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世界的物質性》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單元以“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為核心內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價值等。通過對比得出結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美好生活的向導。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主要內容是探究世界的本質以及人與世界的關系,落腳點是堅持辯證唯物論。學習本課,對于我們正確理解和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堅定馬克思主義和無神論立場,都有重要意義。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主要講述了物質和意識的概念,通過論證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意識都是物質的,證明了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二、學情分析通過第一課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哲學的起源、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哲的產生、基本特征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展開對世界本質的探討,學生能夠很輕松的理解,同時再課前又讓同學們對本框內容做了充分的預習,所以掌握起來會好很多。三、課程標準依據本課依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編寫。內容要求:“闡述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表達無神論立場;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堅定馬克思主義和無神論立場。科學精神: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堅定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公共參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指導實踐活動。五、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理解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物質性。難點:理解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六、教學過程(一)大單元教學,知識前掛后連課堂伊始,對整本書的知識脈絡進行介紹,宏觀把握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的前掛后連,明確本單元的核心內容,在大單元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更進一步理解本框題的內容。(二)導入新課圖文展示東西方世界起源說:盤古開天辟地和上帝創世說傳說最初天地混沌未開,像一個雞蛋,盤古就生在其中,經過18000年,天地分開,陽清之物上升為天,陰濁之物下沉為地,盤古在其間“一日九變”,最后長成一個無限高大的頂天立地的人。到他死的時候,呼吸化成了風云,聲音化成了雷霆,左眼化為太陽,右眼化為月亮,頭顱和四肢化成了五岳,血液化為江河,肌肉化為田地,皮毛化為草木,身上的蟲子則化成了人類。《圣經》上說,上帝是造物主.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氣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種各樣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種動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種生物和人。天地萬物都造齊了,第七天就被定為休息日。師:思考:你如何看待這兩則神話傳說?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還是意識?學生思考回答,認為神話故事的本質是唯心主義思想,所以得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結論。【設計意圖】通過神話故事自然過渡新課,圖文并茂,激發學習興趣,觸動內在動力,引導同學們得出世界是物質的結論。(三)講授新課環節一:學習物質概念,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相結合:(1)在引導同學們得出世界是物質的結論之后,接下來讓同學們自主學習物質的概念。【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物質概念,加深對本節課主題的理解。(2)老師進一步講解: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強調物質的客觀性(與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強調物質的可知性(與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師:給同學們指出易錯點區分①客觀實在≠客觀存在②客觀存在包括客觀實在(3)隨堂練習,學以致用(4)【知識拓展】辨別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環節二:自然界的物質性學生活動:講述故事:理解自然界的物質性學生講述關于地球起源、中國的地貌、中國的氣候來源的故事。學生課前搜集資料,搜集關于地球起源,中國地貌、氣候來源的故事,由兩位學生代表展示。學生代表一:向同學們展示地球起源的視頻【幫助同學們理解地球不是神創立的,地球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學生代表二:運用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向同學們聲情并茂地展示中國地理格局和地貌、氣候的形成。【以中國地理格局形成為例,引導同學們理解氣候地貌地形成也非偶然,是客觀的,是有其內在規律的】【設計意圖】課前搜集資料,提高同學們的探究能力,以學生展示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導同學們理解自然界的物質性。師:通過兩位同學的精彩展示,可以看出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教師小結:自然界的物質性原理及方法論要求:(1)原理內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2)方法論要求:我們要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師: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那么人類社會又是如何產生的呢?環節三: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播放視頻:《人類的誕生》探究:結合人類的誕生,談談人類社會為什么是物質性的?意識又是如何產生的?結合視頻內容,同學們自由討論。【設計意圖】:播放視頻,課堂激趣,引導學生討論,從而看出人類社會是長期發展的產物。教師小結:從人類社會的產生來說,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同學們結合課本內容思考從猿進化到人,再到人類社會的出現,是什么起了決定性作用?具體發揮了哪些作用 說明了什么道理?生:在從古猿到人的轉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小結: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圖片展示教師引導: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都具有物質性。所以從人類社會的本質來說,人類社會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小結: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從產生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產生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2)從本質上看,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3)從發展上看,人類社會形態更替及其發展規律是客觀的,具有物質性。師:我們現在可以看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物質的,那么人的思維又是如何產生的呢?環節四: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1.圖文展示: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第一階段: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第二階段: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第三階段: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第四階段:人類的意識【設計意圖】以圖片展示的形式拉近哲學和同學們生活的距離,生動有趣,從而引導同學們認識到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故事講述:狼孩的故事【設計意圖】從狼孩的故事中引導學生得出意識的產生不能脫離人類社會,從而自然過渡教學的下一步,意識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師: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而勞動在意識產生中起決定作用。獵狗捕獵 猴子表演節目 黑猩猩吃香蕉師:人的意識是從動物的心理發展而來的,上述動物很聰明,那么這些動物的心理能發展為人的意識嗎?為什么?生:學生討論回答,不能,因為動物腦和人腦不同。師:所以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師:是不是有了人腦就能產生意識?生:不是,以狼孩的故事舉例。3.師:接下來我們來做個課堂小調查。關于這幅圖片,請同學們回答,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學生:看到了酒杯學生:看到了對視的兩個人師:同學們看到的答案并不相同,這一客觀事物的原材料在人腦中加工產生的意識并不一致,所以意識不僅是人腦的機能,而且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識。【設計意圖】課堂調查引發同學們認真思考,課堂激趣,引導學生得出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師:思考:玉皇大帝與上帝等形象是人的大腦憑空產生的嗎?說明了什么道理?生:不是,是根據自身形象主觀臆造的。師生共同總結: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無論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教師小結:原理 1:自然界的物質性原理及方法論 P17【原理內容】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方法論】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我們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時候,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原理 2:世界的物質性原理及方法論 P21-2【原理內容】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①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持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②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補充)原理 3:物質決定意識原理及方法論 P21-2【原理內容】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環節五:【易混易錯】區分【設計意圖】區分易錯易混點,加強對考點知識的掌握。(四)課堂小結(五)板書設計(六)課后作業一部藝術作品之所以稱得上優秀,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成功因素就是把握住了靈感。在人們藝術創作等創造性活動中捕捉靈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金鑰匙。有人認為:“富有創造力的頭腦是產生靈感的生理基礎,靈感來源于富有創造力的頭腦。”請結合材料,運用“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的相關知識評析上述觀點。評測練習1、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發現內型肝炎病毒的三位科學家。他們對丙型肝炎的、鑒定和研究揭示了其他血源性肝炎病例的原因,使得血液檢測、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成為可能,從而挽救了上百萬人的生命。這說明( )A.人類所特有的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存在B.自然界的物質性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為轉移C.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D.意識的主動創造性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前提【答案】A2、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畫、家張璨所提出的藝術創作理論,是指藝術必須以現實美為源泉。但是,這種現實美在成為藝術美之前,必須先經過畫家主觀情思的熔鑄與再造,必須是客觀現實的形神與畫家主觀的情思有機統一了的東西。這說明( )①藝術作品是“造化”與“心源”的統一,缺一不可②現實是藝術的根源,藝術家應以現實為師并加以再造③創作過程是畫家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客觀事物的過程④自然的美轉化為藝術的美取決于藝術家的情感和構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3、方寸之間,自有天地。《辛丑年》生肖牛特種郵票一套兩枚,在設計上體現出了“家國”理念。第一枚圖名“奮發圖強”,公牛四蹄揚起昂首向前,是一個雄壯有力的奔牛形象;第二枚圖名“牛年大吉”,母牛對小牛舐犢情深的溫馨畫面,體現了對家庭興旺和諧的美好祝福。這組郵票通過動與靜、力量與溫情的結合,對孺子牛、老黃牛、拓荒牛的精神內涵進行了生動詮釋。這樣的郵票設計( )A.不求形似,可以脫離牛的具體形態而進行B.追求神韻,設計者的審美追求是郵票創作的基礎C.意境統一,以藝術化的表達展現出現實生活圖景D.寓意深遠,體現了牛的精神歷經時代發展而永恒不變【答案】C課后反思1.在素材的選擇上,和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多采用案例視頻圖片等豐富的形式,能夠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更容易接受新知識,形成新思想。2.在環節的設置上注重引導學生從知識的學習轉向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3.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相結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講練結合,課堂落實度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