研討課珍惜水資源通過查閱資料獲取有關水資源的信息,通過比較、分析明確我國水資源的狀況。 調查家庭一個月的生活用水,并利用圖表進行比較、分析。 設計、制作簡易的滴灌裝置。調查家庭一個月的生活用水,利用圖表進行比較、分析,設計、制作簡易的滴管裝置。能夠通過查閱資料獲取有關水資源的信息,通過比較、分析明確我國水資源的狀況。 能夠通過調查家庭一個月的生活用水,并利用圖表進行比較、分析。 設計、制作簡易的滴灌裝置。1科學閱讀和研討課解決垃圾問題調查家庭產生的垃圾,關注垃圾的去向, 經歷垃圾的分類分裝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環保行動。 能夠調查統計家庭一天產生的垃圾的質量和種類。經歷垃圾的分類分裝、回收利用的活動。能夠通過調查統計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破壞的嚴重程度。 1科學閱讀和研討課合理利用能源討論為什么要節約能源,合理使用能源。模擬溫室效應實驗。 討論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 能夠模擬溫室效應實驗。能夠通過討論知道如何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 能夠設計做模擬溫室效應實驗。1科學閱讀和研討課讓資源再生了解我國古代的造紙技術。 模擬再生紙的制作。 模擬制作再生紙會模擬再生紙的制作過程。1科學閱讀和研討課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實際環境問題具有復雜性,我們可以努力改善環境,與環境和諧相處。 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同學交流。能夠分析一個實際的環境問題。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合理利用資源一、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資料閱讀和模擬實驗,知道有些能源是有限的,理解能源的使用過程會對環境帶來影響,了解人類正通過各種方法包括科學技術手段來緩解能源問題。科學思維:使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理解化石能源的使用引發溫室效應。探究實踐:1.討論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2.能夠模擬溫室效應實驗。態度責任:在資料閱讀和模擬實驗現象的分析中,認同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與能源使用會對環境產生影響,開始關注能源問題,養成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習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夠模擬溫室效應實驗,理解能源使用與環境之間的問題。意識到我們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為節約能源和合理使用能源貢獻自己的力量。難點:能夠模擬溫室效應實驗,理解能源使用與環境之間的問題。評價任務(根據需要設計評價量規)評價量表評價任務 評價標準 表現程度 自評 互評 師評☆☆☆ ☆☆ ☆探討關注能源的原因。 能通過閱讀資料和分析圖片,說出關注能源的原因。 能 基本能 不能模擬溫室效應實驗 能正確模擬溫室效應實驗,并能分析數據,表達自己的想法。 能 基本能 不能探尋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案 能通過閱讀資料,說出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案,并能說出我們平時應該怎樣節約能源。 能 基本能 不能學習收獲四、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效果評價(一)談話導入 1.師: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電器家電走進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庭,我們每天都在消耗著大量的能源,最常見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炭、天然氣等,你知道使用化石燃料給我們帶來什么便利嗎? 生自由回答:許多大型工廠離不開煤炭,廚房用天然氣...... 師:的確,化石能源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會造成環境污染,那該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呢?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吧。 通過談話了解化石能源對我們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對于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及時獎勵。(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為什么要關注能源? (1)學生觀察并閱讀小資料,說說你的發現。 (2)學生分享討論結果。 2017年我國電能來源包括:水電、火電、太陽能、風電、核電,太陽能發電的比例太少了,太陽能是一種清潔能源,既無污染又可再生。 (3)師:太陽能確實是一種環保能源,你能發現,2017年家庭用電中主要的能源是什么嗎? (4)學生回答:火電 師:火電也就是煤炭燃燒發出的電,依然占很大比重。 觀看《火力發電》視頻,說一說你的看法。 化石燃料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用完,原料會面臨枯竭,化石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會污染空氣,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能源短缺和能源燃燒的污染問題,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活動二、模擬溫室效應實驗 溫室效應概念。 教師講解溫室效應概念:許多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人類過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過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氣體會使地表附近的大氣溫度上升。這種增溫效果類似栽培植物的溫室,被稱作“溫室效應”。 模擬溫室效應實驗需要的材料。 師:為了更直觀地感受溫室效應,我們來做一個模擬溫室效應的實驗。大家想一下,做這個實驗需要什么材料。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課件出示實驗材料:兩支相同型號的溫度計,一個透明的密封袋,計時器。 觀看實驗視頻 (4)總結實驗步驟,課件展示。 ①將一支溫度計裝入密封袋內,封好口袋。 ②把裝入密封袋的溫度計和另一支溫度計并排放置在陽光下。 ③在5分鐘內,每隔1分鐘觀察兩支溫度計的讀數變化,將觀察到的數據記錄下來。 (5)學生小組實驗,并填寫實驗記錄表。 (6)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師生總結。 密封袋內外空氣溫度升高情況記錄表 日期 :時間密封袋內(℃)密封袋外(℃)我們的看法 初溫23231分鐘23232分鐘24243分鐘25244分鐘25245分鐘2524(7)思考密封袋模擬了什么?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對地球會產生什么影響? 密封袋模擬了溫室氣體,阻止了一部分熱量的散發,導致了氣溫升高。 持續的溫室效應,使地球上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淹沒海岸邊的陸地。 活動三、探尋解決方案。 閱讀課本51頁,思考為了緩解能源問題,我們有哪些具體的解決方案。 小組交流匯報 師生小結。 ①節約能源②開發新能源: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 拓展: 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陽的熱輻射能,主要表現就是常說的太陽光線。在現代一般用作發電或者為熱水器提供能源。 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作為蘊藏在地球內部的天然熱能和一種極具競爭力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地熱能具有儲量大、分布廣、綠色低碳、適用性強、穩定性好等優勢。高溫地熱資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結構調整、發展清潔能源的主力之一。 風能: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太陽能的一種轉化形式。由于太陽輻射造成地球表面各部分受熱不均勻,引起大氣層中壓力分布不平衡,在水平氣壓梯度的作用下,空氣沿水平方向運動形成風。風能資源的總儲量非常大,一年中技術可開發的能量約5.3X10^13千瓦時。風能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儲量大、分布廣,但它的能量密度低(只有水能的1/800),并且不穩定。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風能可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得到開發利用。 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過各種物理過程接收、儲存和散發能量,這些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海流能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海洋能的利用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設備把各種海洋能轉換成電能或其他可利用形式的能。由于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因此是一種亟待開發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為了節約能源,我們能夠做什么? 學生思考為了節約能源,我們能夠做什么呢?小組交流并匯報。 ①夏季空調溫度再調高一度 ②使用電風扇中低檔 ③隨手關燈 ④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點滴做起,節約能源利用。 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資料和分析數據圖,了解我國能源現狀,并能夠意識到節約能源的重要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科學分析能力。 通過實驗和實驗數據分析,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和科學思維能力。 教師根據活動過程中的觀察,及時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并完成學生小組評價量表。 根據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小組表現的觀察,及時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并完成學生小組實驗評價量表。(三)研討 1.如果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為標準,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我們可以怎樣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生活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少買不必要的衣物 用節能洗衣機和節能水龍頭,節能用水 不浪費糧食,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碗筷、餐巾紙、紙杯等。 使用新能源汽車,低碳出行等 觀看視頻《低碳生活指南》 通過研討問題,讓學生內化本課知識內容。 教師觀察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給予及時反饋。(四)拓展 課后請你查閱資料,收集一些合理利用能源的新方法、新技術。 拓展本課知識內容,擴寬學生視野。 作為實踐作業,對于優秀的作業給予獎勵。(五)知識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知識點。 教師通過學生回答,了解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觀察學生是否參與知識總結,是否積極發言,及時鼓勵參與學生。四、成果集成本課通過閱讀資料和分析數據圖,意識到能源短缺問題,通過模擬溫室效應實驗,意識到在消耗能源時對環境造成的二次危害,從而了解我國對于能源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作為小學生我們應該為節約能源問題做些什么。五、作業設計【知識技能類作業】填空題目前人們使用的能源,有些是 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有些是 能源,如最常見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然氣)。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為廣泛的能源。我國的電能組成主要有 、太陽能發電、 和火電(煤燃燒發出的電)。二、判斷題1.煤是地球上的植物埋在地底下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植物是生生不息的,所以煤是可再生能源,我們永遠不愁沒煤燒。( )。2.紙張雙面打印可節約能源( )。3.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法有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 )。。三、選擇題1.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有( )。A. 人類建造核電站B. 人類建造風力發電站C. 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D. 人類大量使用難以降解的塑料制品,比如一次性塑料袋等2.人類面對的能源問題,主要是( )。A. 能源有限,環境污染 B. 能源過剩C. 煤炭資源開采困難 D. 石油資源開采困難3.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我們可以( )來緩解能源問題。A. 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B. 一水多用,節約用水C. 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 D. 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綜合實踐類作業】課后請你查閱資料,收集一些合理利用能源的新方法、新技術,完成一張能源小報。答案:一、填空題1.不可再生 可再生2.電能 風電 水電二、判斷題1.× 2.√ 3.√三、選擇題1.C 2.A 3.A板書設計5.合理利用能源 問題 措施 能源有限 節約(使用、新技術) 環境問題(溫室效應) 開發新能源(清潔)七、教學反思本課的主要任務是認識能源的合理利用,并通過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和污染性之間的抵觸聚焦主題。解決問題的核心導向是明確問題的重要性,探究過程通過數據資料呈現能源問題,并設計模擬溫室效應試驗直觀展示能源利用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最終提出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案,用于指導實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教學設計】3.5合理利用資源 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教學設計】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環境與我們》單元整體分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