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15 內能中考考點分析 主要考查的重點及熱點:分子動理論、內能及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和熱傳遞);比熱容、熱量的計算是重點;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是中考熱點.【母題1】(真題來源:鄂州)做完廣播體操后,來到餐廳,媽媽為你端上香噴噴的早餐。關于人能聞到食物的香味,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一種擴散現象B.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產生的C.溫度越高,香味越濃D.溫度越高,香味越淡【分析】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不管溫度高低,分子都在無規則運動。只是運動的快慢不同,擴散運動是分子熱運動的宏觀體現。【解答】解:聞到了食物香味,這表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香味越濃。故說法正確,說法錯誤。故選:。【名師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分子動理論,是一道基礎題。【母題2】(真題來源:赤峰)如圖所示,一只錐形瓶中灌入氨氣,另一只錐形瓶內壁貼一條浸過酚酞溶液的試紙。打開活塞,一會兒就可以看到試紙逐漸變紅。這個現象主要表明 A.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 B.分子間有間隙C.分子間有作用力 D.分子是很微小的【分析】構成物質的分子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從而產生擴散現象。【解答】解:由題意可知,打開活塞后,右側浸過酚酞溶液的試紙逐漸變紅,說明氨氣從左側的瓶中運動到了右側的瓶中,這一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故選:。【名師點評】 本題通過試紙變紅的現象證明了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是物理學中有效的實驗方法,值得我們關注。【解法技巧】 組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分子的運動只能通過擴散現象表現出來,而不能用肉眼直接觀察到。我們能看得見的宏觀微小顆粒的運動是機械運動而不是分子運動的原因,更不要把物質發生的化學變化誤認為是分子的運動。如:掃地時看到的灰塵飛揚是機械運動;鐵生銹是化學變化不是分子運動.1.(真題來源:連云港一模)將紅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擴散開來,這是由于 A.分子間存在間隙 B.分子間存在吸引力C.分子間存在排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析】不同物體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存在間隙。【解答】解:將一滴紅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紅墨水在水中擴散開來,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彼此進入了對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緣故,故正確。故選:。2.(真題來源:晉中一模)笑笑利用業余時間經常幫媽媽做飯,她發現了廚房中有許多的物理知識。端午節笑笑幫媽媽煮粽子時,她認真觀察發現了一些現象,其中錯誤的是 A.煮一段時間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這是擴散現象B.煮粽子的過程是利用熱傳遞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內能C.煮粽子時先大火煮,水沸騰后改為小火可節約能源D.剝粽子時總有一些糯米粘到粽葉上,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分析】(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2)改變內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熱傳遞;(3)液體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小火和大火都能使液體沸騰,液體沸騰后,小火節能;(4)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解答】解:、聞到了粽子的香味,這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故正確;、煮粽子時,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利用熱傳遞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內能,故正確;、先用大火使煮粽子的水沸騰,后改用小火,讓鍋內的水微微沸騰,水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既能將粽子煮熟,又節能,故正確;、剝粽子時總有一些糯米粘到粽葉上,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故錯誤。故選:。3.(真題來源:偃師市一模)今年由于氣候異常,形成“八月桂花九月香”的奇異現象,“桂花飄香”這是 現象。新冠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飛沫傳播的方式與花香飄散的方式 (填“相同”或“不同” 。【分析】(1)不同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2)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解答】解:“桂花飄香”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新冠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飛沫傳播是物體做了機械運動,因此飛沫傳播的方式與花香飄散的方式不同。故答案為:擴散;不同。【母題1】(真題來源:綿陽)實驗室有質量、溫度的冰塊和質量、溫度的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冰塊的內能等于水的內能B.冰塊的內能小于水的內能C.將冰塊放入水中,能量從水傳遞給冰塊D.將冰塊放入水中,能量從冰塊傳遞給水【分析】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內能,內能與物體的質量和溫度有關;熔化過程溫度不變,但需要繼續吸收熱量;熱傳遞發生的條件是要有溫度差,熱量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解答】解:、質量相等溫度為的水和冰,分子動能相等,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熱量,使分子勢能增大,所以水的內能大一些,故錯誤,正確;、物體間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由于冰塊的溫度等于水的溫度,所以將冰塊放入水中,不會發生熱傳遞,能量不會從水傳遞給冰塊,也不會從冰塊傳遞給水,故、錯誤。故選:。【名師點評】 解決此類問題要結合發生熱傳遞的條件進行分析解答。【母題2】(真題來源:日照)《沁園春雪》是毛澤東著名的詞作。其中“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從物理的角度理解,下列正確的有 A.“頓失滔滔”是因為水的凝固B.“頓失滔滔”的河水沒有內能C.萬里飄的“雪”是水的凝固形成的D.萬里飄的“雪”既有機械能,也有內能【分析】(1)冬季有結冰現象,是“頓失滔滔”的原因;(2)任何物體都有內能;(3)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4)萬里飄的“雪”由于運動具有機械能,也有內能。【解答】解:、“頓失滔滔”是因為水的凝固,故正確;、任何物體都有內能,故錯誤;、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故錯誤;、萬里飄的“雪”既有機械能,也有內能,故正確。故選:。【名師點評】 本題考查物態變化、內能以及機械能,難度不大。【解法技巧】 (1)正確理解溫度、內能、熱量的含義.溫度和內能是狀態量,而熱量是過程量.熱量伴隨著熱傳遞的產生而出現、終止后消失;物體本身并沒有熱量,不能說某個物體“具有”或“含有”熱量,更不能說“比較”兩物體熱量的多少,只能說物體“吸收”或“放出”了熱量. (2)明確內能與溫度的關系:對同一物體而言,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另外,內能大小還與分子個數和分子間作用力有關.3.準確把握三者的聯系:物體吸收(放出)熱量,內能增加(減小),但溫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體熔化與液體沸騰時,雖吸熱但溫度不變;反之,物體溫度升高(降低),內能增加(減小),但不一定吸(放)熱,因為可能通過做功改變內能.1.(真題來源:沈陽二模)如圖,剛出鍋的“拔絲紅薯”香氣四溢,夾起一塊紅薯時就會拉出很長的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夾起紅薯時會拉出很長的絲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B.紅薯被炸至金黃是因為油的比熱容大C.已加熱的紅薯有內能,未加熱的紅薯沒有內能D.紅薯變涼后很難分開,說明糖分子間的作用力變小【分析】(1)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它們同時存在,同時消失。(2)任何物體,任何時候都有內能。【解答】解:、夾起紅薯時會拉出很長的絲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故正確。、紅薯被炸至金黃是因為油的沸點高,故錯誤。、已加熱的紅薯有內能,未加熱的紅薯也有內能,故錯誤。、紅薯變涼后很難分開,說明糖分子間的作用力變大,故錯誤。故選:。2.(真題來源:牙克石市模擬)兩容器中分別裝有質量相同的水和冰塊,溫度均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塊的內能小于水的內能B.冰塊的內能等于水的內能C.將冰塊放入水中,能量從水傳遞給冰塊D.由于熱脹冷縮,水的體積大于冰塊的體積【分析】(1)影響內能的因素:物質的種類、狀態和溫度等。(2)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要有溫度差。(3)相同質量的水與冰比較,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由可知,水的體積小于冰的體積。【解答】解:、質量相同的水和冰塊,溫度均為,因為狀態不同,冰的內能小于水,故正確,錯誤。、水和冰的溫度相同,故它們之間不會發生熱傳遞,故錯誤。、相同質量的水與冰比較,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由可知,水的體積小于冰塊的體積,故錯誤。故選:。3.(真題來源:宜興市校級模擬)如圖所示,下列與內能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沒有內能B.晃動裝有沙子的試管,溫度計示數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C.玻璃管口出現白色氣團說明水蒸氣內能增加D.這是汽油機的壓縮沖程,氣缸內氣體內能增加【分析】(1)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2)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熱傳遞;(3)對物體做功時,機械能轉化為物體的內能,物體的內能增大;物體對外做功時,物體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物體的內能減小;水蒸氣遇冷會發生液化,從氣態變為液態。(4)汽油機的壓縮沖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解答】解:、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所以冰山也有內能,故錯誤;、晃動沙子的過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沙子的內能增大,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內能的,故錯誤;、玻璃管口的水蒸氣推動風車,將內能轉化為風車的動能,水蒸氣的內能減少,溫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便是白色的氣團,故錯誤;、汽油機的兩個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上運動,將機械能轉化為氣體的內能,所以氣體內能增加,故正確。故選:。【母題1】(真題來源:淄博)天然氣是一種低污染燃料,它是 (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能源,完全燃燒的天然氣可放出 的熱量。若這些熱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 的水溫度從升高到。,【分析】(1)從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會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所以它們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2)利用可求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3)利用△求水的質量。【解答】解:(1)天然氣是化石能源的一種,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會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所以它們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2)天然氣放出的熱量;(3)天然氣放出的熱量可知,水吸收的熱量為,由△得,水得質量。故答案為:(1)不可再生;(2);(3)5。【名師點評】 本題考查了熱值、比熱容計算和能源的分類,注意掌握基礎知識。【母題2】(真題來源:威海)為了定量研究機械能和內能之間的轉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重物在下落的過程中通過滑輪、輕繩帶動容器中的金屬葉片與水摩擦生熱,使容器中的水溫度升高了,則水的內能增加 ;經過多次實驗,發現重物的機械能減少量總是稍大于水的內能增加量,為了使此裝置的機械能更多的轉化為水的內能,你建議小明采取的措施是 。重物的質量及每次下落高度保持不變,【分析】根據△算出水增加的內能;從減小熱量散失、減小額外功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水增加的內能為:△;重物的質量及每次下落高度保持不變,所做的總功不變,為了使此裝置的機械能更多的轉化為水的內能,可以采用的措施有:減小熱量散失、保溫、減小滑輪輪軸的摩擦、用輕質量的繩子等。故答案為:420;減小熱量散失、保溫、減小滑輪輪軸的摩擦、用輕質量的繩子。【名師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體吸熱公式的應用、減小額外功的方法等,屬于基礎題。【解法技巧】 1.比熱容的理解:比熱容反映了不同物質吸、放熱本領的強弱,比熱容大的物質吸、放熱本領強,比熱容小的物質吸、放熱本領弱。 2.由于水的比熱容大體現兩個優勢:在質量和吸收(或放出)熱量相同的情況下,水比其他物質溫度變化慢而小;在質量和變化的溫度相同時,水比其他物質吸(或放)熱多。據此解答。注意:同種狀態下,比熱容只取決于物質的種類,同一物質的比熱容隨狀態的改變而改變。如,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變為固態的冰后的比熱容是2.1×103J/(kg·℃)。1.(真題來源:海門市校級模擬)如圖甲所示,小虎同學將質量為的木塊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當水停止外流時接水杯的水量如圖乙所示(接水杯為內徑均勻的柱形容器)。假如將這個接水杯倒滿開水,這杯水溫度降低到與體溫相近時飲用,則水放出的熱量最可能是【水的比熱容為】 A. B. C. D.【分析】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木塊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后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排開水的重力,由圖可知接水杯中水的體積約占容器的,據此可知滿接水杯內水的總質量,開水的初溫約為,人直接可以飲用水的溫度約為,根據求出水放出的熱量,然后結合選項得出答案。【解答】解:因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木塊輕輕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后處于漂浮狀態,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由漂浮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即,則接水杯內水的質量:,由圖可知,接水杯中水的體積約占容器的,由可得,滿接水杯內水的總質量:,開水的初溫約為,人直接可以飲用水的溫度約為,則開水放出的熱量:,結合選項可知,與接近,故正確。故選:。2.(真題來源:蕭縣一模)如果某液體的質量為,初溫為,加熱一段時間后溫度升高到,吸收的熱量為,則某液體的比熱容為 。【分析】知道液體吸收的熱量、質量、溫度變化,根據吸熱公式△的變形求液體的比熱容。【解答】解:由△得,液體的比熱容:。故答案為:。3.(真題來源:偃師市一模)西氣東輸使我們輝縣市區大部分家庭用上了天然氣,小明想對天然氣燒水進行探究。他用一個質量為的鐵鍋來燒水,鍋中加入水的質量為。當將鍋放到燃氣灶的支架上時,把水從加熱到時,用了的天然氣。已知天然氣的熱值為。求:(1)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2)天然氣燒水的效率為多少?(3)若用額定電壓為、額定功率為、燒水效率為的電磁爐燒水,也讓的水從升高到,需要加熱多長時間?【分析】(1)知道水的質量、水的比熱容和水的初溫和末溫,利用吸熱公式求水吸收的熱量;(2)知道天然氣的體積和熱值,利用計算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利用效率公式求天然氣燒水的效率;(3)根據得出電磁爐燒水需要做的功,根據可得所需時間。【解答】解:(1)在此過程中,水吸收的熱量:;(2)天然氣完全燃燒放熱:,燃氣灶燒水的效率:;(3)電磁爐燒水,需要做功,根據可得所需時間。答:(1)水吸收的熱量是;(2)天然氣燒水的效率為;(3)若用額定電壓為、額定功率為、燒水效率為的電磁爐燒水,也讓的水從升高到,需要加熱的時間約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