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五課智能機器人小車入車位——機器人的“眼睛”教學目標:1.學習[if判斷]模塊的使用,了解分支程序結構。2.學習[while永遠循環]模塊的使用。3.了解障礙傳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機器人是怎么感知周圍的環境的?是怎樣進行“思考”的?重難點:1.學習[if判斷]模塊的使用,了解分支程序結構。2.學習[while永遠循環]模塊的使用。教學過程:小試身手一、任務分析1.任務描述:在起始點位置前后不固定的情況下,讓智能機器人小車停在欄桿前的停車位中。如右圖:2.任務分析:場景中起始點前后位置是隨機的,小車每次行進距離都是不一樣的,無法估算延時的時間。因此,事先簡單設置延時模塊的方法不太科學,成功率很低。3.解決方案;能否給機器人安裝上“眼睛”,讓機器人能看到欄桿,并且看到欄桿就停下來。二、相關知識學習1.什么是障礙傳感器?障礙傳感器是機器人運行過程中常用的傳感器。顧名思義,它是一個數字傳感器,用來檢測障礙,它檢測結果的值只有0和l。0表示沒有檢測到障礙,而l是檢測到障礙了。2.while水遠循環顧名思義,while水遠循環就是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永遠循環做某一件事情。操作實踐一、給機器人裝“眼睛”——安裝“障礙傳感器”1.進人到搭建機器人界面,打開以前保存的“智能機器人小車”。2.在機器人的前方安裝機器人的“眼睛”——障礙傳感器。安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眼睛”的方向一定要朝前。所以使用的連接點為障礙傳感器底下的連接點,并連接到機器人的前方。如下圖:3.設置障礙傳感器的屬性,如下圖:4.將文件保存為“有眼睛的機器人小車”。二、編程思路1.讓機器人具備思維決策判斷能力——使用[if判斷]模塊。2.while永遠循環模塊的使用機器人在行進過程中需要時刻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這就需要機器人不斷重復前面的決策流程。根據上節課的知識,這一部分就是循環體,需要將這一部分進行循環。由于我們并不知道需要循環多少次,所以在這里不能使用“次數循環”,只能選擇“while永遠循環”。三、編寫程序1.增加永遠循環模塊在彈出來的選擇菜單中選擇[流程/while永遠循環]模塊。如下圖:2.進行條件判斷在“while水遠循環”的條件成立出口連接選擇“if判斷”,并且選取輸入相應的條件。注意傳感器端口和常量的設置。如下圖:四、導入仿真進行仿真進入在線仿真模式后,具體操作步驟為:1.選擇任務為“訓練任務”中“調練陜人教_入車位(1人)”。2.選擇機器人為“有眼睛的機器人小車”。3.選擇程序為剛才編寫并保存的程序。4.選擇好房間,點擊房間上的“?”進入到仿真。交流評價小組討論:1.次數循環和無限循環有什么不同?2.本節課你對哪些知識還不懂?可以向同學們請教一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