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9《晝夜交替》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晝夜交替》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地球的運動”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單元屬于“地球和宇宙科學領域”知識部分。從教材編寫來看,教材的目的是鼓勵學生打開思路,使學生經歷一個比較接近真實的科學探究過程,重演一次人類認識晝夜交替現象的過程。本課指導教師試圖讓學生利用地球儀來模擬晝夜交替現象,了解晝夜交替變化的成因,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時刻不同的晝夜現象。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科學史從古希臘到中國的神話傳說,從托勒密到哥白尼對晝夜現象的解釋,展開真理的發現過程,對學生進行科學發展史的教育,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是在不斷發展的,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在不斷進步的。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自我控制能力增強、比較獨立自主等特點。本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晝夜的產生和變化的原因。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可能不是什么新知識。學生已經從大量的生活經驗和各種百科全書中知道晝夜現象,形成了初步、但還很模糊的宇宙觀。他們雖然對晝夜現象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是要讓他們解釋清楚“為什么”就可能很困難了。教學目標能用地球儀、手電筒模擬晝夜的形成。能收集資料,了解人類對晝夜現象認識的歷程。知道由于地球每天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意識到科學是在不斷發展的,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在不斷進步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提出晝夜交替的假說,會做地球自轉形成晝夜現象的模擬實驗。難點:通過模擬實驗,會初步解釋地球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的成因。教學準備地球儀、手電筒、實驗記錄表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兩張圖片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明確:相同之處:同一個地點,景物一樣。不同之處:第一幅是白天,第二幅是黑天。2、清晨,太陽緩緩升起;傍晚,太陽慢慢落下。晝夜交替,周而復始。播放視頻。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二)講授新課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1、古人對晝夜現象有哪些解釋?播放視頻。2、閱讀教材,人類對晝夜現象經歷了怎樣的認識歷程?明確:(1)古代中國人認為,太陽是住在東海上的一只三 足金烏,于是就把金烏出來時看作白天,把金烏休息 時看作夜晚。在生產力極其低下情況下,古人借助神話故事揭示自然現象,表現對探索自然奧秘的強烈欲望。(2)一些古希臘學者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轉動,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夜晚。“地心說”觀點:① 地球是球體。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話,所有的人都會同時看到太陽或星辰的出 沒,但事實并非如此。② 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靜止不動。如果地球 轉動,就必然會帶動其他物體一起轉動,人們看見的卻是云彩、鳥類在自 由運動。③ 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旋轉,并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 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天體每天都在有規律地東升西落。(3)16 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不是太陽在繞地球轉,而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晝夜的變化是地球自轉的結果。“日心說”觀點:① 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桿頂放一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這說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② 地球在運動,并且每24小時自轉一周。因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很難想象。③ 太陽是不動的,而且處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哥白尼去世60年后,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利用天文望遠鏡進一步論證并宣揚了哥白尼的學說。(三)模擬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1、實驗材料手電筒(電燈)、地球儀等。2、模擬晝夜現象(1)實驗過程①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上的中國。 ②觀察地球儀的向光面和背光面。 ③在地球儀上找一找,哪些國家和中國一樣正處于白天,哪些國家正處于夜晚。(2)實驗討論:晝夜現象是怎么產生的?明確:由于地球本身不發光而且不透明,當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時,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另一半只能黑著,這就產生了白天與黑夜。(3)解釋:白天、黑夜、清晨及傍晚在地球上,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白天,沒有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夜晚;由夜晚逐漸過渡到白天的那段時間是清晨,由白天逐漸過渡到夜晚的那段時間是傍晚。3、模擬晝夜交替現象(1)觀看視頻模擬實驗,觀察晝夜交替現象是怎么產生的?播放視頻。(2)動手實驗①逆時針轉動地球儀,讓中國慢慢地從白天進入夜晚。 ②繼續轉動地球儀,讓中國慢慢地從夜晚進入白天。 ③在這個過程中,觀察當中國處于清晨時,哪些國家正處于傍晚。(四)模擬地球自轉1、坐在公共汽車上,汽車向前行駛,窗外的樹木往哪個方向運動?明確:向后運動,與汽車運動方向相反。2、根據運動的相對性原理,太陽東升西落,地球會怎么運動?明確:地球自西向東按逆時針自轉。3、實驗材料轉椅、日月星云模型、卡片4、實驗過程(1)第一次模擬實驗讓一名學生坐在轉椅上,模擬地球上的人,同時在眼睛兩側貼上卡片,遮擋左右視野。讓其他同學手拿太陽、月亮和星星的模型,順時針繞著轉椅上的人走動。模擬太陽、月亮、星星從左眼簾出現,右眼簾消失的自然現象。讓轉椅上的學生用簡圖表示太陽、地球的運動模式。回答:實驗1中太陽、地球的運動模式實驗現象:太陽從左眼簾出現,右眼簾消失。(2)第二次模擬實驗手持太陽、月亮和星星的模型的同學站立不動,由一個同學轉動轉椅,第一次順時針旋轉,第二次逆時針旋轉。要求轉椅上的同學描述左眼簾出現了什么現象,眼前看到了什么現象,右眼簾出現了什么現象。實驗現象:順時針轉時,右眼始終看到太陽,是白天;左眼始終是黑天。逆時針轉時,左眼始終看到太陽,是白天;右眼始終是黑天。回答:哪一種旋轉方式會出現和日常生活中相一致的自然現象?明確:在實驗中,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周圍的物體從左眼簾出現,從右眼簾消失,呈順時針旋轉,這與我們平時觀察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相一致。5、兩次模擬實驗,得出結論根據運動的相對性原理推斷,地球自西向東逆時針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知識卡地球像陀螺一樣繞著地軸逆時針自轉,約24小時轉一圈。穿過地球南北極的軸叫作地軸。地軸是一根假想的軸,一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播放短片:地球自轉(五)尋找地球自轉證據1、這是攝影愛好者拍到的北極星及周圍星星的運動軌跡,說明了什么?明確:說明地球在慢慢自轉,這是地球自轉的證據之一。2、為什么我們感覺不到地球在自轉,反而覺得是太陽、月亮、星星在動,而北極星不動?明確:地球對所有物體產生了吸引力,而且地球上的人、房屋、山川、河流等一切都在跟著轉動,所以我們感覺不到地球的轉動。日月星辰離得比較遙遠,所以我們能夠觀察到它們的運動。北極星在地軸的延長線上,處于人們的視覺中心,所以北極星看起來“不動”,而其他星體旋轉。3、能夠證明地球自轉的證據還有哪些?播放視頻:地球自轉的證據。4、科學閱讀(六)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將晝夜變化的自然現象與地球自轉聯系起來,知道地球每天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與天體東升西落的現象。【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