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章節名稱 §4.1牛頓第一定律 學時 1學時課標要求 能準確敘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并能對該定律所揭示的運動和力的關系問題有較深刻的理解。內容與學情分析 教材內容分析 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應該幫助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從力和慣性作為科學概念的提出過程體會物理觀念的形成過程,從對規律發現過程的學習體會理想實驗加邏輯推理的科學思維方法。學習重點 1.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重點) 2.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重點難點)學習難點 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重點難點)。學情分析 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的內容學生在初中都有所接觸,內容大致是一樣的。學生應該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對于理想斜面實驗的研究和推理,學生的接受度應該比較高。學習目標 通過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理過程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 3.明確慣性的概念。評價任務 評價任務1:通過體驗,說出重力和失重的關系。 評價任務2: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完成表格,自主歸納得出超重和失重條件。 評價任務3:通過自主畫受力分析圖,列出方程,得出超重和失重的原因。學生課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預習本節;學習策略 提示、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采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手段,豐富教學手段;利用伽利略理想斜面,使知識的呈現更加直觀。學習過程 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落實目標導入新課 觀看視頻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在某個地方” 實驗與思考: (1)用手推動課本,觀察課本的運動; (2)撤去手的推力,觀看課本的運動。 (3)通過實驗,你是否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你是否支持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呢? 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的牛頓第一定律 為比較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觀點的比較做鋪墊 讓學生通過實驗作出判斷、分析和猜想環節一 一、理想實驗的魅力 思考與討論: (1)剛才的小實驗中,課本之所以會停下了,你認為是什么原因? (2)如果沒有摩擦力的存在的話,課本的運動會是什么樣子? (一)伽利略的猜想 伽利略認為:將人們引入歧途的是摩擦。若沒有摩擦,球將永遠運動下去。由此可以證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思考:如何才能證明伽利略的猜想是正確的呢? 實驗演示:理想斜面實驗 學生討論分析 學生識記 學生觀看演示實驗 為理想斜面實驗做必要鋪墊 讓學生明確伽利略的觀點 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明確亞里士多德觀點錯誤的原因環節二 二、牛頓第一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思考與討論: (1)我們通過哪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你認為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改變可能會有幾種情況? (2)通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學習,你認為牛頓第一定律從幾個方面闡述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3)牛頓第一定律可不可以用實驗來直接驗證?什么時候可以看作不受力? 2.意義: (1)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2)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3)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演示實驗: 思考與實驗: (1)雞蛋為什么沒有隨硬紙板一起飛出,而是“跳”進了水杯呢?你能解釋一下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嗎? (2)桌布為什么在快速抽出時,上面的盤子的位置幾乎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你能解釋一下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嗎? (二)慣性 1.定義: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被叫做慣性定律。 2.特點: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是外界強加給它的; (2)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環節二 設計意圖 落實目標 讓學生明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明確何為狀態改變 明確力和運動的關系 牛頓第一定律是否是實驗定律 明確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 為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做鋪墊 為慣性的概念做鋪墊 明確慣性的概念環節三 三、慣性與質量 思考與討論: 慣性也可以說是種“惰性”——懶得改變,是抵抗運動狀態變化的“本領”,這種“本領”的大小是不一樣的。與什么因素有關?你能否通過實例分析。 【觀察與實驗】慣性與質量關系的實驗 (一)慣性的大小 1.慣性的“三性” 2.慣性的具體表現形式 (1)當物體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為零時,慣性表現為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原來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物體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運動。 (2)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慣性表現為改變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物體的慣性越大,它的運動狀態越難改變。 (二)慣性的應用與危害 請同學們觀看視頻了解慣性的應用與危害。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觀看實驗,識記并記錄 ,觀看視頻 為影響慣性大小的因素做鋪墊 實驗展示影響慣性大小的因素 明確慣性的三種特性及與質量的關系 明確慣性的應用及危害達標 檢測 1、(多選)關于牛頓第一定律,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和慣性是同一個概念 B.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通過大量實驗總結出來的實驗定律 C.牛頓第一定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D.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答案:AB課堂小結 一.運動與力的關系 1.人類對運動與力的關系的認知歷程 2.伽利略理想實驗 二.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 2.慣性: 3.描述物體慣性的物理量: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1、2、3、4、5板書 設計 §4.1 牛頓第一定律 理想實驗的魅力 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 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意義:揭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慣性與質量 慣性的大小:慣性僅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受力或運動情況等無關 慣性的應用與危害課后反思 1.讓學生操作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幫助學生親身經歷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過程,同時明白善于觀察生活細節的重要性。再多加兩組同學重復實驗操作更好。 2.在得出結論以后,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總結,教師負責補充,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同時也可以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對于細節的強調,也是先提問學生,而不是滿堂灌,真正地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但是這部分語言更簡練一些就更好了。 3.在利用本節課的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時,舉的例子更高精尖一些就更好了。 4.播放“安全帶的重要性”的視頻,如果讓學生分析這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 5.課堂小結環節讓學生完成,并且以科學家為主線,復習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既完成了學習目標,又培養了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拜之情,激勵學生努力上進。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