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節 運輸作用學習目標1.說出植物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以及莖運輸有機物的部位。2.識別導管和篩管在莖結構內的部位,辨認導管和篩管的結構特征。◎學習重點:說明導管和篩管的結構特征及其功能。評價任務通過探究任務驅動一、二完成本課時重點的學習。【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水分和無機鹽在木質部中運輸 自學課本,分析“觀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兩組實驗操作的不同之處是 。 2.通過上述實驗,我們知道運輸水分與無機鹽的結構是 ,位于莖的 內。 知識點二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在韌皮部中運輸 1.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一部分用于 ,一部分儲藏起來。根部所需要的有機物來自 。 2.請同學們觀察課本圖5-22“枝瘤”,對樹皮環割后,在傷口的上方形成了枝瘤,說明了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 ,且位于樹皮內,運輸方向是由 到 。 知識點三 導管和篩管構成植物體的運輸通道 1.植物的莖內有輸導作用的結構: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是導管,位于木質部內;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 ,位于韌皮部內,該結構是 的一部分。 2.導管由許多管狀的 連接而成,均是死細胞;篩管細胞是長形的 ,兩個篩管細胞之間的橫壁形成篩板,上面有 。【答案】知識點一1.甲剝掉樹皮,乙不做處理2.導管 木質部知識點二1.維持生命活動 葉2.篩管 上 下知識點三1.篩管 樹皮2.導管細胞 活細胞 篩孔【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觀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情景呈現】將帶葉的楊樹枝條下端浸入盛有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放在溫暖處陽光下照射1小時后取出,將浮色沖洗干凈,然后仔細觀察葉片,會發現葉的葉脈被染紅了;再橫向、縱向將枝條切開,發現莖的木質部被染紅。【合作探究】1.莖內部分結構被染紅的事實說明了什么問題 2.說出水分從瓶中到達葉片的途徑。3.選擇楊樹枝條時,一定要選擇帶葉的嗎 說明原因。·學習小助手·這個實驗現象不是很明顯,因為植物顏色較深,如果條件允許,可用顏色較淺的植物代替。任務驅動二 探究有機物的運輸【情景呈現】科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有機物在植物莖中的運輸途徑,設計了以下實驗:把一棵小樹的樹干上的樹皮進行了“環割實驗”。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發現:①樹枝切口上方形成了節瘤,切口下方無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縮;②切口上方枝條上的綠葉還能繼續成活;③植物的根部漸漸萎縮。【合作探究】1.試解釋切口上方形成瘤狀物的原因。2.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斷莖運輸有機物的部位。3.請同學們分析“樹怕傷皮,不怕傷心”的說法。【答案】任務驅動一1.說明了莖內有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通道,而且起主要作用的結構是莖內的木質部,水和無機鹽運輸的方向是自下而上。2.水分的運輸途徑:瓶中的水→莖的木質部→葉片。3.最好是選擇帶葉的枝條,帶葉的枝條蒸騰作用旺盛,效果比較明顯。任務驅動二1.葉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由上向下運輸的途徑被阻斷,使有機物在切口上方積累。2.根據實驗現象可以推斷莖運輸有機物的部位在樹皮。3.樹皮中有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損傷后,根部得不到有機物,會導致樹死亡;而空心只是空去木質部的一部分,還有其他的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所以不會影響葉等器官得到水分。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