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播下希望的種子【教學目標】1. 通過致的觀察、精心的實驗以及詳細的記錄,認識植物從種子到幼芽的變化,并描述其發展變化的過程。2. 培養收集數據的能力,樂于表達、勇于講述自己的觀點,通過交流和分享,不斷提升自己的認識和表達能力。【教學準備】(1)材料準備:多種植物的種子,植物種植工具。(2)活動場地:田野、菜園、果園等,教室。(3)進行學生分組【教學過程】(1) 導入。師:同學們,課前我已經讓大家準備了一些植物的種子。現在,我們就來用我們的眼睛、手等多種感官來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種子吧。請大家比較一下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看看有沒有什么不同。(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開始認真觀察他們小組內準備的蠶豆、花生、鳳仙花、黃瓜等植物的種子,大家互相交流著觀察結果。)師:大家觀察后覺得這些植物的種子看起來都一樣嗎??生:不一樣。師:大家都發現了這些種子的外形各不相同。那么,它們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呢?以這個新鮮的蠶豆種子為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的內部結構。這是我提前解剖好的蠶豆種子,有哪位同學愿意來描述一下它的內部構造?生:我看到種子最外面有一層皮,皮上還有一個小點。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這層皮就是種子的外皮,它可以很好地保護種子。生:我還看到種子里面有個小芽。師:(結合多媒體講解)這個小芽我們稱之為胚,它分為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四個部分。以后,這個胚會萌發成植物的幼苗。生:其余的部分白白的、嫩嫩的,用勁捏可以捏出水來。師:這部分是種子內部的營養組織,它為植物的萌發提供了所需的營養。(2) 活動:播種希望的種子。師:我們已經了解了種子的結構,接下來,我們要把自己帶來的種子種在花園里,親自觀察它們是如何生長的(指導學生播種種子。可以參照教材指導學生播種,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或學生的喜 好,選擇不同的種子或植物,采用不同的種植方式進行栽種)(3) 事實證據:指導學生做好觀察和觀察記錄。師:這些小小的種子,在不久的將來,會生根發芽,長成一株株生機勃勃的植物。那么,你們猜猜看,它們究竟會在什么時候破土而出呢?這就需要我們每天都去細心關注它們,認真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并記錄下它們的點滴變化。生1:我們可以在種植記錄中寫明日期,詳細記錄它們的生長變化,比如什么時候發芽,什么時候長出第一片葉子生2:我還準備用畫筆把它們的樣子畫出來,這樣不僅能記錄它們的生長過程,還能展現它們的美麗師:為了更好地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我們還可以設計一個專門的表格。從種子發芽的那一刻開始,每隔幾天,我們就可以測量一次幼苗的高度,記錄下它們的生長變化。我們可以用文字或數字來記錄這些變化,也可以用圖畫來生動地展現。同學們,你們有信心堅持做到嗎?生:能!(4) 遷移應用:觀察水培植物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植物并不一定要在土壤里生長。其實,我們利用營養液也可以培育出植物來,這樣的植物被稱為水培植物。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水培植物的根,并嘗試描述一下它們的形態特點。師:幾天前我在水培植物的營養液上加了一層油,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液面的位置有沒有什么變化。誰能告訴我這是怎么回事呢?生:我發現液面下降了。我想這是因為營養液被植物的根吸收了。師:根在幫助植物吸收水分的同時,也會吸收水中的營養物質供給植物。因此,種子和根對于植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它們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的功能。(5) 拓展延伸師:同學們,植物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們需要堅持養護好自己種植的植物, 并仔細觀察,做好觀察記錄。【教學反思】植物作為生命世界的重要成員,它們的生長發育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往往需要時間的積淀。以黃瓜這類常見的植物為例,它們完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即便是最短的,也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很難安排出專門的時間來完整地觀察黃瓜的整個生長過程。然而,這并不妨礙我們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我們可以將本單元的種植、觀察、記錄等活動與課堂上的實驗等探究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同步進行。這樣,學生們可以在實踐中學習,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更直觀地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長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