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峽1.正面描繪三峽山高而陡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2、側面寫三峽山高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3、側面寫出三峽夏水流逝急速的句子: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4、表現三峽春冬之水清澈異常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5、概括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問題探究1第一段描寫三峽的山有什么特點 第二段寫水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山:連綿不斷(連),遮天蔽日(高);水:夏水大而急;都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補:第三段春冬之水:清(平靜))2、對三峽“水”的描寫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或作者有意將季節順序的錯置,為何先寫夏季之景?)不能;因為三峽之景主要是水景,對三峽水的描寫是按照水勢的漲落安排順序的,夏水最盛,水流大而急,最能體現三峽景象的壯觀;春冬之時江水平靜,秋季水少谷空。3、“良多趣味”的“趣”體現在哪里?(1)“綠潭”“倒影”“怪柏”等是靜景描寫,“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是動景描寫 ,體現了動靜結合之趣;(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是俯視,“絕巘多生怪柏”是仰視,體現了俯仰生姿之趣;(3)“素湍綠潭”體現了色彩相映之趣。(即:動靜結合,俯仰生姿,色彩相映之趣)4、文章最后一段寫了什么季節?從哪句可以看出?秋季;“晴初霜旦,林寒澗肅”5、第四段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 (側面描寫、引用的修辭)總結全文,渲染三峽秋季蕭瑟凄涼的氣氛,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也流露了作者的憂傷之情。6、全文用什么樣的寫作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借景抒情;通過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7.本文為什么先寫三峽的山,再寫水?因為三峽的山勢決定水勢,正是因為三峽山的陡峭,連綿不絕,山高峽深才造就了水的湍急,因此作者先寫三峽的山再寫水。8.為什么三峽適合建水電站?水流急,落差大,才適合建水電站。“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體現了三峽水流急,“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體現了三峽水落差大。9.第 4 段末尾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再次點明三峽之長,猿聲之哀。進一步渲染了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答謝中書書理解性默寫1、統領全文的語句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2、寫山水相映之美的語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3、寫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語句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4、寫晨昏景物變化之美的語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5、《答謝中書書》一文中感嘆世人追逐名利、無暇欣賞這奇山異水,從而曲折表現出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問題探究1. 《答謝中書書》所寫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結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統編課后思考探究)《答謝中書書》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凈,絢爛多彩,充滿無窮生機。結尾一句,含有三層言外之意:其一,康樂是“能與其奇者”,表現出作者對謝靈運的欽慕;其二,自謝靈運之后,不再有人能“與其奇”,惋惜于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其三,“我”是繼謝靈運之后又一“與其奇者”,為自己的審美情趣而自許,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2.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①將友人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②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3、“猿鳥亂鳴”一句中的“亂”字用得好,“沉鱗競躍”一句中的“競”字用得也好,請說一說好在哪里。“猿鳥亂鳴”一句中的“亂”字寫出了“鳴”的狀態,寫出了晨景熱烈歡躍的氣氛;“沉鱗競躍”一句中的“競”字寫出“躍”的狀態,魚兒爭相跳躍,靜中有動,寫出了熱鬧的氣氛。4. 請從視角轉換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的。“高峰入云,清流見底”一句寫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看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而后寫“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互相映襯,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5、“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結構上:總結前文,首尾呼應,將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內容上:是作者對美好的景物發出的感慨和展開的議論,突出山水之奇絕。6、“山川之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山川相映之美;色彩繽紛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7、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閑適自得之情。記承天寺夜游1.作者夜游的時間是______,地點是______,原因是______,同游者是______。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張懷民2.文中寫景的佳句是那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描繪出怎樣的意境?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月光比作水,寫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把月光下斑駁的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寫出了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描繪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4.閑人該如何理解?①蘇軾才華橫溢,胸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此時詩人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有名無實,所以自稱“閑人”(清閑) ②被貶后的憤懣。 ③自我排遣的的樂觀曠達。5.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符,該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月光并非夜夜明,竹柏并非處處有,但只要心胸曠達,自然美景處處可見,體現了作者被貶后自我排遣的的樂觀曠達 。6.文章并未直接敘述作者與張懷民的友誼,但字里行間卻可以看出兩人的親密無間,請找出相關的詞語加以分析。①“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②“懷民亦來寢”。 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③“相與步于中庭”。 理由:關系親密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運相同7.“懷民亦未寢”中“亦”能否去掉,為什么?不能,亦字說明懷民也沒有睡著,表明二人心意相通,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8.寫出有關描寫月影的古代詩句。舉頭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黃鶴樓問題過關1、首聯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作用是什么?a運用“仙人乘鶴歸去”的典故(神話傳說),起筆高遠,引出黃鶴樓,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容,并給黃鶴樓增添了神秘色彩;b虛實結合:神話傳說為虛寫,天空中悠悠的白云為實寫,虛中有實,撫今追昔,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逆料的感慨。2、詩歌中有兩個“空”字,請結合詩意進行分析第一個“空”字是只有的意思,表達了詩人鶴去樓空的無限感慨;第二個“空”字是空蕩蕩的意思,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逆料的感慨。兩個“空”字,詩人吊古傷今、無限悵惘之情昭然可見。3“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長江對岸的漢陽平野中那一棵棵蔥翠的樹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鸚鵡洲上,芳草如茵,長得非常茂盛。4、從煉字的角度賞析“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歷歷”是清晰分明的樣子,“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樣子; 使用“歷歷” 、“萋萋”這兩個疊詞,描繪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極其茂盛的景象。5.從寫作手法的角度來賞析“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尾聯運用情景交融。已是夕陽西下時分,詩人仍凝眸遠望,卻不知鄉關何處,只看到浩渺的江面上,煙霧升騰,一片凄迷,不禁愁緒滿懷。詩人由眼前景,觸發出濃濃的思鄉之情。7.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詩描寫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抒發了吊古懷鄉之情。8.《黃鶴樓》一詩是怎樣將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黃鶴樓》前兩聯,均是先寫神話傳說,再寫眼前景物的格局,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話傳說起筆,則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異色彩,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容。首聯從神話傳說落筆,起筆高遠,回到現實情境,又仿佛黃鶴從天而降一樣,神妙莫測,鬼斧天工。頷聯先寫黃鶴之杳然不見,在遠望天際,尋覓黃鶴蹤影之時,順勢轉換為對天際白云的描繪,轉換自然,毫無痕跡。從句中兩個“空”字,可以體會到詩人吊古傷今,無限悵惘的情感。9.同樣是寫樹和草,《黃鶴樓》與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相比,表達的情感卻有所不同,請結合相關語句分析。(4分)(此題不做背記,有助理解)示例:《黃鶴樓》中漂泊異鄉的詩人由長江對岸平野中清晰可見的樹木和鸚鵡洲上長勢旺盛的春草,想到了美好的家鄉,面對江上的煙波,已不知鄉關何處,不禁產生了滿懷愁緒。《錢塘湖春行》中詩人騎馬游春中看到早春西湖鶯燕爭搶的“暖樹”,綠毯般的“淺草”,一派蓬蓬勃勃的春意,詩人置身其間,產生喜悅之情。(共4分。“滿懷愁緒”“喜悅之情”,各1分;具體分析,各1分)使至塞上默寫過關1.詩中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表明內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2、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以壯麗的大漠風光來表達詩人孤寂、抑郁心情的語句: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3.詩中寫塞外奇特壯麗風光,被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的句子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4、同樣的邊塞風光,在不同的詩人筆下卻呈現出迥異的風采。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用“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寫出了邊塞的美麗,范仲淹在《漁家傲》中用“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描寫邊塞的悲涼,而王維的《使至塞上》卻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寫出了邊塞的壯美。詩詞賞析1.首聯敘述,交代了出使的路線和目的,頷聯實寫 邊塞春景,也寫出了作者抑郁孤寂 的感受。2.表明作者身份的字是“使”,表明此行目的的一個短語是 問邊表明這首詩寫的是塞外風光的詞有邊 居延 漢塞 胡天 大漠 蕭關 燕然3.本詩是一首邊塞詩,意境:雄渾、壯闊、孤寂、蒼涼4、賞析“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修辭、煉字、表現手法)修辭:運用比喻,詩人以“征蓬”,“歸雁”自比,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既言事又寫景,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孤寂、抑郁和飄零之感。煉字:“出”“入”生動地描繪出征蓬飛出漢塞,歸雁進入胡天的動態景物,與頸聯“直”“圓”描繪的靜態景物相結合,使畫面富有變化,意境深遠。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孤寂、抑郁和飄零之感。表現手法:運用對比,將“征蓬”與“歸雁”對比,“出漢塞”與“入胡天”對比,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孤寂、抑郁和飄零之感。5、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中有畫的特色(任選角度)這句詩有自然天成的色彩美:黃昏, 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一縷青煙直沖云霄,滔滔的黃河水,一直向遠處延伸,在天的盡頭掛著一輪如盤的紅日。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作的“詩中有畫”的特色 。煉字:這兩句的用詞非常傳神。“大”字寫出了沙漠的浩瀚無邊;“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長”字寫出了無邊無際的沙漠之上,黃河橫貫其間卻又渺無盡頭;“落”字寫出了一輪血紅的殘陽緩緩下落的動感。“直”字表現了孤煙的勁拔、堅毅之美;“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形象地寫了大漠雄渾、壯闊、孤寂、蒼涼的景象。6、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所展現的情景。并從表現手法角度加以分析。展現情景:黃昏, 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一縷青煙直沖云霄,滔滔的黃河水,一直向遠處延伸,在天的盡頭掛著一輪如盤的紅日。表現手法:襯托,用孤煙襯托大漠,用落日襯托長河,兩個畫面相互映襯,開闊鮮明,氣勢雄渾地寫出了塞外奇特的風光。7、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由于受排擠而孤寂、抑郁、飄零之感,以及看到大漠雄渾的景色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8、詩人是怎樣借邊關景色抒發內心情感的?大雁北歸,詩人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傳達出飄零之感以及抑郁孤寂的心情,詩人極目遠眺,見黃沙莽莽,無邊無際,孤煙升騰,落日渾圓,面對如此蒼茫雄渾之景,既驚奇又愉快,心胸也豁然開朗了。9、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單”指一輛車或車輛少,輕車簡從,寫出了詩人出使邊塞的行程中形單影只的狀況,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10、賞析“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用典:運用“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前方取得勝利,表達了詩人對都護、守邊將士的贊揚和對前線戰事的關心,也體現了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錢塘湖春行理解性默寫1、運用動態描寫,表現早春景象的句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2、運用靜態描寫,表現早春景象的句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3、流露作者情感的句子: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4、以敏銳細膩的觸筆,勾勒出花開草長、芳菲初展的早春盛景的句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5、最能表現西湖春景美不勝收和作者的喜愛和不舍之情的句子: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1、《錢塘湖春行》以 行 為線索,從 孤山寺 起,到白沙堤 終 ,以 春 為著眼點,寫出了自然界的美景,全詩抒發了詩人 對錢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 最愛 兩個字充分表現作者這種感情。2、首聯寫詩人行經孤山寺時看到的 水平云低 ,頷聯寫鶯燕爭春,頸聯寫花草鬧春(各用4個字作答)。3、全詩描繪了哪五幅景象。水平云低、早鶯爭春、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沒馬蹄4、從煉字的角度賞析“水面初平云腳低”。“平”字寫出了錢塘湖春水初漲,水面與兩岸齊平,視野開闊的景象;“低”字寫出湖面上空的白云低垂,似乎與湖面的波瀾連成一片。這兩個字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錢塘湖早春的特點。補: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水面初平云腳低”所展現的畫面。錢塘湖春水初漲,水面與兩岸齊平,視野開闊;湖面上空的白云低垂,似乎與湖面的波瀾連成一片。5、描繪“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展現的畫面。鶯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陽光中,幾只早鶯爭先恐后的飛到向陽的樹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誰家的新燕已經開始啄泥銜草,筑建新巢。6、“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兩個動詞很有表現力,請說說這兩個字的好處?“爭”和“啄”兩個動詞,極具動感,寫出了一幅早鶯爭向陽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場景,生動的展示了早春的勃勃生機。7、“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幾處”、“誰家”能換成“處處”、“家家”嗎,為什么?“幾處”、“誰家”照應“早鶯”、“新燕”,說明早鶯尚少,新燕不多,體現錢塘湖初春季節的特點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為“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了。補:從修辭角度角度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運用對偶、擬人的修辭方法,寫出了初春早鶯春燕活靈活現的情態,描繪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8、“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把春的情態描摹得嫵媚動人,生機勃勃,試品一品其妙處。“亂花”、“淺草”寫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嫵媚動人;又以“漸欲”、“才能”描繪了春的發展變化,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補:從煉字角度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亂”字形象地描繪出春天亂花初放,但未繽紛的景象;“淺”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初春小草剛剛抽出嫩芽的情態,突出春草生機盎然的特點。9、尾聯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表達方式: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留白),表現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言有盡而意無窮。10、詩歌的思想感情? 全詩抒發了詩人 對錢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11、找出詩中體現初春特點的詞語(任選)兩個,并加以分析。“初平”寫出了春水新漲,幾與岸平的情景。“幾處”“誰家”表現飛鳥不多,候鳥還未從南方返回。“早鶯”“新燕”剛剛從南方飛回。“漸”寫出了野花漸開漸多的情態。“淺草”“才能”表現了草剛萌發的情形。12、頷聯和頸聯從動植物的變化描寫季節特征,用詞準確而精巧,從中找出一處并進行品析。例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爭”和“啄”兩個動詞,極具動感,寫出了一幅早鶯爭向陽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場景,生動的展示了早春的勃勃生機。例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的“亂”字形象地描繪出春天亂花初放,但未繽紛的景象;“淺”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初春小草剛剛抽出嫩芽的情態,突出春草生機盎然的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