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生物知識點背誦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生物知識點背誦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 生物知識點背誦
班級: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人體食物中的六大營養物質: 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水、無機鹽。
2. 糖類:主要能源物質
有機物 脂肪:備用的能源物質
蛋白質:可以提供能量,但主要用于人體生長發育,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
營養物質 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組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可以調節新陳代謝
水:一般占體重的60 % ~70%;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離不開水。
無機物
無機鹽:參與構成組織細胞,但不能提供能量,參與并維持生物體的代謝活動。
3.幾種常見無機鹽的主要功能及缺乏癥:
種類 主要功能 缺乏癥
鈣、磷 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 兒童:易患佝僂病 成年人:易患骨質軟化癥(骨質疏松癥)
鐵 構成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 會患缺鐵性貧血、乏力、頭暈
碘 甲狀腺激素的重要組成成分 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幼兒:易患呆小癥
鋅 與體內多種酶的活性有關 生長發育不良,味覺出現障礙
4.幾種常見維生素的主要功能及缺乏癥
種類 主要功能 缺乏癥 食物來源
維生素A 促進人體正常發育,增強抵抗力,維持人體正常的視覺 易患夜盲癥、皮膚粗糙 動物肝臟、胡蘿卜、玉米等
維生素B1 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正常的生理功能 易患腳氣病、神經炎食欲減退,消化不良 谷物的種皮
維生素C 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 易患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鮮蔬菜、水果
維生素D 促進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發育 兒童:易患佝僂病 成年人:易患骨質軟化癥(骨質疏松) 蛋黃、動物肝臟
5.三大功能物質為生命活動供能的順序:首先是糖類,其次是脂肪,最后是蛋白質。
6.合理營養:指全面而平衡的營養,即六類營養物質和膳食纖維種類要齊全,攝取的各類營養物質的量要合適,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
7. 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分別占30%、40%、30%左右)。
8.平衡膳食寶塔:
9.食品安全:(1)食用水果、蔬菜時用水浸泡、沖洗或削皮,買肉時看是否為檢疫合格的。
(2)不吃有毒的食品。
(3)關注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10.綠色食品
(1)概念:在我國,將產自良好生態環境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統稱為綠色食品。
(2)標志
11.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消化道和消化腺構成了消化系統
溫馨提示:(1)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分泌膽汁,但不含消化酶。
(2)在消化管中,最膨大的結構是胃,內表面積最大的是小腸。
13.食物的消化:
(1)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
注:食物的“六大營養成分”中,水、無機鹽和維生素都是小分子物質,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而糖類、蛋白質和脂肪都是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道的消化后,才能被小腸內壁所吸收。
(2)消化過程:
(3) 化學性消化:有消化酶參與的消化過程稱為化學性消化。如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把大分子的淀粉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麥芽糖。
(4)物理性消化:牙齒咀嚼、舌的攪拌、膽汁分泌、胃腸蠕動這樣只把食物顆粒變小,并沒有促進物質發生變化的過程叫物理性消化,如牙齒咀嚼只能使大顆粒變成小顆粒,里面的淀粉還是淀粉,并沒有變成別的物質。
14.營養物質的吸收:
(1)概念: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管內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
(2)消化管各部分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注: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沒有吸收功能
15.小腸與消化、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①小腸很長,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積
②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
③小腸內含有多種消化液(如:膽汁、胰液和腸液)能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質
④小腸絨毛內壁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⑤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
溫馨提示:①②③三個特點適于食物的消化:①②④⑤四個特點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
16.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提出問題 饅頭在口腔里變甜和什么有關
作出假設 饅頭變甜和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牙齒的分泌都有關
實驗過程 把這三個試管都放在37℃的溫水中5至10分鐘后取出,向3支試管內滴加碘液,搖勻,觀察顏色變化
實驗分析 該實驗①是對照組,②③是實驗組。 ①②對照,變量是唾液、①③對照,變量是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 把三只試管放到37度水浴,是模擬口腔溫度,此溫度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強。
實驗現象 ①變藍,②③不變藍
實驗結論 饅頭變甜和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牙齒的分泌都有關
17.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組成:由心臟和血管所組成,在心臟和血管內還流動著血液。
血液循環系統
功能:運輸養料和廢物。
18血液的成分:(圖示)
19.血液成分特點、功能及相關疾病
血液 特點 功能 病變
血漿 顏色:淡黃透明液體,占血液的55% 血漿成分:水分(約90%)、無機鹽、蛋白質、葡萄糖、代謝廢物等 ①運載血細胞②運輸養料和廢物
血細胞 紅細胞 ①細胞較小②數量最多③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后無細胞核④內含血紅蛋白 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過少:貧血
白細胞 細胞體積最大,②數量最少③能變形穿過毛細血管壁,有細胞核④種類多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 過多:炎癥
血小板 細胞體積最小 ②形狀不規則③無細胞核。 止血、加速凝血 過多:血栓 過少:血流不止
20.血液功能: 可以運輸、防御和保護、還能調節體溫。
21. 血紅蛋白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結合(肺泡處)在氧含量低的地方與氧分離(組織細胞處)
22.貧血是要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23.血漿=血清+纖維蛋白
24.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 7~8%
①若一次失血不超過 5%(200~300 毫升),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短時間內可以恢復。
②若一次失血超過人體內血量的 30%(1200~1500毫升),就會危及生命,應及時輸血,。
25.血型:人類最基本的血型是“ABO 血型”系統,它包括:“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 四種血型,血型終身不變,而且可以遺傳。
26.輸血:輸血一般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若沒有同型血的情況下則可輸少量的異型血。
27.輸血關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輸的血型
A A 、O A 、AB
B B 、O B 、 AB
AB A 、B 、AB 、O AB
O O A 、B、AB 、O
注: O型血:萬能輸血者 AB型血:萬能受血者
28.無償獻血:我國于 1998 年 10 月 1 日起,開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 18~55 周歲
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
30.成分輸血: 針對性輸血(缺啥補啥)
①大面積燒傷:輸大量血漿 ②嚴重貧血者:輸紅細胞
血流不止者:輸血小板 ④急性大出血:輸全血 ⑤免疫力低下:輸濃縮白細胞
31.血管的種類、結構和功能
種類 功能 結構特點 判斷依據 圖示
動脈 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心臟→全身)“離心” 管壁厚,彈性大, 管腔小, 血流速度快 主干 →分支
靜脈 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全身→心臟)“回心” 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 血流速度慢 四肢靜脈內有靜脈瓣(防止血液倒流), 分支→ 主干
毛細血管 連通最小動脈和最小靜脈之間的血管。是物質交換的場所(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管壁極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32.三種血管中: ①能隨著心臟跳動的血管是:動脈
②針刺入血管以及手臂上的“青筋”指的是 靜脈
③三種血管中具有瓣膜的血管是靜脈
④能進行物質交換的 毛細血管
33.毛細血管適于物質交換的特點:①數量大,分布廣②管壁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③管腔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④管內血流速度最慢
34.人體出血初步護理: ①動脈出血: 按壓近心端止血 ②靜脈出血:按壓遠心端止血
35.心臟的位置:臟位于胸腔中部,略偏左下方,夾在兩肺之間;它是血液循環系統的主要器官。
36.心臟的結構:
(1)四腔: ① 左心房:與肺靜脈相連通,內流動脈血。 ②左心室:與主動脈相連通,內流動脈血。
③右心房:與上、下腔靜脈相連通,內流靜脈血。 ④右心室:與肺動脈相連通,內流靜脈血
(2)心壁: 主要由心肌構成 ,左心室壁最厚,心房壁最薄
(3)瓣膜: 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①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
②動脈瓣:位于心室和動脈之間,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
口訣:心臟里面四個腔,下為心室上為房。左右不通上下通,動脈連室靜連房。
房室動脈有瓣膜,血液倒流可預防
37.心臟的功能
(1)過程:A心房收縮,心室舒張,房室瓣開,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B心房舒張,心室收縮,房室瓣關,血液由心室流向動脈
C心房舒張,心室舒張,房室瓣開,血液由全身流向心臟。
注:心房和心室可以一起舒張,但不能同時收縮
(2)心臟內血液流動的方向: 靜脈 →心房 →心室→ 動脈
38.血液循環
(1)概念:指血液在心臟和全身血管中進行的循環流動,叫做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個途徑。
(2)體循環和肺循環共同途徑: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房
1.體循環:
①途徑:血液從左心室(起點)→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終點)。
②血液成分變化:由動脈血→靜脈血。
2.肺循環:
①途徑:血液從右心室(起點)→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進入左心房(終點)。
②血液成分變化:由靜脈血→動脈血。
(3)拓展:
①給病人肌肉或者靜脈注射某種藥物最先回到的是右心房,到達炎癥部位需要經過2次心臟。
②氧氣有肺泡到達全身各處組織細胞最少需要經過心臟1次,二氧化碳排出體外最少也需要經過心臟1次。
③營養物質到達組織細胞或者尿素等其他廢物排出體外需要經過2次心臟。都依次是:體循環→肺循環→體循環,最先到達心臟右心房,最后依次離開的是心臟左心室。
39.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表示方法:收縮壓/舒張壓
40.脈搏:主動脈壁一張一縮地搏動,像波浪一樣沿著動脈壁向遠離心臟的方向傳播
41.三大能源物質的熱價: 糖類:17KJ/g 蛋白質23 KJ/g 脂肪38 KJ/g
42.呼吸系統的組成:
呼吸道: 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系統 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左肺兩葉,右肺三葉
肺 結構:由無數個肺泡構成,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于氣體交換。(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氣體交換的場所)
43.呼吸道:
1. 鼻毛:擋住空氣中的灰塵和病菌等。 清潔空氣
鼻 黏液:清除灰塵和病菌等 濕潤干燥的空氣
鼻粘膜 毛細血管:溫暖冷空氣
作用:清潔、溫暖、濕潤
2.咽:食物與空氣共同的通道,既屬于消化系統又屬于呼吸系統。
3.喉:上面連接咽,下面通氣管的部位 作用:呼吸通道;發聲的器官
會厭軟骨:防止食物進入食道
4.氣管和支氣管:
①結構特點: 不斷的分支:越來越細,越來越薄
氣管和支氣管 C形軟骨:氣體順暢通過
腺細胞和纖毛 :腺細胞分泌黏液;纖毛清潔作用
②氣管的作用: 氣體進入肺的通道;腺細胞分泌黏液能夠黏住灰塵,氣管壁上的纖毛向喉部的方向不停擺動,把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并通過咳嗽排出體外,這就是痰。
5.痰產生的部位: 氣管和支氣管
6.呼吸系統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4.呼吸道的作用: ①保證呼吸道內氣體順暢通過
②能對氣體進行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 溫暖、濕潤、清潔
45.呼吸道疾病:
①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引起感冒的病毒主要隱藏在人的鼻腔及咽喉部,當感染者說話,咳嗽或者打噴嚏時,進行傳播。
②哮喘:支氣管感染或過敏引起的一種疾病
③肺炎: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
④塵肺:長期在粉塵比較多的場所
46.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原理:呼吸運動)
①吸氣:肋間肌、膈肌收縮,胸腔容積擴大,肺擴張,肺內氣體壓力相應減小,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吸入
②呼氣:肋間肌、膈肌舒張,胸腔容積減小,肺回縮,肺內氣體壓力相應增大,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氣體排出
③吸氣和呼氣完成的瞬間,肺內壓等于大氣壓
④.曲線圖:
AB段表示吸氣、BC段表示呼氣。B點和C點表示吸氣和呼氣結束時的瞬間
47. 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①肺泡數目多。
②肺泡壁外緊貼著大量的毛細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48.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原理:氣體擴散)
當吸入的空氣到達肺泡時,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隨著呼氣排出體外。
49.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血液循環)
氧氣從肺泡進入肺部毛細血管后,隨全身的血液循環運輸至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
50.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氣體交換:(原理:氣體擴散)
①血液中的氧氣運送到組織細胞處,通過氣體擴散作用,氧氣可以透過較薄的血管壁進入組織細胞內,同時,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也通過擴散作用進入血液中。進入細胞的氧氣,最終在細胞內的線粒體中參與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②二氧化碳擴散方向: 組織細胞→ 血液 →肺泡 ; 氧氣擴散方向:肺泡 →血液 →組織細胞
51.呼吸的意義:吸入的氧氣進入細胞中,參與細胞中的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化學能)分解,釋放出能量,供人體進行各種生命活動。
52.呼吸全過程:
53.煤氣中毒及預防
①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易燃、易爆。煤氣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
②煤氣中毒生理過程:當吸入過多的一氧化碳后,大量的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從而失去了與氧氣結合的機會,時血液嚴重缺氧而造成呼吸障礙,導致人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③預防:防止煤氣漏氣,保證室內通風
54.區別呼吸運動、呼吸、呼吸作用。
①呼吸運動:指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
②呼吸:指生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包括四個連續的過程。(如序號52圖中所示)
③呼吸作用:是指活細胞所具有的生命活動,是生物體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重要生理作用。
55.排泄和排遺
①排泄: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細胞內產生的廢物)
②排遺:將食物殘渣所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不是細胞內產生的廢物)
56.排泄的主要途徑:
①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②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③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57.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①組成: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四部分組成。
②:腎臟:形成尿液; 輸尿管:輸送尿液;
膀胱:暫時貯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58.尿液的排出途徑:
腎臟→ 輸尿管→ 膀胱→ 尿道→ 體外。
59.尿的形成
(1)腎臟:
①位置:腹腔后壁脊椎兩側
②形態結構:外形似菜豆種子、外側隆起,內側凹陷。
(2)腎單位的結構
每個腎由大約100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
腎小球:過濾(濾過)作用
腎小體 腎小囊:形成原尿
腎單位
腎小管:重吸收作用
(3)尿的形成過程
①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濾過)作用。
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②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分子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形成尿液。
60. 血液在腎臟流動途徑:
腎動脈 →入球小動脈→ 腎小球→ 出球小動脈 →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網 →腎靜脈
61.腎小球兩端連接的是小動脈,內流的血液為動脈血
62.血液、血漿、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較
血細胞 大分子蛋白質 葡萄糖 水 無機鹽 尿素
血液 √ √ √ √ √ √
血漿 × √ √ √ √ √
原尿 × × √ √ √ √
尿液 × × × √ √ √
63.尿的排出:
尿液經輸尿管進入膀胱暫時儲存起來,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產生尿意,進行排尿。
64.排尿的意義
①排出體內廢物
②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③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5.尿液異常:
如果尿液中出現蛋白質或者紅細胞: 原因是腎小球發炎
如果尿液中出現葡萄糖: ①腎小管重吸收出現問題 或 ②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66.皮膚的結構
角質層:保護、防止體內水分過分散失
皮 表皮 生發層:分裂產生新細胞
膚 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使皮膚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
的 真皮 血管和神經: 調節體溫和感受刺激

構 附屬結構: 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
67.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
68.排汗意義:
①排出代謝廢物 ②調節體溫
69.自我調節包括神經調節(主要)和激素調節
68.神經系統的組成:
大腦: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是最高級神經中樞
腦 小腦:協調運動、維持身體平衡
中樞神經系統 腦干: 有專門調節呼吸、心跳等人體基本生命活動部位
是“活命中樞”也叫呼吸中樞 低級中樞
神經系統 脊髓:是腦與軀體、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
腦神經(12對)
周圍神經系統:
脊神經(31對)
注:大腦皮層是最高級中樞,能控制脊髓中的低級神經中樞,脊髓具有反射和傳導的作用
69.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
70.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
胞體:神經元的代謝中心
①神經元 樹突:短而多,呈樹枝狀分布
突起: 軸突:長而少,髓鞘套在軸突外面
神經纖維 = 軸突 + 髓鞘
②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傳導沖動。
③傳導方向: 樹突 →胞體 →軸突→下一個神經元的樹突…..
(神經元之間的神經沖動的傳導是單方面傳導)
71.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性反應
72. 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通過反射弧完成的
73.植物、單細胞生物、微生物沒有反射,它們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是應激性。
74.反射的類型:
形成時間 反射弧 神經中樞 神經聯系 意義 舉例 聯系
簡單反射 (非條件 反射) 出生就有 固定不變 低級中樞: 腦干、脊髓 永不消失 適應不變 的環境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縮手反射 簡單反射 是形成復 制反射的基礎
復雜反射 (條件反射) 出生后獲得的 不固定、可變 高級中樞: 大腦皮層 暫時的、 可消退 適應多變 的環境 談梅止渴、 談虎色變、 老馬識途
注: 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復雜反射,也是人類所特有的反射———“談”
75. 反射弧:反射的結構基礎。
76. 反射弧的結構: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組成。
注意:完成一次反射,反射弧必須是完整的。
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例如: 2 4
紅燈 1 3 5 停車
當左圖中1、2、3損傷時,無感覺無效應;當4、5損傷時,有感覺無效應。
77.神經調節的實例
A、酒駕后動作不協調( 原因:小腦被酒精麻痹)、反應慢( 原因:大腦被酒精麻痹)、呼吸急促( 原因:腦干被酒精麻痹)
B、喝醉后走路不直。原因:小腦被酒精麻痹
C、喝醉后胡言亂語。原因:大腦被酒精麻痹
D、雜技演員走鋼絲。說明雜技演員小腦發達
E、植物人 可能沒有損傷的部位是腦干
78.眼球的結構(“一孔、三體、五膜”)
角膜:無色透明
外膜 鞏膜:白色、堅固、保護作用。 俗稱“白眼球”
虹膜:內含色素,中央有瞳孔,能調節瞳孔大小。俗稱“黑眼珠”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含有平滑肌,調節晶狀體曲度的大小。
脈絡膜: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有營養
眼球 內膜 視網膜:具有感光細胞,接受光刺激,產生神經沖動;視覺感受器
房水:稀薄的液體
內容物: 晶狀體:似雙凸透鏡,有彈性,對折射光起主要作用。
玻璃體:透明膠狀的物質,充滿眼球內,使眼球具有一定的形態。
79.眼球圖示
80.視覺的形成:
81.瞳孔的調節: ①光照強烈,瞳孔縮小;②光照微弱,瞳孔放大
82.晶狀體的調節:
看近物時,晶狀體的曲度增大;看遠物時,晶狀體的曲度減小。眼睛通過調節晶狀體的曲度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口訣:近大遠小)
注意:物體由遠到近,瞳孔由大變小,晶狀體的曲度由小變大
83.視覺形成的部位是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物像形成部位是視網膜。
84.近視眼和遠視眼的主要區別:
名 稱 形成原因 矯正
近視眼 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 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配戴適度的凹透鏡
遠視眼 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小,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 落在視網膜的后方。 配戴適度的凸透鏡
圖示
85.預防近視:“三要”“四不要”
三要 一要讀寫姿勢正確,眼與書距離要33厘米左右;二要看書、看電子產品1小時后休息一下,要遠眺幾分鐘;三要定期檢查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要 一不要在直射的強光下看書;二不要在光線暗的地方看書;三不要躺臥看書;四不要走路看書。
86.耳的結構與功能
耳廓(耳郭):收集聲波
外耳 外耳道:傳導聲波
鼓膜:接收聲波,產生振動
中耳 聽小骨:傳導,放大聲波
鼓室: 內有氣體維持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產生神經沖動。
87.耳的圖示:
88.聽覺的形成:
聲波→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使聲波通過)→鼓膜(將聲波轉換成振動)→聽小骨(將振動傳到內耳)→耳蝸(將振動轉換成神經沖動)→聽覺神經(傳遞沖動)→大腦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89.耳聾類型
①鼓膜或者聽小骨損傷,會引起聽力下降(傳導性耳聾)
②耳蝸、聽神經或者聽覺中樞損傷,會造成聽力完全喪失(神經性耳聾)
90. 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迅速張口(或閉口并用雙手堵耳),使鼓膜內外的氣壓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91.聽覺感受器位于耳蝸; 聽覺是在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的。
92.人若感冒患咽喉炎時,要經常用鹽水嗽口,以防病菌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產生中耳炎。
93.不要用尖銳的器具挖耳朵,以防戳破鼓膜
94.嗅覺:
①用鼻子吸氣就可能感受到氣味的存在,就是嗅覺。
②嗅覺感受器是 嗅黏膜
95.人的嗅覺也很容易產生適應,如果感受器持續受到某種刺激,其產生沖動的能力隨刺激持續時間的延長而減弱,這叫作感受器的適應
96.味覺:
①當能夠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質接觸舌面是,往往會使我們感受到某種味道,這就是味覺
②味覺感受器:叫做味蕾,位于舌
③味蕾分辨味覺有:酸、甜、苦、咸
97.觸覺:當身體的一定部位,與外界物體接觸時,都會不同程度的感受物體的存在,這就是觸覺。
98.激素: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具有特殊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叫做激素。
99.激素的特點: ①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極少 。
②對于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有調節作用。
100. 外分泌腺與內分泌腺的主要區別:(主要看其是否具有導管以及分泌物的排出方式)
有無導管 分泌物排出方式 舉例
外分泌腺 有導管 分泌物量多,通過導管排出 汗腺、胃腺、腸腺、唾液腺、皮脂腺等。
內分泌腺 沒有導管 分泌物是激素,量少,直接進入毛細血管的血液中,隨血液循環送至全身。 垂體、甲狀腺、胰島、性腺、腎上腺等。
101.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功能:
內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作用 分泌異常癥
垂體 生長激素 調節人的生長發育 幼年少:侏儒癥(智力正常) 幼年多:巨人癥 成年多:肢端肥大癥
甲狀腺 甲狀腺素 促進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 幼年少:呆小癥(矮小、智力不正常) 成年人功能強:甲亢 成年人功能弱:甲減 成年人缺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
胰島 胰島素 促進血液中葡萄糖的消化、吸收、利用和轉化,降低血糖濃度 分泌多:低血糖 分泌少:糖尿病 糖尿病措施:注射胰島素
腎上腺 腎上腺素 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管擴張
胸腺 胸腺激素 提高人的免疫力,是免疫器官。
睪丸 雄性激素 促進男性性器官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現(長喉結、胡須、聲音低沉、遺精)
卵巢 雌性激素 促進女性性器官成熟和第二性征出現(骨盆寬大、乳腺發達、聲調較高)
102.胰腺:既屬于外分泌腺,又屬于內分泌腺。胰腺能分泌胰液,屬于外分泌腺,同時胰腺內胰島細胞又能分泌胰島素,所以也是內分泌腺
103.注射胰島素可以治療糖尿病,而口服無效。因為胰島素屬于蛋白質,口服會被消化失去作用效果
104. 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人體之所以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因為神經系統和激素等的共同調節作用。在神經系統的調節控制下,激素參與調節人體的生命活動。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在人體內,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比較項目 作用途徑 反應速度 作用范圍
神經調節 反射弧 迅速 精確,但范圍較局限
激素調節 體液運輸 較緩慢 較廣泛、彌散
105. 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體上、心理上、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而調整自己情緒的方法有轉移注意力、宣泄煩惱、自我安慰等,但宣泄煩惱時要注意對象、方法、場合,避免傷害別人。
106.什么是生活方式病?
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生活方式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生活方式會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107. 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營養、平衡膳食(2)堅持體育鍛煉(3)按時作息(4)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
(5)合理安排上網、看電視時間(6)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
108. 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哪些危害?
(1)吸煙:又發呼吸系統疾病、肺癌等 (2)酗酒:導致心腦血管疾病、骨骼異常等
(3)吸毒:損害神經系統;降低免疫力;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危害社會。
(4)染上網癮:浪費時間、精力;造成免疫力低下;出現心理疾病。
109.安全用藥
原因 凡是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
概念 指根據病人的病情、體質、和藥物的作用適當選擇藥物品種,以適當的方法、劑量、和時間準確用藥,充分發揮藥物的最佳效果,盡量減少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危害
藥品說明書 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藥物的名稱、主要成分、作用和用途、適應癥、禁忌、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用法與用量、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確保用藥安全。
110.藥物分類:
處方藥(R):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可以購買,并按醫囑服用
非處方藥(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藥品說明書服用的藥物,適于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
111.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或者抑制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稱為抗生素。
112.大多數人誤認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癥。實際上抗生素僅適用于由細菌引起的炎癥,而對病毒引起的炎癥是無效的。
113.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①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演變出“超級細菌” ②產生副作用
114.急救:
①緊急呼救電話:120
②心肺復蘇:心肺復蘇包括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兩個步驟
步驟頻率:做30次胸外按壓(每分鐘100次)保持呼吸道暢通做2次人工呼吸(每分鐘16-18次),如此交替進行。 (30:2)
③止血帶止血若超過1小時應每隔40-50分鐘松綁3—5分鐘,原因是防止組織細胞缺血壞死
④煤氣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血紅蛋白和一氧化碳牢固結合,阻止了和氧氣的結合,組織細胞缺氧把病人放到的通風地方
⑤骨折:不做現場復位
⑥動脈內的血液由心臟流往全身各處,因此動脈出血時應在近心端止血,靜脈相反。
115.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和人或人和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叫傳染病。
例如:流行性感冒、腮腺炎、肺結核、水痘、病毒性結膜炎、蛔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都是傳染病。
116.傳染病的特點: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
117.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例如:肺結核的病原體是結核桿菌,艾滋病的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蛔蟲病的病原體是蛔蟲
118.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傳染源 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包括患者和攜帶者)如流感的傳染源是患流感的病人、禽流感的傳染源是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飛禽,
傳播途徑 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經過的途徑。常見傳播途徑有空氣傳播(如流感)、飲食傳播(如乙肝)、生物媒介傳播(如登革熱)、接觸傳播(病毒性結膜炎)、血液傳播(艾滋病)。
易感人群 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如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嬰幼兒。
注意:①切斷傳染病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將不再傳染、流行。
②瘧疾這種傳染病的病原體是瘧原蟲,傳染源是患瘧疾的病人,傳播途徑是生物媒介傳播,即按蚊,患瘧疾的人不但攜帶散播病原體,他本身患瘧疾,所以屬于傳染源,而按蚊雖然也能攜帶散播病原體,但它本身不患瘧疾,所以屬于生物媒介
119.傳染病的三個預防措施:(切斷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
傳染病的三個預防措施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措施 舉例
保護易感人群 加強體育鍛煉、加強營養、注射疫苗、疫情期間在家辦公學習等
控制傳染源 對傳染源采取的措施如核酸檢測、早報告、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或殺死、深埋患病動物
切斷傳播途徑 消毒、戴口罩、滅蚊滅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使用公筷
易錯提醒:
①患者、攜帶者或者疑似患者戴口罩是控制傳染源,健康人群戴口罩是保護易感人群,戴口罩是切斷傳播途徑。
②對麻疹和脊髓灰質炎,要以預防接種(保護易感人群)為重點;對蛔蟲病等消化道傳染病,要以搞好個人和環境衛生(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對淋病要以杜絕性濫交(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而有時又要采取綜合措施,比如新冠疫情期間,要針對傳染病三個環節采取綜合措施,如隔離病人(控制傳染源)、戴口罩(切斷傳播途徑)、打疫苗、在家辦公學習(保護易感人
120.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如圖所示
名稱 第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
組成 皮膚和黏膜 體液中的殺菌物質(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免疫器官(脾臟、淋巴結、胸腺、骨髓)和免疫細胞(如淋巴細胞)
功能 阻擋病原體、清掃異物。 溶解、吞噬和消化病原體 產生抗體,清除抗原。
121.抗原和抗體
(1)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包括病原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異物,如花粉、移植器官、衰老死亡的細胞等)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能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
注意: 抗體具有專一性。如乙肝病毒產生的抗體只對乙肝起作用,對其他病毒如禽流感病毒不起作用
122.免疫的概念:
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抗原物質及人體本身
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123.免疫的功能:
有利方面:①防御: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產生。
②清除:清除體內衰老、死亡的和損傷的細胞
③識別(監視):監視、識別、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不利方面:當免疫過強時,進入體內的某些食物和藥物會引起過敏反應;人體進行器官移植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反應。
124.免疫的類型及區別
免疫類型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對象 針對多種病原體 針對某一特定病原體
特點 非專一性 專一性
來源 先天形成,生來就有(包括第一和第二道防線) 后天形成(包括第三道防線)
125.計劃免疫:
根據某些傳染病發生規律,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將各種安全有效疫苗,有計劃地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
126.疫苗:用滅活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于人體后可產生抗體,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屬于抗原
127. 抗病毒血清、免疫蛋白屬于抗毒血清。母乳里面也含有抗體
128.常見的計劃免疫:卡介苗:預防結核病
百白破: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129.計劃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
130.艾滋病:是一種免疫缺陷病,又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簡稱AIDS)。
131.艾滋病病原體是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攜帶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淚液、尿液中
132.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①性傳播:不安全性行為
②血液傳播:靜脈注射毒品、輸入含有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過的注射器等
③母嬰傳播:已感染HIV的婦女可通過分娩、哺乳等傳染給胎兒或嬰兒
133.與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一般接觸人,如擁抱、握手、共同進餐、蚊蟲叮咬等不會讓人患艾滋病,所以要關懷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不應歧視他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河县| 乌审旗| 仙桃市| 陆河县| 泊头市| 南宁市| 青浦区| 岳西县| 邵阳县| 濉溪县| 汾西县| 城固县| 绩溪县| 绵竹市| 鹿泉市| 乐安县| 清涧县| 互助| 株洲市| 腾冲县| 石楼县| 连城县| 武城县| 平安县| 凤冈县| 洪雅县| 宝兴县| 津市市| 安阳市| 黄冈市| 沛县| 碌曲县| 桂林市| 原平市| 四川省| 宝山区| 吉安市| 苏州市| 成安县| 博乐市|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