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運用選擇結構描述問題求解過程》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課選自廣東教育出版社,信息技術必修 1《數據與計算》,4.3《運用選擇結構描述問題求解過程》。第四章整章內容是程序設計基礎,分別是:1. 程序設計語言的基礎知識。2. 運用順序結構描述問題求解過程。3. 運用選擇結構描述問題求解過程。4. 運用循環結構描述問題求解過程。本節的知識點是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結構之一—選擇結構,本節內容承上啟下,是學生編程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以“區間測速”這一項目為主線,依托超速監測、超速程度監測、不同城市超速程度監測三個實際問題,以培養信息素養為目標,以知識技能為載體,以項目學習活動為途徑,開展自主、協作、探究學習,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選擇結構描述問題解決問題。教學目標:1)學生掌握程序的選擇結構設計的基本流程,掌握 Python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結構的單分支 if語句、雙分支 if語句、if語句的嵌套以及多分支 if語句的一般格式及使用方法。2)學生能運用選擇結構描述問題的求解過程,體驗程序設計的基本流程,領會選擇結構的核心思想,提升計算思維能力。3)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計算機編程的魅力,提高學生信息意識。教學重點單分支、雙分支 if語句的一般格式及使用方法。難點if 語句的嵌套的使用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播放視頻《朗讀者》片段,視頻的主題是選擇,人們往往會說,選擇大于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選擇的重要性。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處處充滿著選擇,面對選擇,如何做出判斷,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我們則是共同探討 Python是如何實現選擇結構的。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學習目標進入新知。二、展示項目活動目前,國內很多高速公路都啟用了區間測速。所謂區間測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設兩個監測點,基于車輛通過前后兩個監測點的時間來計算車輛在該路段上的平均行駛速度,并根據該路段上的限速標準判定車輛是否超速。任務:編寫程序檢測車輛是否超速三、問題一探究問題一:超速監測1、現有一段長為 25千米的測速區間,小車的限速是 100千米/時。需要編寫一段程序,用來判斷某輛小車在此測速路段是否超速。2、學生分析問題,老師設計算法(用自然語言),引出單分支 if語句。第 1步:輸入時間 t秒,將路程 25千米賦值給 s。第 2步:計算車輛平均速度 v:v=s*3600/t。第 3步:如果 v>100,則輸出車輛超速。四、新知——單分支 if語句3、格式:if 條件表達式:語句 A適用情況:只有一個“如果......就”的情況,滿足 if條件即運行結果,否則什么都不輸出。注意事項:1.條件表達式后面要加英文冒號。2.語句塊 A需要嚴格遵循相同的縮進。(在 Python中,空格叫做縮進,是一種語法規則。通常以一個 Tab鍵即 4個空格為一個縮進單位)用流程圖表達算法,學生補充完成。選擇結構轉化為程序代碼:這一部分,學生掌握單分支 if語句的一般格式和用法。五、新知——雙分支 if語句(一)改變“問題一中”算法的描述,引出雙分支 if語句。第 1步:輸入時間 t秒,將路程 25千米賦值給 s。第 2步:計算車輛平均速度 v:v=s*3600/t。第 3步:如果 v>100,則輸出車輛超速,否則,輸出車速正常。(二)格式:if 條件表達式:語句 Aelse:語句 B解讀:1.如果不滿足 if的條件,就執行 else下的命令。2.if和 else自身所代表的條件是互斥的。3.if和 else語句后需跟英文冒號:。4.語句 A和語句 B都要嚴格遵循相同的縮進。(三)將算法轉換成流程圖,學生補充完成。六、上機任務一打開“任務 1超速.py”文件,補充程序代碼,修改程序,運行、調試程序。學生通過上機實踐,掌握單、雙 if語句的用法。七、新知——多分支 if語句(一)格式:if 條件表達式 1:語句組 1elif 條件表達式 2:語句組2......elif 條件表達式 N:語句組 Nelse:語句組 N+1(二)執行過程:條件表達 1為真 True,執行語句組 1,否則依次判斷表達式 2、3......N,只要其中有一個為真 True,即執行對應的語句組,并不再接著進行判斷,如果所有表達式都為假 False,執行 else后的語句組。當有三個及以上的判斷選擇時,可以使用多分支選擇結構。八、問題二探究問題二:超速程度問題1、在一段長為 25千米的測速區間中,小車的限速是 100千米/時。需要編寫一段程序,用來判斷某輛小車在此測速路段是否超速以及嚴重程度。判斷條件和輸出內容如下圖所示。2、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程序,小組代表展示學案內容。3、上機任務二:打開 “任務 2超速程度.py”文件,補充程序代碼,運行、調試程序。通過該環節,讓學生掌握多分支 if語句的用法。九、問題三探究1、問題三:不同城市超速程度檢測在一段長為 25千米的測速區間中,小車的限速是 100千米/時。假設不同的城市對于車輛超速的處罰不同,需要編寫一段程序,用來判斷在不同的城市,某輛小車在測速路段是否超速以及超速處罰情況。判斷條件和輸出內容如下圖所示。2、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問題三,小組討論完成分析問題、設計算法。小組代表展示。3、老師分析問題,引出 if語句的嵌套。4、學生上機操作,完成任務 3:打開“任務 3不同城市超速程度.py”文件,補充程序代碼,運行、調試程序。通過該環節,讓學生嘗試運用 if 語句的嵌套。十、課堂小結十一、回顧學習目標,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對自己做出評估。十二、評測練習,通過在線練習,檢查學生掌握程度。十三、老師寄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十四、能力提升1. 如果某次考試,成績滿分為 100,大于等于 60分,就是及格,在此前提下:(1)如果成績大于等于 80分,屬于優秀范圍;(2)否則(即大于等于 60分而小于 80分),屬于一般范圍。2. 如果成績小于 60分,就是不及格,在此前提下:(1)如果成績小于 30分,屬于太差了;(2)如果成績小于 60分而大于等于 30分,那么,至少還能搶救一下。請編程解決以上問題,提示:用 if語句的嵌套來實現,可以先寫外部條件,再補充內部條件。通過本環節,讓學生體會和前面不一樣的嵌套語句,if......else下面嵌套if......else,從而融匯貫通本節課所有內容,真正達到運用自如。課后反思縱觀整節課,內容緊扣知識要點,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達成了教學目標。課堂講解層次清晰,注重啟發、拓展。教師的基本功扎實,講解中注重知識的記憶、整理,能結合任務及時鞏固相關知識。但是有幾點還需要注意:1、教師語言要更具有啟發性,要對學生的分析、提煉、總結問題的能力加強培養,提高要求。2、與學生互動交流稍顯欠缺。3、各環節緊湊性還可加強,老師對學生紀律要提高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