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功率》教學與作業設計一、目標確定(一)課標要求3.1.3 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3.2.2 知道機械功。用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機械功的含義。(二)教材分析單元背景:本章主要講述簡單機械 功,是在“機械運動”、“力和運動”等力學重要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提高,進一步學習力學的一系列知識。本章主要介紹簡單機械和功兩大部分。本節屬于第二部分功和功率的知識。通過本章學習,鼓勵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生活中與簡單機械、功有關的現象,解決與之有關的簡單問題,進而領悟對能量的研究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影響。本節分析:本節在學習機械功之后,從做功快慢的角度認識功這個物理量。功率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后續學習電功率等知識的基礎。教科書通過對生活、生產實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義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學生明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對功率概念的認識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功率與功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與距離的關系相似,學生在學習速度概念的基礎上容易進行知識的正遷移,所以,可以結合實例采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認識與記憶,也可以滲透科學方法教育。(三)學情分析學生對功的概念已經建立,能夠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并且已經學會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常用方法,知道速度的物理意義、定義及公式。這些都對學生學習功率做了很好的鋪墊,將有利于學生對功率知識的理解。(四)學習目標1.通過類比,由運動的快慢得出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2.通過討論與自主學習,能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寫出功率的定義式及其單位。3.能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設計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五)作業目標1.能得出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2.能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寫出功率的定義式及其單位。3.能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設計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二、評價設計1.通過學生交流,能用類比法由運動的快慢得出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根據各小組代表的發言情況檢測學生對教學目標1的達成情況。2.在自學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學案中完成的功率的相關知識的情況,檢測學生對教學目標2的達成情況。3.通過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計算,檢測學生對教學目標3的達成情況。4.作業設計:(1)課前作業:依據作業目標1、3,設計實踐類作業,通過課中展示與交流進行評價,檢驗作業目1、3初步達成。(2)課中作業:依據學習目標1設計課中作業1、當堂檢測1、課后作業1,通過鞏固練習進行評價,檢測作業目標1達成;依據學習目標2設計課中作業2、當堂檢測2、課后作業2,通過鞏固練習進行評價,檢測作業目標2達成;依據學習目標3設計課中作業3、當堂檢測3、課后作業3,通過簡答計算、選擇習題的形式進行評價,促進和檢測作業目標3的達成。(3)課后作業:依據學習目標1,設計課后作業1;依據學習目標2,設計課后作業2;依據學習目標3,設計課后作業3,通過簡答計算、選擇習題等形式進行評價,檢驗作業目標3的達成情況。三、教學過程設計(一)課前作業比賽爬樓梯,測出自己上到三樓時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時間。要求:1. 測出:質量m、一層樓高h、正常速度上樓所需時間t1、跑上樓所需時間t2。計算:(1)兩次上樓過程你所做的功相同嗎?做多少功?(2)兩次上樓過程中,哪次做的功更多?哪次做功更快。(設計意圖:讓學生切身體會做功不同,所用時間不同時如何比較做功快慢。預期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思考,能初步了解做工有快慢之分。)(二)復習導入問題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嗎?問題2:做功多少應如何進行計算?(設計意圖:通過公式能夠計算做功的多少,那么做功的快慢又該如何比較呢,啟發學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學習主題。同時了解學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識,還存在哪些問題,在后續的課堂教學中采取措施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預期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思考能夠計算做功的多少。)問題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在運動會的百米賽跑中,甲同學用15s跑完全程,乙同學用20s,誰運動的更快?為什么?(通過相等的s比較所用的t)甲同學騎車半小時內前進10km,乙同學步行半小時內前進2km,誰運動的更快?為什么?(在相等的t內比較通過的s)公路上行駛的小汽車在1分鐘內行駛240m,鐵路上行駛的火車5分鐘內可以行駛2000m,誰運動的更快?你是如何比較的?(設計意圖:當路程和時間均不相等時,我們通過計算速度來進行比較:計算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在相等的時間內比較通過路程的長短。預期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為下面功率的學習做好鋪墊。)(三)新課教學模塊一、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環節一】初步知道物體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情境1:播放人和起重機在相同時間內搬貨物的視頻,和搬相同貨物所用時間的視頻。問題1:畫面如用挖掘機挖土和一個工人單獨挖土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快?問題2:圖中的情景說明了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激發學生的生活熱情,增長見識,同時發現生活處處是物理。 由情景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學習主題。預期效果: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初步知道物體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環節二】情境2:通過幾張圖片及數據,引導學生明白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時間短的做功快;②時間相同,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引導學生用類比法由運動的快慢得出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對后面的學習將起到重要的啟發作用。預期效果:明白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課中作業1:課前比賽活動爬樓梯中,誰做功快?為什么?(設計意圖:利用課中作業1檢測和評價目標1的達成情況。本題主要考查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預期效果: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能檢測和評價出目標的達成情況。)模塊二、功率【環節一】功率反映了物體做功的快慢程度活動2:投影演示插圖“孫女與爺爺上樓”。問題3:思考討論做功和時間都不相同時,如何比較做功快慢?(設計意圖:發現可以用“所做的功/時間”計算出一定時間內物體做功的多少,在確定時間內做功多的物體做功快。類比速度引出功率概念。預期效果: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功率反映了物體做功的快慢程度,它表示單位時間內做功的多少。)【環節二】功率活動3:做功有快有慢,為了便于比較做功的快慢,物理學中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功率,請同學們類比學案中速度的相關知識,參照課本P59的內容,自學完成功率的相關知識。物 理 量 速 度 功 率物理意義 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表示物體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定 義 當運動路程和時間都不同時,物理學中取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這就是速度(符號v) 當做功多少和時間都不同時,物理學中取____________________來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這就是 _____(符號____)定 義 式 及 單 位 v — m/s s — m t — s __________ — — —m/s 讀作:米每秒 _______ 讀作:________ 專用單位:____簡稱:__符號:_物理意義 1m/s表示每秒鐘通過路程是1m 1W(即1J/s)表示______________(設計意圖:分小組交流自己填寫的內容,并討論,有哪些知識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討論結束后請一組同學到前面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對重要知識點加以強調。預期效果:認識功率的相關單位及計算公式。)活動4:簡介瓦特的生平及貢獻。了解物理學史。課中作業3:在甲乙同學搬磚的過程中,發現甲同學在10分鐘內做功4000J,乙同學在40分鐘內做功8000J。誰做功快?為什么?(設計意圖:利用課中作業3檢測和評價目標2的達成情況。本題主要考查可以用“所做的功/時間”計算出一定時間內物體做功的多少,在確定時間內做功多的物體做功快。預期效果: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能檢測和評價出目標的達成情況。 )模塊三、功率與生活問題4: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質量為0.7t,起重機在15s內勻速把它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機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所求P的計算式進行分析,都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每個物理量都應該如何思考求解?在進行具體分析后,請一名學生板書解題過程,教師針對學生的書寫加以強調和訂正,目的在于規范學生的書寫過程。預期效果:會利用功率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生產生活問題。)問題5:一臺功率為500W的機器,在2分鐘的時間內,做了多少功?(設計意圖:這道練習題使用了功率公式的變形計算,并且考察了在使用公式時時間單位的選取。要注意時間的單位應該是s,而不要直接使用min進行計算。預期成果:靈活使用功率的變形公式。)活動5: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了解一些運動物體的功率。課中作業4:大石頭質量為6t,起重機的吊鉤在15s內將大石頭勻速提升了1m,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功率是多少?(設計意圖:利用課中作業4綜合檢測和評價目標3的達成情況。預期效果: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知道功率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P=Fv,能檢測和評價出目標3的達成情況。)【小結】回顧整理本節課的收獲(可建立思維導圖)【當堂檢測】(課中作業5、6、7)5.功率是表示物體________的物理量,計算功率大小的公式為________,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是____________。6.關于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B.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多C.物體做功用的時間越大,功率越大 D.物體做功用的時間越短,功率越大7.一個人用60N的水平推力推動一個重為150N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進2m,所用時間為2s,則他對箱子做功為________J,功率為________W。【課后作業】課后作業(一)1.☆☆甲乙同學比賽將總重為1200N的磚運送到高10米的樓上,甲用時30分鐘,乙用時60分鐘。甲、乙同學誰做功快?為什么?發現:_________相同時,______________做功快。小明用鐵鍬挖土一個小時,小明的爸爸用鏟車也挖土一個小時。誰做的功多?誰做的功快?為什么?發現:_________相同時,______________做功快。2.☆☆下列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物體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物體做功越短,功率越大C. 物體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 物體做功越長,功率越大3.☆☆☆☆☆沿長為2M的斜面,用0.3N的拉力,將小車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所用時間為5S。求:(1)小車的運動速度(2)拉力的功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