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練習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2023年春季課題 習作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教科書 書 名:統編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作業練習任務序號習作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任務一:摘抄詞語長廊 佛香閣 畫舫 排云殿 高聳的巨大雪峰 翠綠的原始森林 高過馬頭的野花任務二:游覽線路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 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任務三:描寫特點有順序 有特點 有畫面 有情感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2023年春季課題 習作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教科書 書 名:統編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對比關鍵句,理清游覽路線,習得“移步換景”的寫法。 2.對比描寫,體會《頤和園》《七月的天山》有順序、有畫面、有特點寫作方法。 3.比較表達,明白不同景點,但表達上有異同,但情感是相同的。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習得移步換景的寫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游覽過程寫清楚的教學難點: 體會兩篇課文表達上的異同。教學過程一、詞語對比知景點 課前大家根據導學單,預習了《頤和園》《七月的天山》這兩篇習作例文,在導學單反饋過程中,老師給這位同學詞語摘抄打了5星,請你讀一讀,說一說老師給他評價的理由。(出示導學單) 任務序號 習作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任務一:摘抄詞語長廊 佛香閣 排云殿 畫舫高聳的巨大雪峰 翠綠的原始森林 高過馬頭的野花任務二:任務三:交流反饋。(其一,這位同學摘抄很有規律;《頤和園》一文是按園林建筑來摘抄,(出示廊、閣、殿、舫的圖片,幫助理解),非常有代表性,讀著這些詞語,仿佛走進了古色古香的園林當中。第二組是自然景觀,讓人讀著讀著就仿佛看到了西北邊疆的高山大川,畫面感十足。其二,讓我們知道這兩篇課文分別抓住這些景點或景致重點游覽過程的。) 小結:寫景,選詞也不可小視。選擇有地域特點的詞語,能夠幫助我們表現景物的特點。 二、過渡對比知路線 同學們,本單元中語文要素其中一條: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前面連篇精讀課文我們,已經有所感受,那《頤和園》《七月的天山》兩位作者分別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呢?請瀏覽課文,先畫出有關過渡的語句,然后完成導學單任務二。 (出示導學單) 任務序號 習作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任務一:摘抄詞語長廊 佛香閣 排云殿 畫舫高聳的巨大雪峰 翠綠的原始森林 高過馬頭的野花任務二:游覽線路任務三:《頤和園》畫的句子: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七月的天山》畫的句子: 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學生憑借文中的過渡句填寫任務二:游覽線路圖。 任務序號習作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任務一:摘抄詞語長廊 佛香閣 排云殿 畫舫高聳的巨大雪峰 翠綠的原始森林 高過馬頭的野花任務二:游覽線路 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任務三:對比兩個游覽路線,你發現寫園林建筑和自然風光的游覽順序的過渡句,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預設1:隨著作者行動路線的變化,欣賞不同的風景。 小結:一邊走,一邊把看到的景物寫下來,這就是移步換景的寫法。 預設2:頤和園時會介紹具體在哪個景點,位置非常準確,而天山只有大體的位置。 三、描寫對比知方法 我們已經了解了《頤和園》《七月的天山》的游覽線路,同時也我們了解了頤和園和天山的風景,同為寫景,兩位作者在表達上有什么異同呢?我們來完成導學單的第三個任務:描寫特點。 1.小組合作: 1.讀《頤和園》《七月的天山》,選擇自己欣賞的段落,借助批注思考作者怎樣將景點寫具體。 2.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完成表格。 3.派代表結合具體的句子,介紹兩篇課文寫法值得學習的方法。 小組交流 預設一: 句子1: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句子2: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相同點:先寫“長廊”,再寫“長廊兩旁”,雪山→雪水→小溪,兩篇課文在介紹景物的時候都按照一定的順序寫,顯得很有條理。描寫的時候都關注到了景物的顏色和圖案。(板書:有順序) 長廊的長是通過具體的數字來體現,而雪峰的高大則是通過“藍天”和“云影”的襯托。(板書:有特點) 預設二: 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 就是排云殿。 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松塔,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對比句子:抬頭一看,一座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屋頂是黃色的琉璃瓦。那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的宮殿, 就是排云殿。 沿著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翠綠的原始森林,松塔的枝丫,漏下日影。 小結:生動而豐富的詞匯,也突顯景物的特點,也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看到了美麗的畫面。(板書:有畫面)(抬頭一看、沿著云峰的雪線以下,這樣視線的變化,讓畫面有了有順序的轉變。) 預設三: 句子: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句子: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不斷,像天邊的霞光那么燦爛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麗奪目。 (1)讀兩句話,說說你的發現。 都是用了比喻,感受到了昆明湖的湖水平靜、碧綠,野花的數量多、顏色艷麗的特點 (2)“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兩句話中,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嗎? 作者看到美麗風景時恬靜舒暢,賞心悅目。 (3)改句子對比:兩岸的野花美得像一塊錦緞,亮得像一片霞光。 原句更能顯示作者看到廣闊的山野中開滿野花時的震撼和興奮,面對廣闊花海,心曠神怡。 3.表格補充完整 任務序號習作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任務一:摘抄詞語長廊 佛香閣 畫舫 排云殿高聳的巨大雪峰 翠綠的原始森林 高過馬頭的野花任務二:游覽線路 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 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任務三:描寫特點有順序 有特點 有畫面 有情感小結:不同的風景用不同的寫法,不同的寫法表達不同的心情,但有一點卻是一樣的,我們都要選擇最喜歡的景物,有順序、有特點、有畫面地進行描寫,表達我們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 板書設計 頤和園 七月的天山 登上萬壽山 長廊 萬壽山腳下 昆明湖 移步換景 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2023年春季課題 習作例文(《頤和園》《七月的天山》)教科書 書 名:統編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學習目標1.對比關鍵句,理清游覽路線,習得“移步換景”的寫法。 2.對比描寫,體會《頤和園》《七月的天山》有順序、有畫面、有特點寫作方法。 3.比較表達,明白不同景點,但表達上有異同,但情感是相同的。課前學習任務1. 自學生字詞,摘抄描寫景物的好詞。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瀏覽課文,先畫出有關過渡的語句,確定兩篇課文的游覽順序【學習任務二】同為寫景,兩位作者在表達上有什么異同呢?推薦的學習資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習作例文+習作:游學習任務單.docx 習作例文+習作:游教學設計.docx 習作例文+習作:游課后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