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詩經·氓》課前導學案劉陽一、課前導入:初中學過的《關雎》、《蒹葭》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二、介紹《詩經》(一)基本內容:《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實主義)。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稱“詩三百”——共305篇詩歌,其中另有6篇為笙詩(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產生的地域約相當于今天的山西、陜西、河北、河南、及湖北北部一帶;作者包括了從貴族(“雅”)到平民(“風”)的社會各階層人士。《詩經》中的作品原本都是要配樂演唱的,是樂歌,但由于古樂失傳,人們無從知曉風雅頌各自的音樂特色。在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五經”之一。(二)《詩經》的內容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 “雅” “頌” 三個部分。1、“風”:15國風,160篇; “國”是地區之意,“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區的音樂曲調;《詩經》之精華 。在《詩經》中的詩歌產生的年代,學在官府,貴族才有受教育的權利,文化為貴族所壟斷。貴族成了西周、春秋時文學的主要創作者。但當時各地區有許多民間歌謠,這些民間歌謠產生于民間,作者大都是平民。據說這些詩歌經過專人采集,由長官音律的樂官、太師修正、加工,再演奏給天子聽,以觀風俗、知得失,這就是《詩經》中的十五國風。2、“雅”:“雅”即正,“雅”是朝廷正樂,西周王畿的樂調;雅分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微者。3、“頌”:宗廟祭祀之樂,許多都是舞曲,音樂可能比較舒緩。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三)《詩經》的藝術手法:賦比興1、“賦” ——“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賦”就是鋪陳直敘,“賦”在《詩經》中運用得十分普遍,它既可以敘事描寫,又可以議論、抒情,如《七月》中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的生產生活】,就是用的賦法。2、“比”,即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朱熹《詩集傳》)《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br/>3、“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大部分在詩歌的開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詩經·氓》1、詩歌譯文: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憨厚農家小伙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爬上那垛破土墻,遙向復關凝神望。復關遠在云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多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耍花招。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婚后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已成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神淚暗拋。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當年發誓偕白頭,如今未老心先憂。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叵肷贂r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竟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便罷休!2、創作背景:《氓》選自《詩經·衛風》,是春秋時期衛國的一首民歌。春秋初期,封建思想意識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當時戀愛與婚姻很自由,青年男女間的交往也沒有很大的限制。這在鄭國、衛國一帶尤為突出。青年男女常以詩互通衷曲,因而在這一地域產生了大量的戀歌?!睹ァ分信魅斯c“氓”的戀愛、結合,基本上是雙方自主自愿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但在當時的社會關系中,男子擁有絕對的領導權和支配權,婦女的社會地位低下,妻子受壓迫、受奴役甚至被丈夫任意遺棄的現象很普遍,這也是《氓》產生的時代背景之一。3、中心思想:《衛風·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詩歌。此詩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倍受壓迫和摧殘的情況。詩分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敘自己由初戀而定的婚;第二章,敘述自己陷入情網,沖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第三章,她對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現身說法地規勸她們不要沉醉于愛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現象;第四章,對氓的負心表示怨恨,她指出,這不是女人的差錯,而是氓的反復無常;第五章,接著追敘她婚后的操勞、被虐和兄弟的譏笑而自傷不幸;第六章,敘述幼年彼此的友愛和今日的乖離,斥責氓的虛偽和欺騙,堅決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兩斷。全詩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賦比興交替使用,加之以對比、頂真、借代、呼告等表現手法,音調鏗鏘自然,富有真情實感,顯示了很高的藝術成就。3、文化常識: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總角: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扎成髻,叫“總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時代。[相關知識]古代代表年齡的詞語: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后比喻10歲以下兒童。襁褓:不滿周歲的嬰兒。孩提:幼年泛稱。垂髫、始齔:童年泛稱。幼學:初入學的學童,一般指10歲。束發:15歲左右。弱冠:男子20 歲左右。而立:30歲。不惑:40歲。知天命:50歲。花甲、耳順:60歲。古稀:70 歲。耄耋:80 至90歲。鮐背:90歲。期頤:100歲。4、特殊句式(1)判斷句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匪”表否定判斷)(2)主謂倒裝句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主謂倒裝,應為“其德二三”)(3)賓語前置句秋以為期。 (應為“以秋為期”)四、拓展延伸:1、《詩經·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2、《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五、課后檢測1、寫出本詩中用到比興手法的句子:答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淇則有岸,隰則有泮。2、情景默寫:(1)《氓》中,描寫男子裝出一幅忠厚老實的樣子,借市場交易的機會接近女子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氓》中,描寫男子借交易蠶絲的機會,騙取愛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3)《氓》中,描寫女子墜入情網,陪同男子跋山涉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4)《氓》中,“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男子得寸進尺,剛談戀愛就提出要結婚,還責怪女子拖延婚期。女子就耐心解釋,還幫他出謀劃策,讓他去找媒人。(5)《氓》中,作者“______,______”兩句描寫女子為了夢中情人,不顧生命危險,爬上毀壞倒塌的墻頭,翹首以待意中人。(6)《氓》中,描寫女子祈望男子卜卦順利,以便盡快步入婚姻的殿堂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氓》中,描寫女子坐著婚車,帶著嫁妝出嫁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8)《氓》中表現女子不再相信愛情,直接勸告同性不要沉溺于愛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9)《氓》中,作者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氓》中,描寫女子自從出嫁以后,多年忍受貧苦煎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11)女子對愛情態度專一,男子對愛情懷有二心。這種鮮明的對比在《氓》中重到集中體現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氓》中寫女子為人婦后早晚辛苦勞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13)《氓》中表現男子心愿滿足后,對女子暴戾殘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氓》中用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襯男子的變化無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氓》中表現女子回憶年少時兩情相悅的歡樂場面,表達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氓之蚩蚩,抱布貿絲。2.匪來貿絲,來即我謀。3.送子涉淇,至于頓丘。4.匪我衍期,子無良媒。5.乘彼垝垣,以望復關6.爾卜爾筮,體無咎言。7.以爾車來,以我賄遷。8.于嗟女兮,無與士耽。9.桑之落矣,其黃而隕。10.自我徂爾,三歲食貧。11.女也不爽,士貳其行。12.夙興夜寐,靡有朝矣13.言既遂矣,至于暴矣。14.淇則有岸,隰則有泮。15.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