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專題突破---古代詩歌比較類專題指導(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專題突破---古代詩歌比較類專題指導(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屆高三語文二輪復習專題突破
古代詩歌鑒賞比較類專題指導
突破古代詩歌比較鑒賞題
【考情分析】
在近年的古代詩歌的鑒賞題目中,比較鑒賞因其更有利于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而逐漸成為新寵。
古代詩歌的比較鑒賞與單篇詩歌的鑒賞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兩點外在的、形式上的區別:一是閱讀的對象在數量上的區別;二是對比鑒賞多了一道“作比較”的程序。古代詩歌比較鑒賞題的設題角度和單一詩歌鑒賞的設題角度基本相同,都從詩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情感方面設置題目,不同的是比較鑒賞題需要考生針對兩首或者三首詩歌進行比較鑒賞解答,或對同一首詩歌從不同角度進行比較鑒賞解答。
【考查方向】
從大方面看,比較鑒賞題一般從“求同”“求異”兩個方面來設計問題;從小方面看,可以從詩歌的體裁、題材、形象、語言、感情、思想內容、表達技巧等方面設題。
1.提問方式
(1)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給出一首詩詞和學過的課本上的詩詞篇目或詩句,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3)給出一首詞,對其上下片感情、手法等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4)辨析一首詩詞不同版本各自的妙處。
2.一般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者作品的相關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客觀題相比主觀題較為簡單,只要會做主觀題,客觀題也就不在話下了。
【方法突破】
突破點 比較鑒賞題答題四角度
角度1:形象角度
方法指導
形象特點比較兩注意
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傳統內涵。如杜鵑代表著悲情,松柏象征著堅貞。
2.揣摩詩中意象自身的特點。要抓住描述意象的關鍵性詞語,把握其外在與內在特點,歸納出其表層義和深層義。
【例題精講】
典例 (2015·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 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 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解題思維】
第1步:讀文本,知大意。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是作者赴北庭途經臨洮時所作。全詩從“聞說”落筆,極寫通往輪臺之路的奇寒景象和邊地風物,抒發了詩人不辭路途遙遠艱苦、盡力國事的高昂豪邁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之間的真摯友誼。
第2步:審題干,明角度。
(1)“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明確對比的詩篇;(2)“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確對比點和答題角度;(3)“簡要分析”,答題時先要概括,再分析。
第3步:列要點,找對應。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從題目看
“將赴”,將去還沒去;“留別”,與友人告別。
身在西域,送友人回京。
從形象看
“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漢使亦應稀”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中軍置酒飲歸客”
【答案】 本詩描寫的邊塞風光并非作者親眼所見,而是出于想象。從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尚處于前往邊塞的途中;開頭“聞說”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寫是憑聽聞所得。
【對點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沁園春·梅
吳 淵①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憑玉欄。正地連邊塞,角聲三弄,人思鄉國,愁緒千般。草草村墟,疏疏籬落,猶記花間曾卓②庵。茶甌罷,問幾回吟繞,冷淡③相看。
堪憐。影落溪南。又月午無人更漏三。雖虛林幽壑,數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點微酸。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斷是平生不肯寒。林逋在,倩詩人此去,為語湖山。
注?、賲菧Y:南宋政治家、軍事家、詞人。?、谧浚航?。③冷淡:“冷?!保宓?,不濃艷,素凈淡雅。④鼎鼐: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舊以宰相治理國事如鼎鼐之調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權位。
本詞下片所寫之梅與陸游《卜算子·詠梅》中梅的形象有何異同?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
2.(2014·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尋詩兩絕句
陳與義
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
無人畫出陳居士①,亭角尋詩滿袖風。
愛把山瓢②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
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
注?、倬邮浚褐肝娜搜攀?。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園花經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角度2:語言角度
方法指導
四方面鑒賞詞語比較賞析題
詞語比較賞析題與一般的詞語賞析題一樣,看該詞語是否造境、寫景、表情,是否傳神等。
1.一定要選好比較點。
如聯系描寫的情景進行比較,看誰更符合語境。
2.從表現作者情感上比較。
看誰更能準確表達詩人當時的情感。
3.從表達特點上進行比較。
看誰更生動形象。
4.從結構特點上進行比較。
看誰更能使結構渾然一體、更能起照應等作用。
語言風格類解題方法參照前面章節關于語言風格講解。
【例題精講】
典例 (2016·全國卷Ⅲ)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內宴奉詔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學六韜②,英名嘗得預時髦③。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袍。
注?、俨芎?923—992),宋初名將。②六韜:古代兵書。③時髦:指當代俊杰。④陣云:戰爭中的云氣,這里有戰陣之意。
詩的頸聯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云高”,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
【解題思維】
第1步:讀文本,知大意。
本詩是宋朝詩人曹翰的一首“奉詔詩”,詩人撫今思昔,將三十年前的英名志向與現在的情景進行了對比,表現了詩人暮年仍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壯志。
第2步:審題干,明角度。
(1)頸聯與“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云高”對比,明確對比點;(2)“哪一種比較好”,指明考查角度,語言表達的優劣比較;(3)“為什么?請簡要分析”,明確答題須簡要分析原因。
第3步:列要點,找對應。
比對語句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云高。
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云高。
關鍵點
健→軟,明→識;正襯手法。
弱→軟,昏→識;反襯手法。
理由
“臂健”“眼明”寫出了作者認為雖然歲月流逝,但身體依然強健,當然還可以沖鋒陷陣,為國驅馳的意思;表現出作者心存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堅定信念,而忘記自己老之將至。
“臂弱”“眼昏”寫出了作者承認自己已年老體衰的客觀現實,但強調即便如此,也還是能夠沖鋒陷陣的意思;更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殺敵報國的剛毅精神。
【答案】 (觀點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認自己年老體衰的客觀事實,但強調即使如此,也還是能夠去沖鋒陷陣;②更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殺敵報國的剛毅精神。
(觀點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認為雖然歲月流逝,但身體依然強健,當然還可以沖鋒陷陣,為國驅馳;②表現出作者心存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堅定信念,而忘記自己老之將至。
【對點訓練】
3.閱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寧夾口(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字,一用“猶”字,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插田歌(節選)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
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角度3:技巧角度
方法指導
詩歌表達技巧比較三步驟
第1步:要熟悉各種表達技巧的術語與內涵。
第2步:審清題干要求比較的方向、角度,比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術語還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第3步:鑒于表達技巧的復雜性,要立足于對原詩準確的判斷,尤其注意甄別那些易混淆的表達技巧。
【例題精講】
典例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北來人二首
[宋]劉克莊
試說東都①事,添人白發多。
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
胡運占難久,邊情聽易訛。
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離仳,今成獨雁飛!
饑鋤荒寺菜,貧著陷蕃衣。
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
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鑾歸!
注?、贃|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號。
這兩首詩在敘事上有何特色?試簡要分析。(6分)
【解題思維】
第1步:讀文本,知大意。
這兩首詩題作《北來人》,所謂“北來”,即從金朝回來的人。第一首側重回憶靖康年間那段不堪回首的悲慘往事,企望“胡運難久”,表達思歸之情。第二首側重寫自己國破家亡后流亡閩地的悲慘生活,表達北歸無望的凄涼心境。
第2步:審題干,明角度。
(1)“在敘事上有何特色”,明確對比的角度;(2)“簡要分析”,明確答題的方式。
第3步:列要點,找對應
第一首
第二首
敘事手法
直接敘述了自己為國事擔憂,白發漸增,多次打探戰況的現狀和“凄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的普通百姓的愛國情結。
用權貴歌舞宴飲、不問軍情與百姓心系故國作對比,表達憂國憂民之情;以自己一家亡國前后境況的對比,表現百姓流離之苦。
敘事視角
兩首詩都以北來人的口吻敘事,親見親歷,真實感人。
答案 ①以對比加強敘事的抒情效果。用權貴歌舞宴飲、不問軍情與百姓心系故國作對比,表達憂國憂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國前后境況的對比,表現百姓游離之苦。②以“北來人”的口吻敘事,表達情感顯得更真實、自然。③敘事中流露出個人的情感。如“今成獨雁飛”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涼與孤寂。
【對點訓練】
5.(2014·高考浙江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
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
三峽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
(1)這兩首詩都以________來寫愁。
(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無 題
李商隱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與《詩經·氓》相比,本詩描寫人物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角度4:情感角度
方法指導
兩點巧答情感比較鑒賞題
1.同一詩人描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
(1)要熟悉課本詩句,并能準確鑒賞。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結合全詩的感情基調分析。
(3)分析思想感情時,用語要準確恰當,不能胡亂套用。
(4)分層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異,先整體再局部,準確把握思想感情。
2.不同詩人描寫同一景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比較。
(1)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
(2)根據詩歌的類型,分析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3)結合全詩內容,分析詩歌主旨,進行恰當的鑒賞。
【例題精講】
典例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憶王孫·春詞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高樓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與李重元詞一樣,都寫到了“斷魂”,它們所抒發的感情是否相同?試簡要分析。(6分)
【解題思維】
第1步:讀文本,知大意。
杜牧的《清明》中是因為清明時節,行人在暮雨中追思懷遠,思念親人,內心悲傷。本詞的女主人公,登樓遠望,不見自己思念的丈夫回來,內心愁悶,因而“魂銷魄斷”。
第2步:審題干,明角度。
(1)兩者都寫到了“斷魂”,“它們所抒發的情感是否相同”,故應分析各自“斷魂”的原因,李詞是“春詞”,思婦之詞;杜詩是“清明”,思家之事。(2)問“是否相同”,首先要明確觀點;“試簡要分析”,要結合具體內容簡要說明原因。
第3步:列要點,找對應。
李詞
主要是寫景,通過萋萋芳草、依依拂柳、聲聲杜鵑、梨花細雨、黃昏時重門深掩等一連串帶有傷感的暮春景物來襯托相思之情,傳達出一種傷春懷人的情緒。
杜詩
主要寫人物細節,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人物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寫語言,如何擺脫這種心境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精彩傳神。
【答案】 感情不同。杜詩寫孤身趕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見家人,“斷魂”指思鄉之情;李詞寫閨中少婦登樓遠眺,不見行人,徒使魂銷魄斷,“斷魂”是思夫之愁。
【對點訓練】
7.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夜泊水村①陸游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報國有萬死, 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注]①這首詩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時年五十八步歲。②新亭:又名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東晉時中原淪陷,王室南渡,有一些過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飲,席間有人慨嘆江河淪喪,于是眾人相對涕泣。獨有王導不以為然,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耶 ”(《晉書.王導傳》)
這首詩的頸聯和《書憤》頸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 請簡要分析。(6 分)
8.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②,參差煙樹五湖東。
[注]①此詩寫于唐文宗開成年間,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團練判官時。②范蠡,春秋時曾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歸隱于五湖一帶。
與汪尊的《五湖》“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揚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相比,這首詩的尾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鞏固訓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秋暮書懷
謝榛
木落風高萬壑哀,山川縱目一登臺。
夕陽滿地漁樵散,秋水連天鴻雁來。
白發無情淹歲月,黃花有意照樽罍。
西園公子虛陳跡,詞客于今說愛才。
【注】樽罍:酒杯。西園:位于河北臨漳,為三國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陳琳等文士在此吟詩宴游。
1.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詩人登高望遠,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營造了一個蕭瑟、曠遠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詩感情基調。
B.頷聯從俯視和仰視兩個角度進行描寫,緊扣題目“秋暮”兩字取景,借“夕陽”“鴻雁”等意象,表現了日月更替、夏秋變換的時光流逝。
C.頸聯運用擬物的手法,埋怨“白發無情”,慨嘆“黃花有意”體現了詩歌創作的“無理之妙”,別具情懷,富有詩趣。
D.尾聯講述西園荒蕪,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詞客仍然談論著他們愛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懷,委婉含蓄,發人深思。
2.同是悲秋之作,此詩的后兩聯與杜甫《登高》的后兩聯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3-4題。
橫吹曲辭·出塞
劉駕
朔風不開花,四氣多作雪。
北人尚凍死,況我本南越。
古來犬羊地,巡狩無遺轍。
九土耕不盡,武皇猶征伐。
中天有高閣注,圖畫何時歇。
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
[注]高閣,在詩中指凌煙閣,是唐朝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繪有功臣圖像的樓閣。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開頭四句寫塞外北風凜冽,四季多雪,出征的南方將士難以適應這種苦寒的氣候。
B.詩人認為塞外自古就荒涼偏僻,是犬羊遍布之地,從不屬于歷代帝王的管轄范圍。
C.“畫圖何時歇”一句通過反問語氣表達了對武皇征伐的斥責和對安定生活的向往。
D.最后兩句運用反語,寫出因長期征戰,無數將士葬身疆場,尸骨累累,令人心寒。
4.簡要分析“武皇猶征伐”與“武皇開邊意未已”(杜甫《兵車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異同。(6分)
(三)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5-6題。
詠竹
[南朝 梁]劉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①。
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②。
【注】①上宮琴:宮廷一流琴師彈奏的琴。②吐龍吟:竹笛聲音嘹亮有如龍吟。葛洪《神仙傳》記載了仙人壺公的竹杖變化為龍的故事,此處暗用此典。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兩句,詩人用簡潔語言描寫了野竹的生長環境和高聳人云的挺拔雄姿。
B.詩人在第三句中筆鋒一轉,揭示野竹雖然氣概凌云卻不被欣賞的凄涼境遇。
C.五、六句中“恥”“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現出竹子無人同情的抑郁傷感。
D.尾聯暗用仙人壺公的典故,妥切無痕,包蘊深廣,寄托了詩人的高遠情致。
6.《詠竹》與《春日山中竹》都寫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請簡要分析兩首詩所言之“志”有何不同。(6分)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裴說《春日山中竹》)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湖中對酒作
張謂
夜坐不厭湖上月,晝行不厭湖上山。
眼前一樽又長滿,心中萬事如等閑。
主人有粟百余石,濁醪數斗應不惜。
即今相對不盡歡,別后相思復何益。
茱萸灣頭歸路賒,恩君且宿黃翁家。
風光若此人不醉,參差孤負東園花。
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從湖上風光寫起,“晝行”“夜坐”表現游興之濃,“不厭”奠定了感情基調。
B.“又長滿”是形象說法把內心的愜意表現出來。面對如此好景,苦悶得以消除。
C.詩中寫湖上豪飲和主人好客,沒有沉重感,也沒有狂放之態,卻因平易更顯深情。
D.本詩婉約雋永,不著力于景物的細致描寫,表現了豪邁樂觀通達的生活態度。
8.與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相比,“即今相對不盡歡,別后相思復何益”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與解析
【對點訓練】
1.【答案】 同:堅貞、高潔、孤獨。吳詞中的梅甘居虛林幽壑,愿與松竹交盟;陸詞中的梅獨自于驛外斷橋邊開放,不論環境如何惡劣,依然馨香如故。
異:陸游筆下的梅只是孤芳自賞,無意爭春;吳淵筆下的梅還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懷。
2.【答案】?、佟皥@花經雨百般紅”描寫的是雨后園林的美景,一場雨后,園中姹紫嫣紅,色彩艷麗。②“喬木崢嶸明月中”描寫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樹木高聳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 本題考查詩歌意象與意境的比較鑒賞。這兩句詩描寫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詩歌所描寫的意象不同,實際上都是在為詩歌營造某種意境。“園花經雨百般紅”是寫園里的花經雨水清洗后顯得更為嬌艷,主要是表現其色彩的艷麗。“喬木崢嶸明月中”一句中,“崢嶸”暗含“深邃、深遠”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樹木中,顯得更加深邃而幽遠。
3.【答案】 
(示例一)“應”字更好,“應”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字則無此意趣。
(示例二)“猶”字更好,“猶”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字卻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認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處)
4.【答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穩,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②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5.【答案】
(1)猿聲 
(2)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嘆抒情;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
(1)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形象的能力。兩首詩表達情感的共同意象都是猿聲,通過猿聲來抒發詩人的愁懷。
(2)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分析兩首詩中抒情手法的差異,主要從內容和手法兩方面比較。內容上,兩首詩都寫“猿聲”,都與“愁”有關,手法上,都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點明愁情,“那堪”兩句則是直抒愁懷;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過借用典故來抒發,與第一首有所不同。
6.【答案】 本詩描寫人物角度主要是側面描寫與內心獨白相結合:首聯用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層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籠罩著一片深夜的靜寂,彌漫著一層無名的幽怨。頷聯巧用典故,兩個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話傳說引起讀者的豐富想象與聯想,表現女主人公自己的愛情遭遇。頸聯運用兩個比喻,從不幸的愛情經歷轉到不幸的身世遭遇。尾聯運用內心獨白,直接表明自己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和在近乎幻滅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渝的追求?!对娊洝っァ访鑼懭宋锝嵌戎饕侵苯用鑼?正面描寫),全篇以女主人公的語氣,以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身世遭遇為線索,生動地描寫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表現其可貴的思想品德。
7.【答案】①同:《夜泊水村》中“萬死報國”“雙鬢無再青”和《書憤》中“自許”“塞上長城”“衰鬢先斑”,都抒發了詩人希望報效國家的愛國之情,表達了陸游功業未成、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嘆息和憤懣。
②異:《夜泊水村》詩頸聯鮮明表達作者的拳拳愛國心與殷殷報國情。也包含作者對華年空擲、青春難再的感傷與悲憤,即便他抱定了“為國犧牲敢惜身”的志向,也沒有誰能了解他的苦心。是全詩之眼?!稌鴳崱分械摹叭祥L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則表達作者對自身的輝煌功名只能出現在鏡中在夢里,雖懷報國壯志而白發催人的悲憤之情。(相同點 2 分,不同點 4 分,意思對即可。)
8.【答案】相同:兩首詩都表達了對范蠡的緬懷仰慕之情。
不同:杜詩表達了詩人無因會見范蠡、無法像他那樣泛舟五湖的“惆悵”之意,寄托了詩人厭倦官場、寄情山水的歸隱之志;汪詩則主要表達的是詩人對范蠡功成身退、善始善終做法的贊美之情。
【解析】 本詩尾聯“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寫詩人的心頭浮動著對范蠡的懷念,無由相會,只見五湖方向,一片參差煙樹而已。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為后人所艷羨。詩中把宣城風物,描繪得很美,很值得流連,而又慨嘆六朝文物已成過眼云煙,大有無法讓人生永駐的感慨。這樣,游于五湖享受著山水風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詩人懷戀的對象了,寄托了詩人厭倦官場、寄情山水的歸隱之志。
而汪尊的《五湖》,結合“已立平吳霸越功”“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及注釋內容“功成之后,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歸隱于五湖”分析,范蠡幫助勾踐平定了吳國,確定越國的霸主地位之后,就功成身退,駕舟于太湖去做生意去了,有一個很好、很得人稱羨的下場。汪詩主要表達詩人對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終”的做法的贊美之情。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范蠡的緬懷仰慕之情。
【鞏固訓練】
1.C 項,“頸聯運用擬物的手法”說法錯誤。不是擬物,是擬人。
2.謝詩抒發了人生遲暮的無奈和懷才不遇的憤慨。頸聯寫出了歲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愁的無奈,尾聯借用典故,抒發了對曹氏父子的仰慕,反襯出當下無人賞識憤慨。杜詩抒發了漂泊無依的孤獨和窮病交加的窘迫。杜詩頸聯中“常作客”點明漂泊,以“多病”“停杯”指出患病,以“艱難苦恨”寫出生活困境。
3.D(“最后兩句運用反語”錯誤,是夸張與對比。)
4.相同:兩首詩都表達了對唐玄宗貪心不足、窮兵黷武行為的憤恨;都表達了對出征將士的同情及對犧牲將士的悲憫。不同:《兵車行》還表達了對老百姓深受連年征戰之苦的同情。
5.C(“無人同情的抑郁傷感”理解錯誤。項五、六句野竹自道的心曲是:既恥于作貴人纏綿情感的寄托之物,更不屑于充當權貴娛樂遣興的工具,只愿懷抱堅貞之志。)
6.劉詩通過描寫竹身居荒野、節節高聳向上等特點,賦予竹不事權貴、愿為知音者用的品性,借此表達自己雖懷才不遇但不肯趨附權貴依舊堅貞自守的高潔情懷,以及渴望得遇明主有所作為的理想。
裴說《春日山中竹》塑造了峭拔蒼翠、生命力強的山中竹的形象,表達了無論在何種處境中都要頑強奮發的精神追求。
(采分點:《詠竹》詩竹子的形神特點2分,表達作者的情懷2分:《春日山中竹》形神特點1分,表達作者的情懷1分)
7. D(“本詩婉約雋永”分析錯誤,這首湖上飲酒詩不大重視景物的細致描繪,它通過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現出和平時代人際交往和生活樂趣。)
8. 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充滿牽掛之氣,意在勸酒卻更在于抒情,既有依依惜別的情誼,也有殷勤的祝愿?!凹唇裣鄬Σ槐M歡,別后相思復何益”兩句就像是人們席間勸酒的話,從別后相思無益的角度來談,懇切、實際、平易,是一般人的現實生活場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融水| 罗田县| 吴江市| 佛教| 冀州市| 孟津县| 九龙县| 富阳市| 黄冈市| 宁南县| 亚东县| 遵义市| 卢氏县| 旌德县| 和平区| 平谷区| 阳新县| 潜江市| 民和| 安西县| 怀远县| 汉源县| 清苑县| 中牟县| 吴旗县| 温州市| 阳山县| 邻水| 宜良县| 陆良县| 望城县| 固镇县| 陈巴尔虎旗| 夏河县| 丰都县| 蛟河市| 攀枝花市| 逊克县| 武穴市| 乌苏市| 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