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看新聞 記大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目標:(1) 學生能夠了解新聞的基本概念、特點和傳播途徑,認識到新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學生學會關注新聞事件,并能通過繪畫、文字等方式記錄下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事件。2. 過程與方法目標:(1) 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學生能夠主動探索新聞的特點和價值,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2) 在創作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發揮個性,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學生通過關注新聞事件,培養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熱點的習慣,增強社會責任感。(2)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體驗到藝術創作的樂趣和成就感,激發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二、教學重點1. 引導學生了解新聞的基本概念、特點和傳播途徑,培養學生關注新聞的習慣。2. 教授學生關注新聞事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通過繪畫、文字等方式記錄新聞事件。三、教學難點1. 如何引導學生將新聞事件與藝術創作相結合,使作品既具有新聞性又具有藝術性。2. 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新聞報道的基本要素和寫作方法,并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四、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5分鐘)1. 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新聞視頻,讓學生觀看并思考:這段視頻報道了什么事件?它有什么特點?通過直觀的視頻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2.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并總結新聞的特點:真實性、時效性、客觀性、公正性等。同時,強調新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 教師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看新聞 記大事》,并簡要介紹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目標。(二) 講授新課(20分鐘)1. 教師展示幾則不同類型的新聞圖片和文字報道,讓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新聞圖片和文字報道分別報道了什么事件?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通過具體的新聞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新聞的基本概念、特點和傳播途徑。2. 教師結合新聞圖片和文字報道講解新聞的基本概念、特點和傳播途徑。例如,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具有真實性、時效性、客觀性、公正性等特點;新聞可以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途徑進行傳播。同時,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注新聞事件并學會辨別新聞的真偽和價值。3. 教師展示一份新聞報道的寫作模板,讓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份新聞報道包含了哪些要素?它們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是什么?通過具體的新聞報道模板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新聞報道的基本要素和寫作方法。4.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關注新聞事件的方法和技巧:及時獲取新聞信息、辨別新聞真偽和價值、選擇有意義的新聞事件進行關注等。同時,強調在關注新聞事件時要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不偏聽偏信不傳播虛假信息。(三) 實踐操作1.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每個小組共同完成一份新聞報道。2. 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新聞報道模板和關注新聞事件的方法進行實踐操作。3. 學生在完成作品后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和互評。(四) 展示與評價各小組選出代表將本組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觀看。通過展示和交流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創作成果和特點并從中獲得靈感和啟示。教師總結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