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學習目標1.運用地圖說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2.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是遠古文明的發源地。3.知道熱帶草原的景觀特征和形成原因。◎重難點: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擁有豐富的資源,了解單一商品經濟的意義。【預習導學】知識點一:黑種人的故鄉 1.地理位置(結合教材圖7-3-1回答)(1)緯度位置: (緯線)穿過非洲北部,中部有 (緯線)經過,南回歸線穿過南部地區,所以非洲大部分地區地處 (五帶)。 (2)海陸位置:非洲東瀕 洋,西臨 洋。 (3)半球位置:非洲位于 (填“東”或“西”)半球的西部 2.地形和地勢: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 ”。非洲地勢 。東南部自北向南有 高原、 高原和南非 。 山是非洲最高的山峰。 盆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非洲東部有世界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 。 3.人種和人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約有 億人口,90%以上是 種人,因此這里被稱為黑種人的故鄉。 知識點二:充滿生機的大地 結合教材P11圖6-2-8,回答下列問題。1.非洲赤道附近的大陸西岸是 氣候,大陸東岸及周圍廣大地區是 氣候,廣大的北部地區及西南部沙漠地區是 氣候,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及南部的好望角附近是 氣候。另外,在東部地區還有高原山地氣候。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 ,這里一年之中有明顯的 季和 季。 知識點三:單一商品經濟 1.資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 ”之稱。 、 產量居世界首位;這里也有很多熱帶經濟作物。 2.經濟發展模式:長期的殖民統治使許多國家形成了“ ”,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在國際貿易中處于 地位。 【合作探究】1.讀教材P37活動,完成下面問題。(1)找出多多馬和基塔萊的位置,比較兩地降水的季節差異,說說它們各屬于什么氣候類型。(2)找出馬賽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線,說說每年的5~10月和11月至次年4月,馬賽人游牧的位置發生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 2.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熱帶草原地區,農作物的播種和生長,主要依靠濕季豐沛的降水。正常年份,風調雨順,農業能獲得好收成;而有些年份就會出現災荒。結合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如果雨季遲到或雨季縮短,會對當地農業生產帶來怎樣的影響 (2)如果連續多年干季延長、持續干旱,又會對生產生活帶來什么危害 3.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簡要分析原因并就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如何擺脫貧困,提出你的建議。4.學以致用:我和非洲有個約定。“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湖南是我的家鄉,每當外地的親朋好友來做客的時候,我總會熱情洋溢地介紹家鄉的一草一木,我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今天,我們認識了富饒而神奇的非洲,我和非洲有個約定:有朝一日我也會踏上這片熱土……結合本課你對非洲的了解,請設計一個簡短的導游詞,介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參考答案】知識點一 黑種人的故鄉1.(1)北回歸線 赤道 熱帶(2)印度 大西(3)東2.高原大陸 東南高、西北低 埃塞俄比亞 東非 高原 乞力馬扎羅 剛果 東非大裂谷3.7 黑知識點二 充滿生機的大地1.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 熱帶沙漠 地中海2.熱帶草原 干 濕知識點三 單一商品經濟1.世界原料倉庫 黃金 金剛石2.單一商品經濟 不利【參考答案】1.(1)多多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月~次年4月。基塔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月~11月。兩地都屬于熱帶草原氣候。(2)每年的5月~10月,馬賽人由多多馬向北,到北半球的熱帶草原進行游牧,因為此時多多馬進入干季,草木枯黃,牲畜缺少飲用水源;11月至次年4月馬賽人由基塔萊向南,到南半球的熱帶草原進行游牧,因為此時南半球的熱帶草原進入濕季,草木茂盛,水源充足。2.(1)如果雨季遲到或縮短,非洲熱帶草原地區降水量較正常年份要少,水分不足,可能導致農作物減產,影響收成。(2)如果連續多年干季延長、持續干旱,可能導致農作物無法播種或絕收,造成災荒。3.原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長期的殖民統治、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等外部原因,也有地區局勢緊張、自身的經濟結構不合理、人口增長過快等內部原因,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建議:加強區域聯系;利用資源優勢,發展民族經濟;等等。4.非洲位于亞洲的西南面、東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隔狹長的紅海與亞洲相望。這里地大物博,資源非常豐富,人民吃苦耐勞。但是,由于這里曾經遭受長達500年之久的殖民統治,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侵略、剝削和掠奪,使得這里變成了世界上“最貧困的大陸”。盡管非洲目前面臨著種種挑戰,但它仍是一個“有希望的大陸”。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