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0 《阿長與<山海經>》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通過梳理文章思路,把握阿長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2.探究回憶性散文的“雙重視角”,感悟作者對阿長深厚的情感。3.學會感受生活,發現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課前預習】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憎惡( ) 懼憚( ) 粗拙( ) 哀悼( ) 震悚( ) chuāng( )疤 孤shuāng( ) jié( )問 pī( )靂 渴mù( )答案:wù dàn zhuō dào sǒng 瘡 孀 詰 霹 慕2.本文選自散文集《 》,作者魯迅,原名 ,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答案:《朝花夕拾》,周樹人,《狂人日記》《山海經》: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全書現存18篇,其余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山海經》包含著關于上古地理、歷史、神話、天文、動物、植物、醫學、宗教以及人類學、民族學、海洋學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諸多內容,是一部上古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就出自于此。散文閱讀方法:以寫人為主的散文,一般要通過記事來抒發對人物的感情,或者表達對人物的看法。所以,閱讀這類文章時,一般可采用“虛實串讀法”。所謂“虛實串讀”,就是抓住文中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或句子,由虛及實地展開對事例及人物的品味感悟,最終達到透徹理解課文的目的。運用“虛實串讀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驟:畫出抒情語句—品讀相關記敘—品味精彩細節—品評人物形象。背景鏈接:本文選自《朝花夕拾》(《魯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3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魯迅因支持進步學生而受反動政府通緝,不得不到廈門大學任教。后又因受守舊勢力的排擠,作者不愿意面對現狀,只能借回憶少年生活寫點兒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寫出了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憶了他童年時期與保姆阿長相處的一段生活。【課中探究】任務一:初讀課文,認識阿長1.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2.結合具體語句,批注阿長的性格特點。3.討論:課文圍繞長媽媽寫的事情,哪些內容是詳寫?哪些內容略寫?為什么這樣安排?任務二:細讀課文,讀懂阿長在小魯迅和阿長的相處中,《山海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的作用。重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的部分(第18—28自然段)。1.復述買書的起因、經過、結果。2.作者在寫長媽媽買《山海經》之前,為什么要寫“叔祖”的疏懶?3.哪些詞語和句子最能表現“我”對《山海經》的渴望?4.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 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情 5.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有什么反應 6.怎樣理解文中說的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7.思考探究:找出文中長媽媽買來《山海經》后的人物描寫,分析長媽媽為小魯迅買《山海經》是對小魯迅的學習有所期待嗎?任務三:研讀課文,讀懂獨特情感1.“我”對阿長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請在文中找出體現了作者感情的詞句。2.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的深沉懷念之情 有感情地朗讀出來。3.作者對阿長的“憎惡”和“討厭”與后來的懷念是否矛盾?4.對比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前后的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方法?5.文章為什么要叫《阿長與 <山海經> 》?如果改成《長媽媽與 <山海經> 》不是更有敬意嗎?任務四:交流研討,學習寫作手法小組合作研討,學習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課后延學】請以《我讀懂了那份愛》為題,運用文中“雙重視角”的手法,寫一篇隨筆,不少于500字。附:例文我讀懂了那份愛不管你選擇表達還是沉默,無論是先前還是如今,那份愛一直都在。——題記在我的印象中,母親從來不會在我生病的時候背我上醫院,下雨時來為我送傘,學習到很晚時為我熱一杯牛奶。從前我認為我的母親是天生冷淡,沒有人情味,只會關心我的成績,從來不關心我的心緒,也從來不問我累不累。直到那天……晨曦中飛過一群鳥兒,淡淡的陽光從云層中透出來,灑在臉上,一片燦爛。我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一件白色衛衣,乳白的顏色仿佛牛奶一般。衣服是幾天前買的。我和母親一起逛街,看中這件衣服,我很想買下。母親卻認為不適合我,戰爭一觸即發。我冷笑一聲,道:“還不是舍不得!”母親見我不高興,最終還是給我買了。我去朋友家玩,她穿著和我同款的衣服。不知道為什么,她一直在撓脖子。我問她:“怎么啦?”“你穿著這款衣服時,難道不覺得標簽處脖子很癢嗎?”她反問我。我摸摸脖子卻沒有標簽。暮色四合,我回到家中,從衣柜中翻出一件衣服,發現標簽早已不見,只留下幾針縫過的痕跡。我又挑了幾件衣服,發現標簽全部被剪掉了。這時母親推門而入。“媽,衣領上的標簽呢?”我問母親。“我早就給你剪掉了,不然穿著得多難受。”母親嘴角泛起笑容。房間里,燈光變得格外柔和,一股暖流充滿了整個房間,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這時,我才明白我的身邊充滿愛。原來是我壘起了身邊那堵冰冷的墻,原來是我蜷縮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地方,原來母親一直在默默關心著我,她用愛成功地將墻推倒了。親情匯聚成了一片汪洋的海,不知不覺中滲透到了我心靈的每一個角落。現在我明白了母親不背我去醫院,是想讓我增強自身免疫力,而她也曾一刻不離地在我身邊照顧;她不給我送傘,是想讓我改掉丟三落四的壞毛病;她不幫我熱牛奶,是因為她知道我喝了牛奶會瞌睡,寫不完作業會睡得更晚。可是只有當我關燈了,客廳里的燈才會關,我明白她一直陪著我。我們都在成長,路過的人,遇見的事漸行漸遠,唯獨那份愛不會。我終于讀懂了那份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