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古詩詞賞析】 04 田園詩 小升初語文閱讀指導(含方法點撥+例題精析+實戰演練)中國古代的田園詩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多以農村景物和農民、牧人、漁夫等的勞動為題材。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體后,唐宋等詩歌中的田園詩便主要變成了隱居不仕的文人和從官場退居田園的仕宦者們所作的以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歌。田園詩與山水詩的區別:田園詩主要以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的詩。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而山水詩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一)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①,邀我至②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③。開軒④面場圃,把⑤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⑥菊花。【注釋】①雞黍:指燒雞和黃米飯。②至:到。③斜:迤邐遠去,連綿不絕。④軒:有窗戶的長廊或小屋。⑤把:端著,拿起。⑥欣賞。1.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雞黍( )郭外斜( )面場圃( )重陽日( )【答案】:shǔ xiá pǔ chóng2.解釋下面的字、詞。故人: 邀: 且:【答案】:老朋友。 準備。 邀請。shǔ xiá pǔ chóng 2.老朋友。 準備。 邀請。 3.3.孟浩然, 代著名詩人。以寫山水田園詩為主,與另一位田園派詩人 合稱為“王孟”。【答案】:唐 王維4.哪兩句詩最能集中表達詩人對農家生活的喜愛及主客間樸素深厚的情誼 ▲技巧1【答案】: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5.“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聯是千古名句,請自選一個角度(如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作簡短賞析。▲技巧2、技巧3【解析】:從景物描寫的角度、修辭手法的運用、詞語的精煉形象等方面賞析均可。能抓住特點寫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結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辭手法(如對偶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合”“斜”)等賞析。【答案】:示例一:這兩句詩近景遠景結合,寫出了山村優美的田園風光,表現了詩人對農家生活環境的喜愛之情。示例二:這兩句詩運用了對仗的手法,“綠樹”對“青山”,“村邊”對“郭外”,詞性相同,互相對應,十分工整。示例三:這兩句詩用詞造句十分逼真,詩中有畫。如“合”字表現了綠樹的環抱相擁的情態,突出了村邊綠樹的繁茂。(或:“斜”字形象地描畫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遠伸向遠方的景象,畫面感特強。6.尾聯體現了詩人怎樣的志趣和愿望 ▲技巧1【解析】:尾聯,淡淡兩句,生動表現出主客之間的融洽氣氛,這是一首語言平淡質樸對田園風光的詠唱,又是一首語義深醇幽遠的飽含農家樂趣,充滿對友人情意的詠唱。【答案】:表現了詩人對農家生活的喜愛,對自然風光的留戀,對恬淡、寧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注釋】①西江月:詞牌名。②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③鳴蟬:蟬叫聲。④舊時:往日。⑤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⑥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⑦見:同“現”,顯現,出現。1.這首詩中有兩個對偶句,請找出來。(多選題) ▲技巧2A.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B.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C.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D.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答案】:正確答案:A C2.這首詞的上片勾畫出的農村夏夜圖具有怎樣的特點?詞人運用的主要藝術手法是什么?▲技巧2、技巧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結合農村夏夜圖概括出特點,然后從描寫的景物、藝術手法的運用來賞析即可。【答案】:月色皎潔,稻花飄香,農村夏夜是優美的;月光驚動了鳥鵲,清風驚醒了鳴蟬,農村夏夜是寧靜的;一片片蛙聲像是在訴說豐收年景,夏夜的氣氛又是熱鬧、歡樂的。最主要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鵲聲、蟬聲、蛙聲襯托夏夜的靜謐。(注意:將“說豐年”解釋為人在說,也行。)2.詞的下片給人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技巧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者筆下這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樂。【答案】: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漸漸的,雨點飄落下來,詞人知道驟雨將至,想找個避雨的地方,說來也巧,當年曾經見過的茅店,依然在社林邊,詞人此時的心里是何等的高興呀!3.這首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心情?▲技巧1【解析】:結合詞人當時的思想感情答出(農家樂或豐收的喜悅)即可。【答案】:反映了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之情。(一)歸園田居(其三)(晉·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2.“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結合詩句,簡要分析詩歌的語言風格。5.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句中“盛”與“稀”前后對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蕪,側面寫出詩人的灰心喪氣。B.三、四句寫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黃昏月出才扛著鋤頭回家。截取兩個片段,歸納一天勞動的辛苦。C.五、六句承上而來,描繪了道路狹窄、草木叢生、夕露沾衣的畫面,寫出了詩人墾荒勞動的艱辛。D.最后兩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卒章顯志,表達出作者的心愿。 (二)《四時田園雜興》(其一)宋·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注釋] ①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②耘田:除草。③績麻:把麻搓成線。 ④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⑤未解:不懂。 ⑥供:從事,參加。1.詩中寫了哪些人物 他們分別在干什么 2.“兒女各當家”指 。3.詩歌一、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4.寫幼童“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細節,意在表現什么?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三)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閱讀訓練]1.這首詩是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____寫的。2.這首詩后兩句揭示了什么道理?3.生活中你有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經歷嗎?寫一寫。【實戰演練】參考答案(一)1.這首詩描寫詩人歸隱后的日常勞動生活;表達了對歸隱耕種生活的熱愛。 2.指詩人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3.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的心情。4.“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沒有絲毫修飾,運用口語,平和親切;“道狹草木長”“帶月荷鋤歸”隨口而出,平淡樸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詩意和諧地統一起來。5. A 【解析】試題分析:考查對詩句的理解。作答本題要在理解全詩內容和主旨的基礎上分析作答。“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作者躬耕勞動的生活的情況,為后面的“但使愿無違”表達做鋪墊,這里并不是表現出詩人的“灰心喪氣”。據此理解,答案為A(二)1.村莊兒女、童孫,耘田績麻、學種瓜。2.村莊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動擔負起田間和家庭的農活。3.詩人寫的是農村見聞,以白描的手法,描繪出春耕時節,男耕女織,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4.兒童學種瓜有兩點意義,一是表明農家孩子從小便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襯托出農民的辛苦和繁忙。很明顯,作品中流露出詩人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對農村生活向往之情。(三)1.宋 陸游2.形容陷入困境,似已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3,當我遇到有不會做的題時,老師走過來,幫我點撥了一下思路,我恍然大悟。原來這么簡單,是我把它變復雜了,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解析:1.文學常識的考查。對名家名作要有意識地背誦、記憶。2.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的理解。結合作家和作品的背景來理解。用自己的話描繪出本句詩反映出的哲理即可。3.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本題要在理解詩句意思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寫作,中心明確,言之成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