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學年第二學期五年級下冊信息科技教學計劃浙教版(2023)小學信息科技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一、指導思想以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指導,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開展信息科技教育教學活動。教學活動過程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學科特點,采取任務驅動方式,以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多嘗試,多思考,多運用,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信息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科技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科技手段的能力,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二、學生分析學生經過五年級上冊信息科技的學習,對算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利用自然語言、流程圖等方式描述簡單的算法問題,理解算法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除此之外,通過利用算法解決生活問題的案例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用算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為本學期學習分析控制系統以及系統中的計算打下基礎。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強烈的年齡階段,他們通常對觀、具體的教學內容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通過親手操作來獲得直接經驗。在信息科技課堂上,學生往往對能夠親自操作電腦探索軟件功能感到興奮。然而,他們的注意力也容易被相關因素分散,因此明確的學習且標和具體可行的操作任務對于維持他們的學習熱情至關重要。此外,學生在信息科技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上存在差異。一些手生可能在家庭或課外活動中已經接觸過電腦和互聯網,具備一定的基礎;而另一些學生則可能對此完全陌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到這種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指導的策略。三、教材分析教材知識體系結構分析:在本冊教材中以“過程與控制”模塊中的系統以及控制系統中的計算為主要學習內容。本冊從內容上來分可分為三單元,第一單元共有3課,響應課程標準“過程與控制”模塊的第二條要求“通過觀察身邊的真實案例,了解一個大的系統可以分解為幾個小的系統,一個系統也可以劃分出功能相對獨立的多個模塊”,是該模塊的起始學習內容。本單元以身邊的真實系統作為討論和研究的對象,經歷感知、了解和觀察分析系統的過程,形成“系統無處不在”的初步體驗和感受,了解系統的組成、特征以及觀察系統的基本方法,感受重要的系統在安全和自主可控等領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為學生學習“控制系統”做好基礎概念的鋪墊。第二單元共有5課,依據計算系統的結構邏輯,圍繞“輸入”和“輸出”兩大環節進行探究,將相對抽象的“計算”環節安排到第三單元“控制系統中的計算”進行學習。同時,考慮到控制系統結構分析的需要,在本單元敘述中將“計算”“反饋”等采用“黑箱”處理。在第一單元認識系統的基礎上,本單元探索的是控制系統的三個典型環節,進一步學習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般流程,鞏固計算系統中“輸入—計算—輸出”的基本模型,為后續深入學習“過程與控制”做好鋪墊。教材將生活與計算系統進行關聯,從“系統與環境交換信息”的視角來分析控制系統的三個典型環節,再以“自主可控”的思維來研究控制系統的功能與影響。本單元以“水壺燒水控制系統”為載體,分析其輸入、計算、輸出三個典型環節,構建對控制系統的初步認知;再借助生活中常見的控制系統案例,通過抽象與分析,探索系統的輸入、輸出部分,感受各種各樣的輸入、輸出類型,意識到控制系統中控制的合理使用對學習生活的重要意義。第三單元共有7課,響應課程標準“過程與控制”模塊的第一條要求,即“通過體驗和認識身邊的過程與控制。了解過程寫控制可以抽象為包含輸入、計算和驗出三個典型環節的系統”在前一單元認識控制系統以及驗人與輸出環節的基礎上。本單院進一步認識計算環節、由控制系統中的計算。計算機在控制醫經中的作用、認識春表計算和條件計算。認課循環結構以及面溫箱實驗等內容組成。控制系統中的計算類型較多。本單元酰取了較為基礎的查表計算和條件計算兩種類型。控制系統電的計算通常總是周而復始地反復執行。因此本單元將循環結構安排在計算環節中學習。介紹了循環結構以及計次與條件兩神具體的循環結構形式。單元末尾以恒溫箱實驗作為綜合性學習任務。讓學生綜合運用單元所學內容,經歷系統模型搭建、控制算法設計與程序驗證執行等活動過程。控制系統中的計筑在“身邊的算法”和“過程與控制”西個模塊的學習中都起到橋梁作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對控制系統中的計算以及算法的控制結構有比較完整的認識。四、教學目標1.學生能認識系統的普遍性與多樣性、整體性與目的性以及層次性等特征,能初步以系統的觀點觀察身邊的世界,發現大系統由小系統構成,發現身邊常見系統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運用系統與模塊的思想將問題分解成更小的子問題;了解自主可控的系統在解決安全問題時的重要性。2.學生能認識控制系統的重要作用,能發現有些系統存在著腧入、計算、輸出三個環節。通過獲得輸入數據,經過計算,產生輸出。從而實現系統的優化與控制:能對生活實例進行分析。升抽象出輸入、計算、輸出三個典型環節:在常見的控制系統(如電風扇控制系統、水壺燒水控制系統、空調控制系統等中,能快速找出“輸入”與“瑜出”。升能區分不同類型的數據。意識到控制系統對生產、生活的重要影響,并能在實驗中關注自主可控技術的應用。3.學生能意識到過程控制的核心是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計算,能說出常見的計算類型,能綜合運用順序、分支和須屬三種控制結構設計算法,能運用算法設計的基本方法來解決實服回題,并意識到自主可控系統在解決安全問題時的重要性4.通過學習,學生能用技程圖等方式描遠算法的順序、分支等基本拉制結構,能正確描述問題末解的算法:能根據學習棠到分析解決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算法時間邊年的高低,能利用流程圖、程序代碼財設計的算法進行驗證,對算法的價值和局限有一定的認識。5. 學生能在熱悉的情境中用算法解決問題,理解計算系統的輸入、計算、輸出三個環節,并根據問題的分解確定算法:能碎發現學習生活中的解決間題所蔬會的算法邏樣,意識到設計有此的算法可以解決復雜的問題,美注算法優劣,會比較不國算法的抗程市數。能利用算法特征、流程圖、計算機程序進行臉證:能利用算法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五、教學安排周 次日 期內 容課時安排12.23-2.25見面課:學習課堂常規及機房制度1課時22.26-3.1第1課 身邊的系統 (1課時)1課時33.4-3.8第2課 系統的構成 (1課時)1課時43.11-3.15第3課 觀察系統 (1課時)1課時53.18-3.22第4課 生活中的系統控制 (1課時)1課時63.25-3.29第5課 控制系統的三個環節 (1課時)1課時74.1-4.5(清明節)第6課 控制系統的輸入 (1課時)1課時 84.8-4.12第7課 控制系統的輸出 (1課時)1課時94.15-4.19第8課 體驗控制系統 (1課時)1課時104.22-4.26第9課 系統中的計算 (1課時)1課時114.29-5.3(勞動節)第10課 計算機在控制系統中的作用 (1課時)1課時125.6-5.12第11課 查表計算 (1課時)1課時135.13-5.19第12課 條件計算 (1課時)1課時145.20-5.26第13課 循環結構(一) (1課時)1課時155.27-6.2第14課 循環結構(二) (1課時)1課時166.3-6.9第15課 恒溫箱實驗 (1課時)1課時176.10-6.16復習與知識點回顧1課時186.17-6.23復習與知識點回顧1課時196.24-6.28期末測試1課時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建議1.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主要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每節課都根據教學內容來設置例子,如有關的生活實例或優秀的學生作品等,通過學習可以輕松完整地掌握新知識和把示例作品做出來,并在操作過程中可以不知不覺地學習一些操作技術與技巧。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操作的技巧。如根據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來組織學習,圍繞身邊的算法,結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經驗,從簡單到復雜逐步進行分析;建議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單元情境中的兩個驅動性問題分解成可操作的關鍵性問題進行探究。3.借助綜合情境,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尋找生活中算法的基本控制結構,分析簡單算法的執行過程與結果,通過流程4.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并把評價作為促進教與學的一種手段融入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5.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將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