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方案年級 六年級 班級 人數 時間 執教人學科 信息技術 課題 第15課 機器人小車入車位—機器人的“眼睛” 教學課時 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習[if條件判斷]模塊的使用,了解分支程序結構 2、學習[while永遠循環]模塊的使用 3、了解障礙傳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讓學生經歷機器人小車入車位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的思維方法和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讓學生經歷機器人小車入車位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if條件判斷]模塊的使用,了解分支程序結構 學習[while永遠循環]模塊的使用 教學難點: 了解障礙傳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課型:新授課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上網教 學 過 程 與 方 法教學環節 教師導學 學生探究 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我們已經對機器人進行了多方面的學習,那機器人是怎么感知周圍的環境?是怎么進行“思考”的? 出示課題: 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舉手回答 提出問題,引出新課二、探究體驗 一、任務分析 1、任務描述 在起始點位置前后不固定的情況下,讓智能機器人小車停在樽前的停車位中。 2、任務分析:場景中起始點前后位置是隨機的,小車每次行進距離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事先簡單設置延時模塊的方法不太科學。 3、解決方案:能否給機器人安裝上“眼睛”讓機器人能看到欄桿,看到欄桿就停下來 二、障礙傳感器 障礙傳感器是機器人運行過程中常用的傳感器,用來檢測障礙,它檢測結果的值只有0和1,0表示沒有檢測到障礙,而1是檢測到障礙了 三、while永遠循環 顧名思義,就是一直永遠循環做某一件事情,不管在什么情況下。 四、安裝障礙傳感器。 1、進入到搭建機器人界面,打開以前保存的智能機器人小車。 2、在機器人的前方安裝機器人的眼睛—障礙傳感器 3、設置障礙傳感器的屬性并保存。 五、編程思路 1、讓機器人具備思維決策判斷能力—使用{if條件判斷}模塊。 2、while永遠循環模塊的使用。 六、編寫程序 1、增加永久循環模塊。在彈出來的選擇菜單中選擇[流程/while永久循環]模塊。 2、進行條件判斷 在”while永遠循環”的條件成立出口連接選擇“if判斷語句”,并且選取輸入相應的條件。 3、完成程序 七、導入仿真進行仿真。 學生閱讀課本第72頁中任務描述、任務分析和解決方案,小組之間展開討論,看自己的解決方法是否正確。 讓學生理解什么是障礙傳感器,學生閱讀課本第73頁中的障礙傳感器的介紹 讓學生了解 while永遠循環的作用及用法,學生閱讀課本第73頁中的 while永遠循環的用法 學生給機器人小車搭建眼睛,學生2人一組配合完成, 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理解編程思路。 學生2人一組利用增加永久循環模塊和進行條件判斷的方法進行編寫程序,小組闡進行討論 學生進行仿真,檢查程序的正確性 讓學生學會任務分析研究方法和技巧 讓學生理解障礙傳感器和while永遠循環的用法和作用 讓學生學會安裝障礙傳感器的方法 讓學生理解編程思路 讓學生學會編寫程序的方法三、實施練習 學生做課本第76頁中的交流評價 學生小組間配合完成。 鞏固提高作業設計 請你說一說次數循環和無限循環有什么不同?板書設計 第15課 機器人小車入車位—機器人的“眼睛” 一、任務分析 二、障礙傳感器 三、while永遠循環 四、安裝障礙傳感器 五、編程思路 六、編寫程序 七、導入仿真進行仿真。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