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美版美術七年級下冊 《寫意花卉》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寫意花卉》源于人美版七年級下冊。本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寫意花卉,了解寫意花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特征,在賞析與實踐中感受筆墨情趣,初步掌握寫意花卉-荷花的基本技法,提高學生的中國畫造型表現能力,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學情分析優勢:學生對國畫課充滿興趣,通過小學階段國畫課的學習,已基本掌握了中國畫基本的筆法和墨法,在造型表現方面也有一定經驗。不足與解決措施:本班學生的國畫造型表現能力相對薄弱,缺乏實踐經驗,語文學科學過課文《愛蓮說》對蓮情有獨鐘,因此本課以學生熟悉的造型相對簡單的荷花作為內容題材,降低畏難情緒兼顧多學科融合,又聯系生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作品了解寫意花卉及其藝術特征,掌握寫意花卉-荷花的基本技法,增強學生圖像識讀、美術表現核心素養。2.通過探究實踐、教師演示、實踐創作活動,使學生掌握寫意花卉-荷花的基本技法,提高中國畫造型表現能力,體驗筆墨趣味。3.明確寫意花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特征,體會民族精神,在繼承和創新中了解傳統繪畫藝術,發揚民族文化。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對寫意花卉技法的學習,體會寫意花卉的筆墨情趣。難點:明確寫意花卉的特征,緣物寄情完成一幅寫意荷花。教學方法啟發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學法指導探究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筆墨紙硯學生:宣紙、毛筆、墨等工具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情境激趣,新課導入播放水墨視頻。1.讓學生觀察視頻內容,感受中國花鳥畫帶來的傳統美感。2.提出問題:(1)視頻中描繪了怎樣的場景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呢?(2)視頻中描繪的是中國畫的哪一種畫科呢?它是用那種技法表現的?3.揭示主題,板書:寫意花卉-荷二、設疑導思,探究悟理(一)明確寫意花卉的概念花鳥畫凡以花、草、蟲、魚、蔬果、鳥獸為內容的繪畫。寫意畫 中國畫屬于放縱一類的畫法,要求通過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情趣。(二)體會寫意花卉的藝術特征探究寫意花卉的特別之處(小組討論)1.中國工筆荷花與中國寫意荷花有何不同?工筆畫:造型工整、描繪細膩、設色精細典雅,重線條。寫意畫:粗放、簡練,不重形似、注重“書寫”。2.根據徐渭的《墨葡萄圖》和八大山人的“白眼向天”寫意花卉的藝術特征:抒情寫意。“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中國花鳥畫的造型并不是照抄自然,而是追求“似與不似之間”。寫意花鳥畫是為了寫情、寫心,最后達到情景交匯,物我兩融的境界。寄情花鳥,托物言志,正是中國花鳥畫獨特的美學意蘊。寫意花鳥畫融會了畫家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創造,以意象的手法去表現事物,筆墨傳情,達到酣暢淋漓、揮灑自如的境界。3.用寫意花卉-荷花表現個人情感。荷花,又稱蓮花,水芙蓉。它是友誼的象征,有花、葉、蓮蓬及荷梗四個部分組成。萬里)(1)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楊巽齋)(2)荷葉:“翠蓋紅幢耀日鮮,西湖佳麗會群山”(荷花·楊(3)荷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周敦頤)(4)蓮蓬:“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南歌子·李清照)精神無形,借助有形的事物和筆墨將它表現--借物抒情。(三)寫意花卉技法學習1.荷花沒骨法:筆肚用淡色,筆尖沾濃色,筆尖的顏色最重。直接用顏色畫出來,要注意筆上色調的濃淡層次變化。主要使用曙紅色,花朵要放在作品的醒目之處,可勾勒花脈,勾勒時不要左右對稱,有松有緊,有虛有實,因透視的關系,花瓣的寬窄也要有所不同,要有變化多樣的姿態。2.荷葉破墨法:在前一筆不太干時,趁勢再補充上去另一筆,將其融合滲化,產生和諧滋潤的效果。用大提筆或斗筆飽蘸水墨,側鋒一筆連一筆揮寫,筆順由邊緣向中心畫。要注意墨色的濃淡干濕的變化。勾葉筋,中鋒用筆,線要與大片的墨色融入一個整體,不能反差過大使墨線太突出。3.荷梗用筆要勁健,用墨色畫花梗和葉梗時,要做到花重、葉重,梗也隨之而重;花淡、葉淡,梗也隨之而淡。為體現作品的豐富,在梗的周圍用濃墨點出毛刺。4.蓮蓬用中鋒勾出輪廓,小筆沾濃墨點出蓮子,用碎點點出周圍的花蕊,注意蓮蓬底部的環狀散開,用淡墨細線勾出花蕊絲,勿凌亂無章。嫩蓮蓬水份多,老蓮蓬水份偏干。三、實踐練習,感知體驗參考張大千、齊白石、潘天壽筆下的荷花,參考構圖,繪制一幅寫意荷花,并作為禮物送給你的好朋友。播放音樂,學生創作(要求:構圖完整,畫面豐富)四、展示評價,拓展延伸1.以小組為單位在黑板前進行展示,并做簡單介紹。在實踐環節遇到什么問題?怎么解決。2.你最喜歡哪一幅并說明理由?拓展延伸1、展示更多的筆墨的運用2、優秀的文化需要傳承和發揚,你可以怎么做?結合時代的力量,利用現代科技傳承和推廣我們的傳統文化。感受中國寫意畫的獨到之處,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課后作業根據本節課所學嘗試創作一幅四尺三開寫意荷花圖。板書設計寫意花卉——荷概念特征——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技法學習 荷花:沒骨法荷葉:破墨法學習評價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