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3.1 晝夜交替【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小學科學大象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教材本課引導學生從現象出發經歷猜想假設、模擬實驗、收集資料得出結論的完整探究過程,來研究晝夜交替現象,從找到證明地球自轉的證據中得出正確結論。【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對晝夜交替現象已經非常熟悉對于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多多少少也有一些了解和想法但這些知識一般都來自于科普書籍或是視頻中的介紹沒有經歷過嚴謹的探究和推理。【素養目標】(科學觀念)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是由地球的自轉形成的。(科學探索)學會設計模擬實驗,對幾種可能使地球產生晝夜現象的假設進行驗證,能設計實驗,并根據現象分析推理。(探究態度)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態度思維)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教學重點】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是由地球的自轉形成的。【教學難點】學會設計模擬實驗,對幾種可能使地球產生晝夜現象的假設進行驗證。【教具準備】分組實驗材料:地球儀,大頭針,電筒、乒乓球。學生準備:實驗報告單。【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提出猜想假設。1.談話:白天過后總是夜晚,夜晚之后總是白天。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為什么會出現晝夜交替現象呢?2.為了解釋晝夜交替現象,古希臘的費羅勞斯、海西塔斯就提出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的假說;而亞里士多德、托勒密卻認為是太陽在繞地球旋轉。3.提問:關于晝夜交替,我們的假設是什么?4.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做出假設。二、實驗探究:晝夜交替現象模擬實驗1.學生閱讀書本第29面圖文,掌握實驗方法。2.學生匯報實驗方法,并明確各種實驗器材的作用。3.教師安全提示:使用手電筒進行實驗時,不要讓手電筒發出的光直接照射自己或同學的眼睛,以免損傷視力。4.發放實驗材料,學生分組實驗。5.匯報實驗現象。6.結論: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三、收集資料,進一步證明自己的猜測和分析1.教師播放視頻——傅科擺的故事2.提問: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四、演示實驗,得出結論1.根據上面的猜測、分析和視頻,教師做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演示實驗。2.小結: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從而形成了晝夜交替現象。地球自轉一圈剛好是一天。五、總結評價,布置作業1.課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2.課堂評價學生互相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3.課后作業完成《分層作業》相關習題。【板書設計】晝夜交替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地球自轉一圈剛好是一天。【教學反思】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的前概念參差不齊有的對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關系了解得十分透徹有的從未仔細思考過。在猜想假設環節中自信的同學的假設難以避免地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甚至使有些同學不敢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而此處對科學中上不同學說的引人起到了鼓勵和包容不同假設的作用,有了不同的假設,才能激發模擬實驗后的認知沖突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