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5章 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節 光合作用第1課時學習目標1.解釋柳苗生長之謎,描述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2.嘗試完成“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操作。3.制訂實驗計劃,嘗試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學習重點:嘗試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評價任務通過探究任務驅動一、二完成本課時重點的學習。【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 科學家 實驗過程或結果 實驗結論海爾蒙特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澆灌,柳苗由2.3 kg增重至76.8 kg;90 kg干土減重57 g 柳樹的增重來自水普利斯特利 1771年 鐘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將小鼠與植物同時放入密封的鐘罩內,小鼠生活正常 植物能“凈化”空氣英格豪斯 1779年 植物的綠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光的重要作用瑟訥比埃 1782年 光照時,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索緒爾 1804年 植物在光下還要消耗水 —薩克斯 1864年 綠葉經黑暗、光照、遮蓋、碘蒸氣處理,見光部分顯示深藍色 產物是有機物對點自測1.海爾蒙特通過柳苗栽培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 )A.植物生長需要的物質從何而來B.水里有什么養料C.氧氣從何而來D.無機鹽是怎樣吸收的2.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說明 ( )A.光合作用可能在葉綠體中進行B.氧氣是由葉綠體產生的C.植物可以凈化空氣D.光合作用需要光知識點二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和條件 1.在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中,經過部分遮光處理的綠葉遇碘液后, 部分呈深藍色, 部分不變色,表明綠葉合成淀粉需要 。由此可見, 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2.在檢驗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實驗中,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后發生了復燃現象,此現象說明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3.請將驗證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的實驗現象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植物 用碘液檢驗葉片的結果綠色部分 白色部分銀邊翠銀邊天竺葵彩葉草4.檢驗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實驗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環境中的 。第一套實驗裝置里面不存在二氧化碳,結果葉片沒有產生 ,而第二套裝置中有二氧化碳,則葉片中產生了淀粉,這說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對點自測3.小李穿的白褲子被綠色的菠菜弄臟,將褲子上的綠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 ( )A.普通洗衣粉 B.肥皂水C.沸水 D.酒精4.某同學為探究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組別 植物 葉片數量/片 光照的顏色 溫度/℃甲 天竺葵 2 紅 22乙 天竺葵 2 綠 12該實驗設計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 )A.兩組的溫度應相同B.兩組光照的顏色應相同C.兩組葉片的數量應不同D.兩組選用的植物應不同5.某班同學在實驗基地種植了馬鈴薯,收獲時發現個別塊莖露出地面的部分變綠了。下列對此作出的解釋,合理的是 ( )A.葉片中的葉綠素隨淀粉運輸至此B.露出地面的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形成葉綠素C.塊莖變綠與光下形成葉綠素有關D.塊莖中的淀粉是由綠色部分產生的【答案】知識點一對點自測1.A 2.C知識點二1.見光 遮光 光 淀粉 光3.植物 用碘液檢驗葉片的結果綠色部分 白色部分銀邊翠 變藍 不變色銀邊天竺葵 變藍 不變色彩葉草 變藍 不變色4.二氧化碳 淀粉 二氧化碳對點自測3.D 4.A 5.C【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情景呈現】下圖是“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過程示意圖。【合作探究】1.實驗前,把實驗用的植物放在黑暗中,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2.該實驗的變量是什么 3.在脫去葉綠素的過程中,需要將葉片放在酒精中進行水浴加熱,這樣做的原因是 4.用碘液染色后的葉片顏色發生怎樣的變化 這種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任務驅動二 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情景呈現】下圖是一個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天竺葵放在黑暗處足夠長的時間;②將錐形瓶、藥品、橡皮塞、枝條等按圖示裝置連接固定好,靜置5分鐘時間;③光照2~3 h,取下葉片A和B,并用酒精溶液進行褪色處理、清洗;④用碘液分別檢驗A、B葉片,觀察現象。 【合作探究】1.B的作用是為了與A做對照,應該如何設計裝置 步驟④用碘液分別檢驗A、B葉片,觀察到兩葉片均變成藍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任務驅動一1.將葉內的淀粉運走耗盡。2.光照。3.酒精的燃點很低,而葉綠素能溶解于酒精中。4.用碘液染色后,葉片遮光部分不變藍,未遮光部分變藍,由此證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任務驅動二1.B的作用是為了與A做對照,在B中應加入與A等量的清水。2.氫氧化鈉溶液太少,不能完全消耗二氧化碳(或裝置的氣密性不好,外界空氣進入)。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