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 一年級下冊 《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第5課《它們去哪兒了》教學設計單元 《我們周圍的物體》 課題 6.它們去哪里了 課時 1核心 概念 2.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學習內容及要求 2.2物質的溶解和溶液1~2年級 ①知道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如食鹽和白糖等;有些物質很難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哪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哪些物質不能溶解在水中。科學思維初步認識溶解現象,并能判斷溶解的過程。并用自己的話描述概念。探究實踐1.觀察描述食鹽、紅糖、小石子在水中發生的變化,并用簡單示意圖進行記錄。2.觀察和描述紅糖和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態度責任1.學會用對比觀察的方法描述現象。2.養成從多角度進行觀察的科學態度。教學 重點 觀察描述食鹽、紅糖、小石子在水中發生的變化,并用簡單示意圖進行記錄。教學 難點 觀察和描述紅糖和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教學 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微課資源、實驗器材學生: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一、聚焦問題(預設5分鐘) [材料:紅糖、小石子、燒杯、水]導入:下面這三種物體你在哪里見過呢?出示鹽、紅糖和小石子的圖片。生回答。1.如將食鹽、紅糖、小石子分別放入水中,會發生什么變化?2.板書課題:它們去哪里了。設計意圖:問題出示,用生活中常見的鹽、紅糖和小石子作為上課素材,貼近生活。二、探索:觀察并描述現象(預設20分鐘) [材料:紅糖、小石子、燒杯、攪拌棒、水、放大鏡、食鹽、小勺](一)放入前,先觀察物品的形態,用看、摸、聞等方法來描述它們各自的特點,先在小組內小聲交流,然后匯報。(二)視頻學習:放大鏡的作用,了解放大鏡的用法。(三)觀察紅糖、鹽和小石子在水中的變化 1. 將糖、鹽和小石子三種物體放入水中,依次進行觀察:觀察操作步驟:(1)把糖、鹽和小石子放入水中,不攪拌,靜靜觀察并記錄。 (2)充分攪拌,靜置,記錄最后的狀態。 (3)用勺子撈取,看是否還能從水中撈出來。(4)相互交流發現。記錄要求:(1)用大小○表示顆粒大小。(2)用“深”“淺”多少表示顏色深淺。2.全班交流:放入前,食鹽(紅糖、小石子)……攪拌時,食鹽(紅糖、小石子)……,水……攪拌后,食鹽(紅糖、小石子)……,水……總結:紅糖和鹽雖然看不見,也撈不出來,但還在里面,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溶解。換句話說,溶解就是一種物質分散于另一種物質中成為溶液的過程。3.完成科學活動手冊對應的表格內容設計意圖:本活動用看一看、摸一摸、攪拌等方法等方法糖、鹽和小石子在放入水中之前和之后的不同現象,并引導學生觀察“溶解”的過程。三、科學研討(10分鐘) 研討一:把食鹽、紅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學生交流,完善PPT研討二:食鹽和紅糖在水中真的“消失”了嗎?有什么證據證明它沒有消失了?哪些據使我們可以判斷出“食鹽和紅糖在水里溶解了”?(顆粒變小,肉眼看不見、但還在水里面)設計意圖:將糖、鹽和小石子三種物體放入水中,依次進行觀察,再結合試驗器材,親自動手操作。同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求其說明理由,訓練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證據證明的實證意識。四、科學拓展(5分鐘) [材料:食用油、滴管、一杯水]1.你還知道哪些物質也可以像食鹽和紅糖這樣溶解在水中?2.如果把食用油滴入水中,充分攪拌,它會溶解在水中嗎?(教師演示實驗)3.如果把一滴水放入一杯油中,你猜猜會出現什么現象?回家做一下研究,將觀察到的現象與食鹽和紅糖相比。五、課堂小結(預設3分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如下科學知識:※有些物體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體很難溶解。※我們可以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體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我們可以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能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體充分混合。六、板書設計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