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小山羊》說課稿教學內容目錄 Contents教學對象2教法學法3教學過程45教學反思教學內容1教學內容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小山羊》是侗族的一首二部合唱歌曲。五聲音階羽調式,二部曲式。第一語段為齊唱,由四個樂句構成,旋律較為平穩,起伏不大。第二樂段是合唱,也可以看作是“副歌”,具有侗族多聲部民歌的特點。合唱采用的是復調式手法,旋律在兩個聲部交替出現,最后三小節同唱一個旋律結束。情感目標通過學習過程,學生能感受愉快、活潑的音樂情緒和風格。知識目標用明亮、悠揚的聲音演唱侗族大歌《小山羊》,表現小羊活潑可愛的形象。能力目標在多種演唱行形式中,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注重二聲部訓練,表現羊兒吃飽后的自由。教學內容1目標教學重點用明亮、悠揚的聲音演 唱侗族民歌,二聲部合作。教學難點在多種演唱形式中,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學內容1教學重點、難點35分鐘教學對象目錄 Contents教學對象2教法學法3教學過程45教學反思教學內容1教學對象2對象:小學四年級學生知識基礎:四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在律動、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這學段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潑好動。個性特點:大部分內斂羞澀、不善言辭,渴望成長和提升。教法學法目錄 Contents教學對象2教法學法3教學過程45教學反思教學內容1教法學法3和諧互助模式交流-互助探究-分層提高-總結歸納-鞏固反饋體驗式學習法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直觀演示模式交流展示-鞏固提升——說教法玩中學玩中教融合教法學法3課前律動12min6min6min8min3min課前課后課堂導入突破重難點小組討論體驗探究展示點評知識總結上課ing——說教法教法學法3——說學法體驗探究總結反思自主學習注重培養三種能力我學會我會學教學過程目錄 Contents教學對象2教法學法3教學過程45教學反思教學內容1教學過程4教 學 環 節課堂導入3分鐘明確目標小組討論15分鐘突破難點體驗探究6分鐘抓住重點展示點評8分鐘攻克重點知識總結3分鐘強化認知教學過程4——課堂導入教學活動用生動的畫面布置教室,在優美的旋律中,穿上侗族服飾,配上侗族舞蹈來引入。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為指導學生理解侗族音樂作品埋下伏筆。引出課題。教學過程4———(1)聽賞音樂、體驗情感教學活動1.初次完整的欣賞音樂,體驗音樂情感,引導學生為樂曲分段。2.了解侗族大歌歌曲。設計意圖初次完整的欣賞音樂,為樂曲分段,體驗棟族音樂情感。教學過程4——(2)分段欣賞 體驗變化1、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2、聆聽第二部分兩個聲部的變化.“師友”討論解答問題全組討論總結方法教學過程4——(3)分段欣賞 情景融入教學活動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侗族舞蹈,再請學生模仿,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發現節奏的特點。用手臂擺動的肢體感應方法帶領學生體會節奏特點。在學生掌握速度、情緒、節奏型后,以手拍打的方式表達。就地取材,以現有的器材模擬打擊樂,隨音樂打擊節奏。教學過程4——(4)分段欣賞 體驗變化設計意圖梳理本堂課知識,強調重點和難點。教學活動感受樂曲反復中的變化,用“肢體動作”的方式,體會侗族歌曲歡快的場景。教學過程4——再次完整聽賞樂曲討論總結搶答學生講述教師點撥結合多媒體畫面,體會侗族音樂風格特征,再次聽賞,加深理解。教學過程4——展示點評教學活動加入打擊樂,再次深入體會侗族音樂風格。學生載歌載舞,融入情景,將課推向高潮。教學過程4課堂小結采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在師生討論交流中共同梳理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反思5實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讓學生的潛能得以挖掘。在第二樂段加入打擊樂和表演侗族舞蹈,這樣的設計,不僅沒有影響孩子對曲式結構的理解,反而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成為課堂的主體。感謝各位的聆聽,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