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12 力 重力 彈力 摩擦力1.了解重力、彈力、摩擦力。 2.認識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圖描述力。 3.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用符號F表示。 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力不能單獨存在)。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 N。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使物體發生形變。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6.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7.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稱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它們: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④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同時產生、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同時增大、同時減小。 8.力的測量: (1)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分類:彈簧測力計、握力計。 (3)彈簧測力計: 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調零;“讀”:讀數=掛鉤受力。 C.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的,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作“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有:溫度計、彈簧測力計、壓強計等。 二、彈力 1.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2.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彈性形變:物體在彈性限度內發生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 3.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4.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同一物體在彈性限度內,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力大小還與物體的材料有關,不同材料的物體,發生相同的彈性形變,產生的彈力大小不同,即彈性強弱不同。 5.彈力的基本特征: (1)彈力產生于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是不會發生彈力作用的。 (2)彈力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拉力(如橡皮筋、彈簧等),另一類是壓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對書本的支持力和書本對桌面的壓力)。 (3)方向:彈力的方向與物體發生形變的方向相反,且總是與接觸面垂直。 (4)作用點:作用在施加外力的物體上,也可等效在接觸面的一點上。 三、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號是G,單位是N。 2.重力區別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 (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無論固體、液體、氣體都受地球的吸引。 (2)重力特指地球對物體的吸引。 (3)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體。 3.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正比,計算公式:G=mg,其中g=9.8 N/kg,粗略計算的時候g=10 N/kg。表示:質量為1 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 N。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對于整個物體,重力作用的表現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個點上,這個點就叫做物體的重心。我們通常把物體的重心當作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 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不規則的物體,我們可以采用支撐法和懸掛法來確定它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不一定總在物體上,如圓環的重心在圓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 4.穩度 穩度就是物體的穩定程度,穩度越大,物體就越不容易傾倒。 提高穩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 5.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 ①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大氣不會產生壓強 四、摩擦力 1.摩擦力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A.接觸面粗糙。 B.相互接觸且相互擠壓。 C.兩個物體之間要發生運動或已經相對運動。 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的種類: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滾動摩擦力遠小于滑動摩擦力。 5.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①與物體間的壓力有關;②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③與物體的運行速度、接觸面積的大小等無關。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物體間的壓力;②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7.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②用滾動代替滑動;③加潤滑油;④利用氣墊。⑤讓物體之間脫離接觸(如磁懸浮列車)。質量和重力的關系 質量重力 區 別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符號mG量性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且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單位KgN計算公式m=ρVG=mg測量工具天平、秤彈簧測力計聯系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是:G=mg【母題1】(真題來源:定州市期末)下列關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成語“孤掌難鳴”說明一個物體不會產生力的作用 B.“以卵投石,盡天下之卵,不可毀也”說明只有雞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頭不受力 C.力只能發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 D.施力物體施力在前,受力物體受力在后 【分析】(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至少要有兩個物體,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加了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受到力的同時,也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一對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3)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在發生力的作用時,兩個物體不一定接觸(如磁鐵吸引鐵釘)。 (4)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施力與受力同時產生。 【解答】解:、成語“孤掌難鳴”說明一個物體不會產生力的作用,故正確;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卵投石時,雞蛋和石頭都受到力的作用,故錯誤; 、在發生力的作用時,兩個物體不一定接觸(如磁鐵吸引鐵釘),故錯誤;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施力與受力同時產生,故錯誤。 故選:。1.(真題來源:滿城區校級期末)下列有關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力能脫離物體而存在B.一個物體也能產生力的作用C.不接觸的兩個物體一定不會產生力的作用D.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一種作用【分析】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有接觸力和不接觸力兩種。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故錯誤;、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產生力的兩個物體間一定發生了相互作用,故錯誤、正確;、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磁鐵之間的相互作用,故錯誤。故選:。2.(真題來源:路北區期末)下列運動場景中,力的作用效果與其它不同的是 A.百米短跑運動員加速跑過終點B.跳水運動員壓彎跳板C.足球被踢出后沿曲線運動D.籃球碰到籃板改變運動方向【分析】(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速度大小的變化和運動方向的變化都稱為運動狀態的改變。(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解答】解:、百米短跑運動員加速沖過終點,速度發生了變化,是力改變了運動員的運動狀態;、跳水運動員壓彎跳板,運動員給跳板一個力,使跳板的形狀發生了變化;、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曲線運動,足球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是重力改變了足球的運動狀態;、籃球碰到籃板改變運動方向,籃球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是彈力改變了籃球的運動狀態;綜上可知,對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項。故選:。3.(真題來源:臨西縣期末)如圖所示,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 A.用力拉弓,弓彎了 B.用力蹬,自行車加速前進C.用力踢球,球飛出去 D.用力撐桿,向前滑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生形變;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生變化、運動方向發生變化。【解答】解:、用力拉弓,弓彎了,拉力使弓的形狀發生發生了變化,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用力蹬,自行車加速行駛,自行車的速度發生變化,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用力踢球,球飛出去,球的運動方向發生變化,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用力撐桿,向前滑行,滑雪運動員由靜止變為運動,說明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由此可知,中力的作用效果與其它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故選:。【母題2】(真題來源:滿城區校級期末)春分到,蛋兒俏,“春分立蛋”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下列“立蛋”中包含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雞蛋所受重力約為 B.把雞蛋拿到月球重力不會發生變化 C.雞蛋“立”著和“躺”著重心沒有發生變化 D.春分最容易“立蛋”是由于當天受到的重力最小 【分析】(1)一枚雞蛋的質量約為,利用計算出兩個雞蛋的重力; (2)同一物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約為地球上重力的; (3)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重心的位置會影響物體的穩定性; (4)物體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解答】解:、一個雞蛋的質量在左右,兩個雞蛋受到的重力為,故正確; 、把雞蛋拿到月球重力,雞蛋受到的重力會減小,故錯誤; 、雞蛋“立”著的時候比“躺”著的時候重心更高,故錯誤; 、雞蛋的質量不變,由可知,雞蛋的重力也是不變的,故錯誤。 故選:。1.(真題來源:廣陽區期末)如圖所示,為正在太空中運行的我國天宮空間站,假設該空間站處于完全失重狀態,則駐留在空間站中的航天員們不能完成的是 A.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 B.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C.讓筆記本懸浮在空中 D.用握力棒鍛煉臂力【分析】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因此,與重力相關的實驗將無法完成,結合選項中的描述逐一判斷。【解答】解:、太空中雖然失重,但彈簧的彈力依然存在,所以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是可以進行的,故能完成;、雖然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即質量不會隨位置的改變而改變,但質量的測量需要借助物體的重力來進行,所以在失重狀態下,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是無法實現的,故不能完成;、太空中物體處于失重狀態,因此,可以讓筆記本懸浮在空中,故能完成;、太空中雖然失重,但彈力依然存在,所以用握力棒鍛煉臂力是可行的,故能完成。故選:。2.(真題來源:唐縣期末)對于重力的理解,下列正確的是 A.測量物體重力的工具是天平B.飛機在高空飛行時不受重力C.重力的單位是D.增大支撐面,降低重心,能提高物體的穩定程度【分析】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測量重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重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提高穩定程度的方法是增大支撐面、降低重心。【解答】解:、測量物體重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天平是測量質量的工具。故錯誤、飛機在高空飛行時也會受重力,故錯誤;、重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故錯誤;、提高穩定程度的方法是增大支撐面、降低重心,故正確。故選:。3.(真題來源:平泉市期末)過年貼年畫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如圖所示為利用自制的重垂線貼年畫時的情景,為了把年畫貼正,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上下移動年畫的位置B.換用質量較大的重錘C.轉動重垂線,使重垂線與年畫的長邊平行D.轉動年畫,使年畫的長邊與重垂線平行【分析】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鉛垂線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據此原理分析作答。【解答】解:因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如果畫框和鉛垂線是平行的,則畫框的豎邊是豎直的,否則畫框的豎邊不豎直,由圖知,畫的左端偏高,為了把畫貼正,調整掛畫,使掛畫的長邊與鉛垂線平行。故選:。【母題3】(真題來源:清苑區期末)如圖甲所示,將一根彈力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用的水平力拉另一端,彈力皮筋伸長了。改為兩手分別拉該彈力皮筋的兩端,如圖乙所示,該彈力皮筋也伸長了,則左、右手分別用力 A. B. C. D. 【分析】當彈力皮筋受力平衡,保持靜止時,墻對彈力皮筋的拉力大小等于人對彈力皮筋的拉力大小;彈力皮筋兩次伸長量相同,所受拉力不變,且彈力皮筋兩端所受人的拉力大小相等。 【解答】解:甲圖中彈力皮筋伸長了,拉力為,則墻對彈力皮筋的拉力也為;乙圖中改為兩手分別拉該彈力皮筋的兩端,其中一只手跟墻一樣起到了固定彈力皮筋的作用,因為彈力皮筋也伸長了,所用拉力也不變,還是,所以兩只手所用的拉力均為。 故選:。1.(真題來源:平泉市期末)如圖所示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由罩體、松緊和鋁條組成。配戴時,罩體緊粘面部,松緊跨在兩耳耳根后,用手指緊壓鋁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覆蓋鼻子、嘴巴。關于該口罩,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罩體沒有發生形變B.壓彎的鋁條發生的是彈性形變C.松緊形變后會對耳根處產生彈力的作用D.松緊拉得越長,對耳根處的彈力越小【分析】(1)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生的形狀或體積改變叫做形變;(2)壓彎的鋁條自身不能恢復原狀,屬于非彈性形變;(3)松緊發生彈性形變后會對與其接觸的物體產生彈力作用;(4)在彈性限度內,彈性形變越大,則彈力越大。【解答】解:、由題干描述可知,罩體的形狀發生了改變,所以發生了形變,故錯誤;、去掉外力后鋁條不能恢復原狀,所以壓彎的鋁條發生的是非彈性形變,故錯誤;、松緊發生的是彈性形變,它對與其接觸的物體產生彈力作用,故正確;、在彈性限度內,彈性形變越大,則彈力越大,故錯誤。故選:。2.(真題來源:阜平縣期末)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受到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下列有關桌面對茶杯支持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它是由于桌面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B.它是由于茶杯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C.它不屬于彈力D.它是作用在桌面上【分析】(1)彈力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后在恢復原狀過程中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2)拉力、壓力、支持力都屬于彈力;(3)力的作用點在受力物體上。【解答】解:、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的施力物體是桌面,是桌面發生彈性形變后對茶杯產生的彈力,故正確,錯誤;、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的實質是彈力,故錯誤;、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的受力物體是茶杯,作用點在茶杯上,故錯誤。故選:。3.(真題來源:路北區期末)如圖所示,在彈簧測力計兩側沿水平方向各加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靜止,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A. B. C. D.【分析】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彈簧測力計中的彈簧肯定會發生形變,所以彈簧測力計一定有示數;我們通常所說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由作用在掛鉤上的拉力大小決定的。【解答】解: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時候都是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下的,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是一種平衡狀態,受到的就一定是平衡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掛鉤上受到的力,題中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受到了的力,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故選:。【母題4】(真題來源:橋西區校級期中)如圖所示,、兩物體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兩個水平拉力而保持靜止,已知,,那么物體受到物體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應分別為 A.、 B.、 C.、 D.、 【分析】解題時分別通過以和整體為研究對象,通過二力平衡及力的合成可得出兩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解:在水平向受拉力及摩擦力而處于靜止狀態,故由二力平衡可得,;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受的摩擦力為; 對整體進行分析,則整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及地面對的摩擦力而處于靜止狀態,故三力的合力應為零,則摩擦力; 故選:。1.(真題來源:叢臺區校級開學)如圖所示,一長方體木塊,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圖木塊豎放,乙圖木塊平放,丙圖木塊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種情況下,勻速拉動長方體所需的水平力分別為、、,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 B. C. D.【分析】(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而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勻速拉動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分析拉力的大小。【解答】解:(1)甲、乙兩圖中,雖然木塊的放置方式不同,但它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而重力不變,所以其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相同,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這兩種情況下摩擦力的大小相等;由于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2)丙圖中,在木塊上加放一個重物后,木塊對接觸面的壓力變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摩擦力變大,即;木塊仍然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由此可知。故選:。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沒有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B.體育中考時投實心球,投出去的實心球在空中繼續運動,是因為實心球有慣性C.舉重運動員比賽前手上涂抹“鎂粉”,目的是減小摩擦D.馬拉車向前運動時,車受到向后的摩擦力,馬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1)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2)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3)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受到力,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反作用力。【解答】解:A、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沒有推動,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故A錯誤。B、體育中考時投實心球,投出去的實心球在空中繼續運動,是因為實心球有慣性,故B正確。C、舉重運動員比賽前手上涂抹“鎂粉”,目的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錯誤。D、相互作用力應該是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產生的一對力,車受到的摩擦力與馬受到的摩擦力不是相互作用力的關系,故D錯誤。故選:B。3.(真題來源:承德期末)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礦泉水瓶的瓶蓋上有許多豎條紋B.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C.運動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D.給自行車的車軸加潤滑油【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2)減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解答】解:、礦泉水瓶的瓶蓋上有許多豎條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不合題意;、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故不合題意;、運動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不合題意;、給自行車的車軸加潤滑油,使接觸面脫離,從而減小摩擦,故符合題意。故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