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城鄉空間結構 高一地理備課組課題: 城鄉空間結構【課標解讀】結合實例,解釋城鎮和鄉村內部的空間結構,說明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核心素養】1.綜合思維:結合城鄉的土地利用,綜合分析影響其內部空間結構及變化的因素。2.區域認知:能夠利用相關示意圖、景觀圖,判定不同區域城鄉內部的功能區,認知其內部空間結構類型及特征。3.人地協調:結合實際案例,說明城鎮內部空間結構與環境的關系及合理利用城鄉內部空間結構的意義。4.地理實踐:結合不同實例,能說出不同鄉村和城鎮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教學重點難點】1.能夠分析城鎮和鄉村內部空間結構特征。(重難點)2.結合實例,說明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重點)【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法、活動探究法、對比分析法、多媒體教學法。【教學媒體】 希沃白板【教學課時】 3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第一章人口與地理環境主要講述人口數量的變化與環境的關系,第二章開始學習與人類居住空間有關的知識。人類聚居的場所稱為聚落,按照規模的大小,分為城鎮和鄉村。同學們的出生地在鄉村還是城鎮?現在所在的辛中位于鄉村還是城鎮?未來理想的居住地是鄉村還是城鎮?這節課我們一起通過這三個問題初步感知城鄉的差異。【自主學習】一、鄉村的土地利用1.鄉村:是以 農業 經濟活動為主的地區。2.農業用地(1)類型:依據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業用地可分為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等不同類型。(2)分布特點:農業用地一般分布在 村落的周圍。3.鄉村的土地利用(1)鄉村以 農業用地和居住為主。(2)村落內部土地利用分化:當鄉村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村落內部土地利用會出現簡單分化,以公共服務設施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環繞分布。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1.城鎮:包括城市和鎮,是以非農業經濟活動為主的地區。2.城鎮土地利用的專業化(1)主要功能區: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等。有些大城市因為功能復雜,還會形成行政區、文化區、旅游休閑區、生態區等。(2)功能區特點:城鎮不同的功能區之間一般沒有明確的界線,某一種功能區以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主,可能兼有其他類型的用地。(3)常見功能區功能區 分布 特征居住區 是城鎮中廣泛分布的一種功能區 是城鎮最基本的功能區商業區 多位于城鎮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 主要為點狀或條狀分布工業區 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鐵路、 公路等交通比較便捷的地帶、通常距離城鎮中心較遠,同時要考慮保護環境 是工業集聚的區域3.城鎮內部空間結構:各種功能區在空間的組合,就形成了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思考交流】問題1 (區域認知)讀下圖,說一說城市、鎮和鄉村的景觀各有什么特點。提示:城市:房屋高大,道路寬敞而平整;燈光亮度高;公共設施數量和類型多。農村:房屋低矮,道路狹窄而不平;燈光亮度小;公共設施數量與類型少。問題2 (綜合思維)讀圖2—4,對鄉村、鎮、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狀況進行分析,完成相關任務。(1)一般而言,鄉村與城鎮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類型各是什么?說出其原因。(2)在城鎮中,商業用地的空間分布有什么特點?提示:(1)耕地:鄉村的人口數量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居住用地:城鎮人口已達到一定規模,居住用地承擔其最基本的職能,是分布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2)商業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或街角路口,呈點狀或條狀。問題3 (地理實踐力)成都城市功能區圍繞市中心呈同心圓狀分布,市中心是商業、行政和居住混合區;居住區、文化區主要分布在二環路以內;工業區較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環路以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成都市的空間結構形成的原因。提示:成都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交通線路呈網狀向外輻射,功能區的分布由內向外擴展。問題4 (地理實踐力)沈陽工業區分布在交通線路兩側,主要位于市區東西兩側;居住區相對集中,位于市中心區及其外緣。結合交通運輸干線的引導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陽市的空間結構特點。提示:從市中心向外呈扇形結構:工業區圍繞交通線路呈扇形或方塊分布在城市東西兩側,住宅區相對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及其外緣。問題5 (綜合思維)(1)就城區來看,不同類型用地的地租變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2)2.如果由各類用地的付租能力來決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圖中OA最有可能成為哪一類功能區 AB和BC呢 提示:(1)相同點:都隨距離市中心越來越遠,地租水平逐漸下降;不同點: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業區下降最快,工業區下降最慢。(2)付租能力來決定土地的用途,OA、AB、BC分別最有可能成為商業區、居住區和工業區。【歸納總結】1.城鎮功能分區(1)形成:土地利用的專業化,往往會形成不同的功能區。(2)常見功能區功能區 形態 特征 區位選擇及原因商業區 占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分布 活動繁忙,晝夜人口數量變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大城市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務區(CBD) 城鎮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 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場廣闊;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工業區 集聚成片 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并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帶,距離城鎮中心較遠 原因:①減輕污染,保護環境;②交通便利,降低成本居住區 占地面積大,工業化后出現分化 建筑質量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分化;位置上高級與普通居住區背向發展 高級居住區 城市外緣,與高坡、文化區相連 原因:①環境優美; ②文化氛圍濃厚,人口素質相對較高普通居住區 內城、工業區附近,與低地、工業區相連 原因:①便于工人上下班;②居民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相對較低2.城鎮內部空間結構(1)定義:各種功能區在空間的組合。(2)案例香港沈陽3.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因素(1)經濟因素經濟因素對城鎮功能分區的影響表現為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其中,地租水平由距離市中心遠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決定,付租能力由各類經濟活動的收益決定。①距市中心遠近地租水平線 付租能力 功能區 區位選擇原因字母 名稱 字母 名稱a 商業 商業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率最大,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商業區的影響最大 A 商業區(地租最高) 靠近市中心,交通通達度高,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費人群,商業付租能力最高b 住宅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率較小,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居住區的影響較小 B 居住區(地租中等) 靠近市中心,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購物c 工業 工業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率最小,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對工業區的影響最小 C 工業區(地租最低) 工業生產占地面積較大,地租成本比較高,遠離市中心可降低成本②交通便捷程度一般來說,穿過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線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城市內部地租分布如下圖所示。市中心處地租最高,沿交通線向外地租逐漸下降,在道路交會處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中心,隨后向外又繼續下降。(2)其他因素4.發展變化(1)城鎮發展的初期:地域范圍狹小,各類功能用地混雜分布,并在中心區域自然集中。(2)隨著工業不斷發展和服務業的興起,城鎮中心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日漸突出。為了降低成本、保護環境,城鎮中心的工業企業紛紛向外搬遷,城鎮內部空間結構隨之發生變化。5.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措施 意義發展衛星城、合理規劃工業區、保留一定規模的綠地和河湖等生態涵養空間 有效改善環境狀況,建設宜居的生活空間合理安排居住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 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通過規劃,確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場所、建筑物、街區或村落等 保護地方和民族傳統特色,使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得以永續相傳【針對性訓練】如圖是我國東南沿海某城鎮的功能區分布示意圖(數字代表等高線數值。單位:米)。a、b、c表示三種不同的功能區,該城鎮是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形成的。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若圖中三種功能區是商業區、工業區和居住區,則a、b、c分別代表的功能區是( )A.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B.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C.工業區、商業區、居住區D.商業區、工業區、居住區讀我國某城市某功能區不同時段人口流動狀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 該功能區最可能是( )A.住宅區 B.工業區C.商業區 D.行政區3.該功能區( )A.是城市中最為廣泛的一種土地利用形式B.發揮光照優勢,擴大農作物種植C.有向市區邊緣和交通干線移動的趨勢D.貨物運輸量大【板書設計】【作業布置】學生課后完成《高中同步導練》課時作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