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咸祥鎮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教學效果評估(二)試卷一、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選擇題答案寫在右下表格中)1.美國漢學家芮瑪麗評價中國近代某一運動時說:“不但一個王朝,而且一個文明看來已經崩潰了,但由于19世紀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們終于死里求生,再延續了60年。”材料中的“杰出人物”包括( )A.魏源 B.曾國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 根據材料“……但由于19世紀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及所學可知,美國漢學家芮瑪麗評價的是中國的洋務運動。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B項正確;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排除A項;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排除C項。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記憶洋務運動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2.以下是江南制造總局大事記(部分),據此可以得出的認識是,江南制造總局( )日期 大事1865年 李鴻章籌措經費54萬余兩,購買美國商人的旗記鐵廠,并從美國買回機器,成立江南制造總局1867年 遷址擴建,設有機器廠、洋槍樓、汽爐(鍋爐)廠等,每天生產毛瑟槍桿15支,12磅開花彈100發;附設翻譯館,翻譯出版西方科技書籍1898年 設立工藝學堂,學生學習機械、化學等1905年 仿造德國克虜伯式山炮成功①屬于清政府創辦的近代軍事企業②培養了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③是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④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后被停辦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鞏固清王朝統治,地主階級洋務派進行了洋務運動,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其中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是最大的軍事工業。結合表格可知,它清政府創辦的近代軍事企業,培養了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①②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3.清朝江蘇巡撫吳元炳上奏:“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師。”為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創辦軍事工業 B.發展鐵路交通C.創辦近代海軍 D.興辦新式學堂【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清朝江蘇巡撫吳元炳上奏:‘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道,莫重于水師’。”結合所學可知,從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19世紀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C項正確;創辦軍事工業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發展鐵路交通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興辦新式學堂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4.洋務運動時李鴻章說:“古今國勢,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實能印證這一思想的是( )A.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B.創辦京師大學堂C.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D.創辦輪船招商局【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古今國勢,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可知這是說國家先先富而后才能強,尤其必須富在民生方面,所以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D項正確;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是軍事工業,排除A項;創辦京師大學堂是洋務派創辦的新式學堂,排除B項;創辦江南制造總局是軍事工業,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掌握洋務運動的背景、時間、領導人、過程、結果及影響。5.洋務運動破產的根本原因是( )A.頑固派破壞 B.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C.沒有建立強大的軍隊 D.缺乏經濟基礎【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在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清政府為了維護其封建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只注重學習西方的技術,而沒有觸及封建制度,所以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故洋務運動破產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B項正確;頑固派破壞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沒有建立強大的軍隊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缺乏經濟基礎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識記洋務運動的內容、目的及其結果。6.一位親歷甲午戰爭的洋人海員說:“(北洋艦隊)如大樹然,蟲蛀入根,觀其外特一小孔耳,豈知腹已半腐。”這一材料可用來說明清朝( )A.艦船數量的劣勢 B.洋務運動的貢獻C.甲午戰敗的原因 D.維新變法的成效【答案】C【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北洋艦隊)如大樹然,蟲蛀入根,觀其外特一小孔耳,豈知腹已半腐。”可知其觀點是北洋艦隊徒有其表,外強中干,這說明了甲午戰敗的原因,C項正確;艦船數量的劣勢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洋務運動的貢獻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維新變法的成效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借此教育學生勿忘國恥,奮發圖強。7.中國近代一位民族資本家說:“我之廉價工人,彼(西方國家)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以上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中日《馬關條約》的哪一條款( )A.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B.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C.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D.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我之廉價工人,彼(西方國家)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可以看出,《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國家可以直接使用中國工人、原料、就地建廠生產商品,并在中國出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中日《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D項正確;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以《馬關條約》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8.光緒二十年,晚清士大夫黃紹箕連續上了《劾海軍罪帥公疏》《阻議和遣使公疏》《豫爭和款割地公疏》等奏折,其目的是反對( )A.簽訂《南京條約》 B.沙俄割占我國北方領土C.簽訂《馬關條約》 D.簽訂《辛丑條約》【答案】C【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光緒二十年是1894年,晚清士大夫黃紹箕連續上了《劾海軍罪帥公疏》《阻議和遣使公疏》《豫爭和款割地公疏》等奏折,其目的是反對簽訂《馬關條約》。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日本兵費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C項正確;簽訂《南京條約》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沙俄割占我國北方領土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簽訂《辛丑條約》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注意對題目信息的解讀,掌握《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9.《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說,1840年以來,中國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敗都產生過警悟的先覺者,但他們的周圍和身后沒有形成一個群體。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中華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由此開始。這里“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的標志性事件是( )A.虎門銷煙 B.洋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公車上書【答案】D【知識點】戊戌變法【解析】【分析】 題干中提示了事件的背景,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由此開始。事件發生在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人開始覺醒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進行維新變法。開始的標志性事件公車上書,D項正確;虎門銷煙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洋務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新文化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熟記維新變法的相關史實,理解中國近代探索的過程。10.有一位外國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歷史的影視作品,請你按照歷史發展進程向他推薦觀看的先后順序( )①《鴉片戰爭》②《公車上書》③《火燒圓明園》④《甲午風云》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戊戌變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爆發于1840年; 1895年,轟動京、滬的公車上書事件拉開了戊戌變法運動的序幕 ;火燒圓明園發生在1860年;《甲午風云》與甲午中日戰爭有關,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于1894年,所以正確的先后順序是①③④②,B符合題意;ACD順序錯誤,排除,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清朝的滅亡等知識。11.有學者認為,戊戌變法所傳播的西方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將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缺口。這說明戊戌變法( )A.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學說深入人心C.創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D.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答案】A【知識點】戊戌變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戊戌變法所傳播的西方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將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缺口”可知,這說明戊戌變法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戊戌變法,其主張是變法圖強,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A項正確;使西方政治學說深入人心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創立了君主立憲政體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內容、性質以及作用。12.《清議報》在第16期發表的時政評論中說:“豈不知寡不可敵眾,弱不可敵強哉!然出于愛國之心,忍之無可忍,故冒萬死以一敵八,冀國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評論的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義和團運動 D.五四運動【答案】C【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豈不知寡不可敵眾,弱不可敵強哉!然出于愛國之心,忍之無可忍,故冒萬死以一敵八,冀國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可知, 1898年起,義和團運動興起,義和團的斗爭矛盾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并英勇抵抗八國聯軍的侵略,C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洋務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五四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義和團運動,需要準確掌握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及“扶清滅洋”等.13.有人對中國近代某一賣國條約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此條約對中國的主要影響是( )A.領海主權遭到嚴重侵犯B.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可知,此條約是《辛丑條約》。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這表明清廷的主權已經盡喪,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極力維護帝國主義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項正確;領海主權遭到嚴重侵犯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內容和影響。14.“道光后期以來,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爭…這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慈禧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造成清王朝民族抵抗意識全部喪失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這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慈禧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辛丑條約》。從此,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項正確;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第二次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甲午中日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熟記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15.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傳教士、教民與普通民眾不斷發生沖突而引發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1901年后數量又迅速遞減,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類案件已漸趨為無。這一變化最能夠反映當時( )A.中外民族矛盾日趨走向緩和 B.國人對西方的認識不斷深入C.西方各國加強對中國的控制 D.救亡的路徑由自強轉向革命【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傳教士、教民與普通民眾不斷發生沖突”可知,這反映了中外民族矛盾激化,國人存在盲目排外的傾向,據“1901年數量又迅速遞減,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類案件已漸趨為無”可知,這說明此時國人對西方的認識不斷深入,B項正確;中外民族矛盾日趨走向緩和說法錯誤,排除A項;西方各國加強對中國的控制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救亡的路徑由自強轉向革命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國人對西方的認識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共20分)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說:“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曾國藩說:“欲求自強之道…以學作炸炮、學造輪舟為下手功夫。”材料二 維新運動絕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敗。從一開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陣思想的巨浪。當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動展開時,它所喚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過來又加深和擴大了這陣巨浪。結果,盡管維新運動沒有達到它的政治目標,但它所引起的思想變化對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有著長期和全國規模的影響。材料三 歷史理解,即從歷史發展的視野中理解歷史的變化與延續、繼承與發展。對歷史事件的發生、進程、結果、性質及影響等,對歷史人物的言行、貢獻、歷史地位等,對歷史現象的出現、狀態波及、后果等的認識,都需要將其放在歷史條件中進行具體的考察,這樣才能對歷史作出正確、客觀、辯證的認識。(1)材料一表明洋務派在學習西方上有何側重點 有什么具體表現 (2)根據材料二,戊戌變法的主要意義是什么 (3)結合材料一、二,你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近代中國人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有什么發展變化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你對康有為主張的“全變”失敗的認識。【答案】(1)學習西方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興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2)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就的影響。(3)由學習西方技術到學習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淺入深。(4)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只采取改良的辦法,并對封建反動勢力和列強寄于幻想,又害怕發動民眾,同時頑固派勢力非常強大,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希望中國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動勢力共同絞殺了戊戌維新運動。【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解析】【分析】 (1)根據材料一“欲求自強之道……以學做炸炮、學造輪舟為下手功夫。”可知,洋務派在學習西方上側重學習西方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洋務運動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興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2)根據材料三“維新運動絕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敗。從一開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陣思想的巨浪。當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動展開時,它所喚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過來又加深和擴大了這陣巨浪。結果,盡管維新運動沒有達到它的政治目標,但它所引起的思想變化對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有著長期和全國規模的影響。”可知,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就的影響。(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近代中國人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由學習西方技術到學習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淺入深。(4)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有理,我沒有看到維新變法運動的進步性,當然也要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維新派的革命活動很難取得成功。主要的原因是資產階級有很強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國內外反動勢力異常強大也是重要的原因。【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掌握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內容和影響。17.下面三幅圖片分別對應中國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三次侵華戰爭,請仔細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圖一 英軍炮轟廣東海面 圖二 黃海激戰 圖三 八國聯軍在天津大沽口登陸(1)分別指出上面三幅圖片所反映的戰爭及對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影響。(2)對于上圖戰爭后簽訂的三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你有哪些感想 【答案】(1)圖片一: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片二: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圖片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清政府腐朽,軟弱無能;落后就要挨打。【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圖片一英國炮轟廣東海面出自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片二黃海激戰,鄧世昌殉國,出自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圖片三八國聯軍在天津大沽口登陸出自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于三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我們認識到清政府腐朽,軟弱無能;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考查了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簽訂的條約,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 / 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咸祥鎮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教學效果評估(二)試卷一、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選擇題答案寫在右下表格中)1.美國漢學家芮瑪麗評價中國近代某一運動時說:“不但一個王朝,而且一個文明看來已經崩潰了,但由于19世紀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們終于死里求生,再延續了60年。”材料中的“杰出人物”包括( )A.魏源 B.曾國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2.以下是江南制造總局大事記(部分),據此可以得出的認識是,江南制造總局( )日期 大事1865年 李鴻章籌措經費54萬余兩,購買美國商人的旗記鐵廠,并從美國買回機器,成立江南制造總局1867年 遷址擴建,設有機器廠、洋槍樓、汽爐(鍋爐)廠等,每天生產毛瑟槍桿15支,12磅開花彈100發;附設翻譯館,翻譯出版西方科技書籍1898年 設立工藝學堂,學生學習機械、化學等1905年 仿造德國克虜伯式山炮成功①屬于清政府創辦的近代軍事企業②培養了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③是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④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后被停辦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清朝江蘇巡撫吳元炳上奏:“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師。”為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創辦軍事工業 B.發展鐵路交通C.創辦近代海軍 D.興辦新式學堂4.洋務運動時李鴻章說:“古今國勢,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實能印證這一思想的是( )A.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B.創辦京師大學堂C.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D.創辦輪船招商局5.洋務運動破產的根本原因是( )A.頑固派破壞 B.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C.沒有建立強大的軍隊 D.缺乏經濟基礎6.一位親歷甲午戰爭的洋人海員說:“(北洋艦隊)如大樹然,蟲蛀入根,觀其外特一小孔耳,豈知腹已半腐。”這一材料可用來說明清朝( )A.艦船數量的劣勢 B.洋務運動的貢獻C.甲午戰敗的原因 D.維新變法的成效7.中國近代一位民族資本家說:“我之廉價工人,彼(西方國家)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以上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中日《馬關條約》的哪一條款( )A.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B.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C.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D.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8.光緒二十年,晚清士大夫黃紹箕連續上了《劾海軍罪帥公疏》《阻議和遣使公疏》《豫爭和款割地公疏》等奏折,其目的是反對( )A.簽訂《南京條約》 B.沙俄割占我國北方領土C.簽訂《馬關條約》 D.簽訂《辛丑條約》9.《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說,1840年以來,中國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敗都產生過警悟的先覺者,但他們的周圍和身后沒有形成一個群體。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中華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由此開始。這里“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的標志性事件是( )A.虎門銷煙 B.洋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公車上書10.有一位外國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歷史的影視作品,請你按照歷史發展進程向他推薦觀看的先后順序( )①《鴉片戰爭》②《公車上書》③《火燒圓明園》④《甲午風云》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11.有學者認為,戊戌變法所傳播的西方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將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缺口。這說明戊戌變法( )A.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學說深入人心C.創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D.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12.《清議報》在第16期發表的時政評論中說:“豈不知寡不可敵眾,弱不可敵強哉!然出于愛國之心,忍之無可忍,故冒萬死以一敵八,冀國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評論的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義和團運動 D.五四運動13.有人對中國近代某一賣國條約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此條約對中國的主要影響是( )A.領海主權遭到嚴重侵犯B.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14.“道光后期以來,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爭…這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慈禧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造成清王朝民族抵抗意識全部喪失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5.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傳教士、教民與普通民眾不斷發生沖突而引發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1901年后數量又迅速遞減,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類案件已漸趨為無。這一變化最能夠反映當時( )A.中外民族矛盾日趨走向緩和 B.國人對西方的認識不斷深入C.西方各國加強對中國的控制 D.救亡的路徑由自強轉向革命二、非選擇題(共20分)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說:“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曾國藩說:“欲求自強之道…以學作炸炮、學造輪舟為下手功夫。”材料二 維新運動絕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敗。從一開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陣思想的巨浪。當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動展開時,它所喚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過來又加深和擴大了這陣巨浪。結果,盡管維新運動沒有達到它的政治目標,但它所引起的思想變化對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有著長期和全國規模的影響。材料三 歷史理解,即從歷史發展的視野中理解歷史的變化與延續、繼承與發展。對歷史事件的發生、進程、結果、性質及影響等,對歷史人物的言行、貢獻、歷史地位等,對歷史現象的出現、狀態波及、后果等的認識,都需要將其放在歷史條件中進行具體的考察,這樣才能對歷史作出正確、客觀、辯證的認識。(1)材料一表明洋務派在學習西方上有何側重點 有什么具體表現 (2)根據材料二,戊戌變法的主要意義是什么 (3)結合材料一、二,你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近代中國人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有什么發展變化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你對康有為主張的“全變”失敗的認識。17.下面三幅圖片分別對應中國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三次侵華戰爭,請仔細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圖一 英軍炮轟廣東海面 圖二 黃海激戰 圖三 八國聯軍在天津大沽口登陸(1)分別指出上面三幅圖片所反映的戰爭及對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影響。(2)對于上圖戰爭后簽訂的三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你有哪些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 根據材料“……但由于19世紀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及所學可知,美國漢學家芮瑪麗評價的是中國的洋務運動。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B項正確;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排除A項;洪秀全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排除C項。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記憶洋務運動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2.【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鞏固清王朝統治,地主階級洋務派進行了洋務運動,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其中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是最大的軍事工業。結合表格可知,它清政府創辦的近代軍事企業,培養了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①②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洋務運動的相關知識。3.【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清朝江蘇巡撫吳元炳上奏:‘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道,莫重于水師’。”結合所學可知,從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19世紀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C項正確;創辦軍事工業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發展鐵路交通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興辦新式學堂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4.【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古今國勢,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可知這是說國家先先富而后才能強,尤其必須富在民生方面,所以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D項正確;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是軍事工業,排除A項;創辦京師大學堂是洋務派創辦的新式學堂,排除B項;創辦江南制造總局是軍事工業,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掌握洋務運動的背景、時間、領導人、過程、結果及影響。5.【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在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清政府為了維護其封建統治而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只注重學習西方的技術,而沒有觸及封建制度,所以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故洋務運動破產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B項正確;頑固派破壞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沒有建立強大的軍隊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缺乏經濟基礎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識記洋務運動的內容、目的及其結果。6.【答案】C【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北洋艦隊)如大樹然,蟲蛀入根,觀其外特一小孔耳,豈知腹已半腐。”可知其觀點是北洋艦隊徒有其表,外強中干,這說明了甲午戰敗的原因,C項正確;艦船數量的劣勢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洋務運動的貢獻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維新變法的成效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借此教育學生勿忘國恥,奮發圖強。7.【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我之廉價工人,彼(西方國家)亦得而使用;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造,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可以看出,《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國家可以直接使用中國工人、原料、就地建廠生產商品,并在中國出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中日《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D項正確;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以《馬關條約》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8.【答案】C【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光緒二十年是1894年,晚清士大夫黃紹箕連續上了《劾海軍罪帥公疏》《阻議和遣使公疏》《豫爭和款割地公疏》等奏折,其目的是反對簽訂《馬關條約》。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日本兵費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C項正確;簽訂《南京條約》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沙俄割占我國北方領土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簽訂《辛丑條約》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注意對題目信息的解讀,掌握《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9.【答案】D【知識點】戊戌變法【解析】【分析】 題干中提示了事件的背景,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由此開始。事件發生在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人開始覺醒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進行維新變法。開始的標志性事件公車上書,D項正確;虎門銷煙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洋務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新文化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解答本題需要學生熟記維新變法的相關史實,理解中國近代探索的過程。10.【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戊戌變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爆發于1840年; 1895年,轟動京、滬的公車上書事件拉開了戊戌變法運動的序幕 ;火燒圓明園發生在1860年;《甲午風云》與甲午中日戰爭有關,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于1894年,所以正確的先后順序是①③④②,B符合題意;ACD順序錯誤,排除,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清朝的滅亡等知識。11.【答案】A【知識點】戊戌變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戊戌變法所傳播的西方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將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打開了缺口”可知,這說明戊戌變法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戊戌變法,其主張是變法圖強,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A項正確;使西方政治學說深入人心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創立了君主立憲政體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內容、性質以及作用。12.【答案】C【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豈不知寡不可敵眾,弱不可敵強哉!然出于愛國之心,忍之無可忍,故冒萬死以一敵八,冀國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可知, 1898年起,義和團運動興起,義和團的斗爭矛盾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并英勇抵抗八國聯軍的侵略,C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洋務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五四運動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義和團運動,需要準確掌握義和團運動的性質及“扶清滅洋”等.13.【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荷槍實彈的強盜不僅蠻橫地拆除了我們家的大門,而且耀武揚威地開進我們的堂屋,用槍指著我們的腦袋。”可知,此條約是《辛丑條約》。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戰敗,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這表明清廷的主權已經盡喪,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極力維護帝國主義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項正確;領海主權遭到嚴重侵犯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內容和影響。14.【答案】D【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這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慈禧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辛丑條約》。從此,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項正確;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第二次鴉片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甲午中日戰爭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熟記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15.【答案】B【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傳教士、教民與普通民眾不斷發生沖突”可知,這反映了中外民族矛盾激化,國人存在盲目排外的傾向,據“1901年數量又迅速遞減,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類案件已漸趨為無”可知,這說明此時國人對西方的認識不斷深入,B項正確;中外民族矛盾日趨走向緩和說法錯誤,排除A項;西方各國加強對中國的控制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救亡的路徑由自強轉向革命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國人對西方的認識的相關史實。16.【答案】(1)學習西方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興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2)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就的影響。(3)由學習西方技術到學習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淺入深。(4)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只采取改良的辦法,并對封建反動勢力和列強寄于幻想,又害怕發動民眾,同時頑固派勢力非常強大,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希望中國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動勢力共同絞殺了戊戌維新運動。【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解析】【分析】 (1)根據材料一“欲求自強之道……以學做炸炮、學造輪舟為下手功夫。”可知,洋務派在學習西方上側重學習西方技術,尤其是軍事技術。洋務運動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興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2)根據材料三“維新運動絕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敗。從一開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陣思想的巨浪。當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動展開時,它所喚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過來又加深和擴大了這陣巨浪。結果,盡管維新運動沒有達到它的政治目標,但它所引起的思想變化對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有著長期和全國規模的影響。”可知,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就的影響。(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近代中國人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由學習西方技術到學習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淺入深。(4)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有理,我沒有看到維新變法運動的進步性,當然也要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維新派的革命活動很難取得成功。主要的原因是資產階級有很強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國內外反動勢力異常強大也是重要的原因。【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史料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掌握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內容和影響。17.【答案】(1)圖片一: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片二: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圖片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清政府腐朽,軟弱無能;落后就要挨打。【知識點】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圖片一英國炮轟廣東海面出自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片二黃海激戰,鄧世昌殉國,出自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圖片三八國聯軍在天津大沽口登陸出自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于三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我們認識到清政府腐朽,軟弱無能;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考查了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簽訂的條約,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咸祥鎮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教學效果評估(二)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咸祥鎮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教學效果評估(二)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