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漢字中的象形文字》教案一、課標要求了解中國古代象形文字的產生和變化過程,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二、教學目標1.欣賞中國古代形象文字的獨特美感,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概念、產生、演變過程及悠久歷史。2.在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可以把哪些形象變成文字,說說自己認識的象形文字。3.通過對中國古代象形文字的學習,感受其造型美感,感受古代象形文字的趣味性,激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4.認識各種各樣的象形文字,感受象形文字的獨特美感和深厚的文化意蘊,激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感受中國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進行大膽夸張表現。教學難點:根據表達物象的形體特征展開聯想,運用象形造字方法進行大膽創作,創作出新穎有趣的作品。四、教學工具教師用具:多媒體課件、教科書、卡紙、水彩筆。學生用具:水彩筆、卡紙等。五、教學方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等。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及技術應用 學生活動 及技術應用 設計 意圖環節一:課堂導入 由東巴文的意思引出象形文字的主題。 教師展示課件并提問。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一猜,這些畫是什么意思,請用一個字進行總結。 教師總結:這些充滿趣味性的圖畫文字,是中國少數民族納西族的古老文字——東巴文。東巴文既像字又像畫,是象形文字的一種。 學生回答問題。 從充滿趣味的東巴文字圖畫入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出課題。過渡:除了納西族的東巴文,中國還有很多象形文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漢字中的象形文字。環節二:認識象形文字 (認識各種各樣的象形文字,感受文字內涵和獨特美感,激發對中國文字的熱愛。) 1.象形文字的概念。 教師提問,播放視頻。 教師提問:什么是象形文字? 教師總結:象形文字簡單的說,就是依照事物的形象,創造出來的像畫一樣的文字。 學生回答,觀看視頻。 認識各種各樣的象形文字,賞析象形文字的字形,感受漢字的形象美。2.認識各種各樣的象形文字。 教師課前打印課件中的連線頁面,并下發給學生,在此環節發布連線任務。 教師介紹:請同學們把桌子上的這張紙拿出來,將圖片和與其對應的象形文字連起來。 學生連線,展示答案,并讀一讀。3.象形文字特征和字形賞析。 教師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點撥、總結。 教師提問1:同學們都很棒,全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提問2:說一說它們哪里像? 教師引導:①外形像。比如太陽,天上太陽的輪廓是圓的,而且高掛在天空,不斷的發光發熱,所以古人就把“日”簡略成為一個圓形,中間一點。月,畫成一個彎彎的形狀,因為古人看到的月亮在大多數時間都是彎的,所以古人將月亮畫為輪彎月來表示。②結構像。比如車字,古代的車有輪子、車身、把手,象形文字的車字也有這些結構。③特征像。比如羊字,象形文字還原了羊彎彎的犄角。 教師總結:象形文字運用概括、象征等表現方法,用生動的畫面表現一個字,充滿了趣味性和藝術性,擁有獨特的美感。 1.學生回答問題,引出“像”的特點。 2.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預設:外形像,都是圓圓的;特點像,都有馬鬃等。4.認識更多的象形文字 教師播放《三十六個字》視頻。 教師:古人其實創造了很多的象形文字,讓我們來看一看,看到認識的字請你大家讀出來。 學生觀看視頻,找出象形文字,并大聲朗讀。過渡:象形文字真是有趣啊!你是不是很疑惑,為什么象形文字中和我們現在學的漢字不一樣?我們一起回到過去看一看文字的演變。環節三:象形文字的演變 (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歷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加對象形文字的文化理解。) 象形文字的演變過程。 教師介紹文字的演變過程,其間使用問題進行啟發引導。 1結繩記事 (1)教師提問:原始社會沒有文字,人們用什么方法記事?結繩記事有什么不方便嗎? (2)教師總結:在文字沒有發明之前,如果人們要記錄某一件事,通過結繩記事這種方式告訴人們。發生一件事或記錄一個東西,就打一個結。如果記錄打結的這個人去世,就不知道記錄的事情了。而且,事情很多的話,會打很多的結,也容易記錯。 2.倉頡造字 教師介紹:上古時代的黃帝部落,有一個叫倉頡的史官,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每天要幫黃帝記錄打獵的數量。有一天,他受到用動物腳印辨認動物方法的啟發,通過描繪事物的外形,創造了類似符號的形象來表示事物。后來,這種方法被黃帝推廣到各個部落,這些圖案和符號就慢慢地形成了文字。 3.甲骨文 教師介紹:后來,在3700多年前,河南殷墟挖掘出了甲骨,甲骨上的文字有很多就是象形文字。 4.后續演變過程 教師介紹:后來為了書寫方便,文字逐步簡化,經過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教師提問:你知道我們現在語文書上的是什么字體嗎? 教師總結:楷書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字體。 5.魚字的演變 教師播放“魚字的演變”視頻,并進行總結。 教師總結:中國文字是至今唯一還活著的最古老的文字,經歷了甲骨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我們現在語文課堂上學的就是楷書。作為最早的漢字系統,中國文字一脈相承,承載了祖先的古老智慧,記錄了中華文明的光輝歷程。 學生思考,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歷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加對象形文字的文化理解。過渡: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接下來,讓我們嘗試用古人的思路,動手設計一下象形文字。環節四: 聯想創造 1.初試創造,對比提升 教師展示課件,發布設計任務,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作品。 教師發布任務:請為圖片中的草、鳥、舟設計一個象形文字。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比一比,你設計的象形文字和古人流傳下來的都哪些不同? 引導總結:①古人的象形文字更加簡化概括,線條也比較流暢,多用曲線;②而對特征進行了夸張,像這個鳥,就突出夸張了它尖尖的嘴巴。 學生設計象形文字,并進行介紹展示,初步感受象形文字造字方法。 體驗象形文字的造字過程,深化對象形文字的理解,感受象形文字的魅力。2.展開聯想,深化設計 教師展示課件,發布設計任務,引導學生展示評價作品。 教師發布任務:學會了古人的這些經驗,相信你會設計的更好,接下來請你選擇生活中的任何事物,為它們設計對應的象形文字。 設計要求:(1)每位同學設計1個象形文字。(2)注意外形的概括和特征夸張。 學生設計創作,并進行作品展示說明。3.創造組合,感受趣味 教師展示課件中的象形文字畫,帶領學生一起欣賞,發布實踐任務。 教師發布任務:繪制一幅象形文字畫,并說說畫中的故事。 制作要求:主題突出,疏密得當,色彩搭配和諧。 學生欣賞創作,進行展示介紹。環節五:總結拓展 1.課堂總結 教師總結:文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它經歷了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歷史見證,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產,希望同學們更加熱愛我們的文字,讓我們的文字更好地傳承下去。 學生聆聽。 拓展學生視野,增添內心的自豪感。2.課后拓展 教師介紹:如今,很多古老象形文字都已經消失,流傳下來的象形文字也不再使用。但是在中國少數民族,還有兩種象形文字存活下來:一種是納西族的東巴文,一種是水族的水書。這兩種文字是納西族和水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國文化中的寶貴遺產,亟需要我們傳承和保護。 學生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