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07力 重力 彈力 摩擦力中考考點分析 本章是中考力學的核心內容.考點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理解重力、彈力的概念,能夠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相關的物理現象;(2)用力的示意圖描述力;(3)探究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大小與彈簧伸長量之間的規律、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力知識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中考考查的特點是: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考查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有關力的試題主要以填空、選擇、作圖、簡答、實驗探究和分析應用等題型出現.【母題1】(真題來源:煙臺)踢足球是很多同學喜歡的體育活動之一,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員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飛行時,受到重力和腳的踢力B.運動員踢足球時腳會有疼痛感,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守門員抱住飛向球門的足球,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D.只要運動員對足球施加大小相同的力,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分析】(1)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4)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解答】解:、足球離開運動員的腳后還會向前飛行,是因為足球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但不再受腳的踢力;足球始終受到重力的作用,故錯誤;、運動員踢足球時,腳對球有力的作用,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球也會給腳一個力,腳會感到疼,故正確;、守門員抱住了飛向門框的足球,足球由運動變為靜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錯誤;、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施加力的大小相同時,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錯誤。故選:。【名師點評】 此題考查了物體受力分析、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綜合性較強,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歸類。【母題2】(真題來源:鄂州)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同學們課后開始聯想一些生活中與物理相關的情景。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在世界級比賽中,我國運動員基本包攬所有乒乓球項目的金牌,為國爭光,揚我國威。關于乒乓球比賽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擊球時,球拍對球的力只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B.擊球時,球拍對球的力只改變了球的形狀C.擊球時,球拍對球的力同時改變了球的形狀和球的運動狀態D.擊球時,球拍對球有力的作用,球對球拍沒有力的作用【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生形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生變化、運動方向發生變化;(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擊球時,球拍對球的力不僅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還使球發生的形變,故錯誤、正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擊球時,球拍對球有力的作用,球對球拍也有力的作用,故錯誤。故選:。【名師點評】 本題考查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難度不大,屬于基礎知識。【解法技巧】 ①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單獨存在;②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兩個力既是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注意:①不要誤認為不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能產生力的作用。②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且相互作用的兩個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1.(真題來源:北海二模)如圖所示,四個力中的一個與其它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 B.C. D.【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生形變;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解答】解:、球拍對乒乓球的力改變了乒乓球的運動方向,即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斧頭對木柴的力,使木柴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手對彈簧的拉力,使彈簧變長,彈簧的形狀發生變化;、瓶子對海綿的力使海綿凹陷,海綿的形狀發生變化。可見項中的力與其它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符合題意。故選:。2.(真題來源:奉化區模擬)2022年2月6日晚,中國女足逆轉韓國,奪得亞洲杯冠軍!如圖為隊員唐佳麗射門的瞬間,與此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球離開腳后還能繼續前進是由于慣性的作用B.球在場上滾動時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C.球的運動方向主要受腳對球施加的力的大小決定D.踢球時,球受到腳的作用力,腳也受到球的作用力【分析】(1)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不是力;(2)二力平衡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3)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4)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踢出去的足球繼續滾動,是因為足球具有慣性,而不能說是由于慣性的作用,故錯誤;、球在場上滾動時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錯誤;、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腳對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錯誤。、踢球時,球受到腳的作用力,腳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故正確。故選:。3.(真題來源:藤縣一模)下列過程,力的作用效果不屬于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是 A.用力將實心球擲出B.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C.滾動的足球受阻力緩緩停下D.籃球受重力從籃筐內豎直下落【分析】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解答】解:.用力將實心球擲出,實心球由靜止變為運動,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故不符合題意;.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在力的作用下橡皮泥的形狀發生了改變,故符合題意;.滾動的足球受阻力緩緩停下,足球在阻力的作用下由運動變為靜止,屬于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故不符合題意;.籃球受重力從籃筐內豎直下落,下落過程中籃球的速度變大,屬于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故不符合題意。故選:。【母題1】(真題來源:陜西)同學們在學完彈簧測力計的相關知識后,自制了一個“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不掛重物時下端對應位置標為零刻度線:掛重物時,下端對應位置標為;將這段距離等分為20格,每格表示。用此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時,發現測量值不準確。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同學們探究了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外力的關系。他們利用規格為的螺母若干、刻度尺、橡皮筋、白板等進行了實驗探究。不掛重物時,使橡皮筋下端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齊;掛不同重物時,橡皮筋下端對應不同的刻度值,作出標記,如圖所示。(1)螺母掛在橡皮筋下靜止時,受到橡皮筋的拉力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它受到的重力。(2)同學們在橡皮筋下依次掛上個數不等的螺母,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試驗次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螺母個數個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螺母總重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刻度尺讀數 0 5.0 11.0 20.0 30.0 45.0 60.0 75.0 90.0 110.0 133.0 158.0①分析實驗數據可初步得出:橡皮筋下所掛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長越 。②進一步分析數據發現:每增加1個螺母時,刻度尺讀數的變化量總體上是不同的,但中間有部分讀數的變化量是相同的。若靜止時橡皮筋下端對應刻度尺的處,推測橡皮筋下所掛的物體重約為 (結果保留兩位小數);若掛另一重物,靜止時橡皮筋下端對應刻度尺的處,此時 (選填“能”或“不能” 確定此物體的重。(3)同學們根據實驗數據,用此橡皮筋重新制作一個刻度均勻的測力計,橡皮筋上端和刻度尺的位置保持不變。若使測力計的量程最大,零刻度線應標在刻度尺的 刻度處,此測力計的最大量程為 。(4)同學們更換不同的橡皮筋進行探究,發現其它橡皮筋的特點均與此相似,他們由此總結出,若要用橡皮筋制作測力計,受橡皮筋材料影響,刻度均勻部分可測量范圍 ,整體上測量不準確,所以橡皮筋不適合做測力計。【分析】(1)螺母靜止,受到橡皮筋的拉力和它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橡皮筋下所掛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長越長,且在第5次到第8次實驗中,橡皮筋的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在其他次數實驗中,二者沒有精確的數量關系;(3)在第5次到第8次實驗中,橡皮筋的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要用此橡皮筋制作一個刻度均勻的測力計,精確的測量范圍應在其伸長量為到之間,測力范圍為;(4)用橡皮筋制作測力計,受橡皮筋材料影響,刻度均勻部分可測量范圍小,整體上測量不準確,所以橡皮筋不適合做測力計。【解答】解:(1)螺母靜止,受到橡皮筋的拉力和它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橡皮筋下所掛重物越重,橡皮筋所受拉力越大,刻度尺讀數越大,即橡皮筋的伸長越長;在第5次到第8次實驗中,橡皮筋的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設橡皮筋所受拉力為時,刻度尺的示數為,則有:,即:,解得:;在其他次數實驗中,橡皮筋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沒有精確的數量關系,若靜止時橡皮筋下端對應刻度尺的處時,并不能確定此時對應的物體重;(3)在第5次到第8次實驗中,橡皮筋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成正比,要用此橡皮筋制作一個刻度均勻的測力計,精確的測量范圍應在其伸長量為到之間,測力范圍為;(4)用橡皮筋制作測力計,受橡皮筋材料影響,刻度均勻部分可測量范圍小,整體上測量不準確,所以橡皮筋不適合做測力計。故答案為:(1)等于;(2)長;0.33;不能;(3)30.0;;(4)小。【名師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要求學生能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難度適中。【母題2】(真題來源:揚州)利用一根長橡皮筋自制簡易測力計,裝置如圖1所示,在制作測力計刻度面板時,小明和小華的方法不同。小明:在回形針上掛6個的鉤碼,記下指針靜止時的位置,等分刻度,畫出的刻度線如圖2所示。小華:在回形針上每次加掛一個的鉤碼,分別記下指針靜止時的位置,畫出相應的刻度線如圖3所示。(1)實際操作后發現兩人的刻線并不完全重合,你認為圖 3 的刻度較準確;若采用小明的測力計測力,讀數為,則測量值 真實值。(2)小華想在原有刻度基礎上進一步畫出分度值是的刻線,但未找到的鉤碼。他注意到拉力越大,橡皮筋形變 ,于是想通過探尋形變與拉力的定量關系進行細分刻度。他測量了每根刻線到零刻線的距離,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拉力 0.5 1.0 1.5 2.0 2.5 3.0刻線到零刻線的距離 1.00 2.20 3.60 5.20 7.00 9.00他在坐標紙上畫出對應的圖像如圖4所示,請你利用圖像信息在圖5中標出力對應的刻度線。(3)小華將鉤碼逐個取下,測量每次指針到零刻線的距離,畫出拉力逐漸減小過程的圖像,如圖6中圖線②所示,與拉力逐漸增大過程的圖線①不重合。若用此測力計連續不間斷測量兩個大小不等的拉力(小于,為使測量準確,請針對此橡皮筋的特性提出操作要求。 。【分析】(1)當拉橡皮筋的力在其彈性限度內,拉力與其形變量成正比,刻度是均勻的,不在彈性限度內,拉力與形變量不成正比,則刻度是不均勻的;對比圖2、圖3即可判斷測量值小于真實值;(2)根據實際測量可知,拉力越大,橡皮筋的形變量越大;從圖4中找到的力對應的刻度,即可標記在圖5中;(3)為使測量準確,橡皮筋的彈性足夠高,以致于在測量范圍內不超過其彈性限度。【解答】解:(1)根據小華的實際測量可知,該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故小明利用平均法等分刻度是不合理的;由圖2和圖3對比可知,小明的在實際值的下方,即小于真實值;(2)根據小華的實際測量可知,拉力越大,橡皮筋的形變量越大;由圖4的曲線可知,對應的刻度為,所以圖5標記為:;(3)先測小的拉力,后測大的拉力。故答案為:(1)3;小于;(2)越大;見解析;(3)先測小的拉力,后測大的拉力。【名師點評】 本題考查探究彈簧測力計原理的實驗,掌握在彈性限度內,拉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法技巧】 ①首先要明確常見的彈力有:拉力、壓力、支持力。②然后確定該彈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分別是哪一個。③根據彈力的概念可知,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是施力物體,另一個則為受力物體。2.(真題來源:安順模擬)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兩根原長都為、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如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和橡皮筋伸長量△,根據多組測量數據作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1)橡皮筋下懸掛鉤碼時,橡皮筋伸長,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 。(2)當在橡皮筋下懸掛重力為的物體時,橡皮筋的伸長量為 。(3)分別用這兩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圖丙所示的兩個測力計,它們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則用橡皮筋 (選填“”或“” 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較高。(4)若將本實驗中、兩根橡皮筋并聯起來代替彈簧測力計,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為他們用同一小桶分別盛滿了兩種液體,用橡皮筋測力計分別測出液體和小桶的總重力,兩次橡皮筋測力計的示數及對應液體的密度如表所示,則該密度計的零刻度線應標記在橡皮筋測力計劃度板上 的位置。取液體種類 酒精 植物油橡皮脂制力計的示數 2.6 2.7液體密度 0.8 0.9【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2)根據圖乙分別找出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的函數關系式,根據函數關系式作答;(3)根據受同樣的力(在測量范圍內)伸長量大的,測量精確高;(4)根據液體的重力公式,可以寫出酒精和植物油兩種液體的關系式,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液體的重力和桶的重力之和,求出桶的重力即可。【解答】解:(1)橡皮筋下懸掛鉤碼時,對橡皮筋產生拉力,橡皮筋會變長,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發生了形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2)由圖乙知,橡皮筋在受到拉力不大于的情況下,橡皮筋伸長量△與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變化關系為一條直線,說明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拉力成正比關系,即△,由圖知,當,△,代入數據得,在橡皮筋上懸掛重力為的物體時,橡皮筋的伸長量為:△;(3)由圖乙知,在測量范圍為內,如時,用橡皮筋制成的彈簧測力計伸長,而用橡皮筋制成的彈簧測力計伸長,所以,用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精確程度高;(4)液體的重力為,測量液體密度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測量酒精時,①,測量植物油時,②,將①②兩式聯立,解方程組的,該密度計的零刻度應標記在橡皮筋測力計刻度板的位置。故答案為:(1)改變物體的形狀;(2)12;(3);(4)1.8。2.(真題來源:碑林區校級模擬)小明彎曲手中的鋼鋸片,感覺到彈力大小與鋼鋸片的彎曲程度有關,他猜想,彈力大小可能還跟鋼鋸片的長度有關。于是,他和同學合作進行了探究。如圖甲所示,將鋼鋸片夾在厚書內,伸出的長度(簡稱長度)用表示;鋼鋸片的形變量(彎曲程度)用末端偏移量表示,鋼鋸片彈力用表示,其大小等于測力計的讀數。實驗數據如表: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 8 9 10長度 15 20 25 25 25 25 25 25 25 25形變量 2 2 1 2 3 4 5 6 7 8彈力 0.48 0.22 0.06 0.12 0.18 0.24 0.30 0.39 0.51 0.66(1)由第 次實驗數據分析可知,在形變量一定時,鋼鋸片中彈力隨長度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減小” 。(2)由第次實驗數據分析,可得該情況下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式為 。(3)請用表中鋼鋸片長度為時的數據,在圖乙中畫出彈力跟形變量關系的圖像。(4)分析圖像,進一步歸納可得結論 。(5)鋼鋸條產生的彈力還可能與 有關。【分析】(1)研究彈力與鋼鋸片長度的關系,必須控制鋼鋸片的形變量一定,分析相應的數據,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2)分析次實驗數據,控制的是鋼鋸片的長度,分析數據就可以得出彈力跟形變量的關系;(3)根據和的值,采用描點法就會繪制出圖象;(4)由圖象分析鋼片產生的彈力與鋼鋸片形變量之間的定性關系;(5)鋼鋸片的厚度、長度、形變量都會影響鋼鋸片彈力大小。【解答】解:(1)由第1、2、4次實驗數據的分析可知,在形變量一定時,鋼鋸片的彈力隨長度的增大而減小;(2)由第次實驗數據分析可知,鋼鋸片在長度為時,鋼鋸片的形變量每增大,彈力每增加,由此可見:鋼鋸片在長度一定時,彈力跟形變量成正比,則其關系式為:。(3)橫坐標對應形變量,縱坐標對應彈力,利用描點法繪制圖象,見下圖;(4)由圖象可以進一步看出在形變量時,彈力與成正比,時,彈力與不成正比;(5)鋼鋸片的彈力可能還與鋼鋸片的厚度有關。故答案為:(1)1、2、4;減小;(2);(3)如上圖:(4)時,彈力與成正比,時,彈力與不成正比;(5)鋼鋸片的厚度。3.(真題來源:東莞市模擬)小華在課外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跟拉力的變化關系,記錄了相應實驗數據如下表:彈簧下方所掛鉤嗎質量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指針的位置 2 3 4 5 6 7 7.5 7.5(1)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 ;(2)如圖甲,小華利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別盛滿四種液體,用該彈簧測力計稱出液體和小桶的總重力,記錄的部分數據在下表中。液體種類 酒精 水 鹽水 蜂蜜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6 2.8 3.0①通過分析比較此表,小華推測在液體密度與彈簧測力計示數之間有一定的規律,在如圖乙所示的圖像中能正確反映這一規律的圖像是 ;②若酒精的密度為,試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計算出鹽水的密度為 ,小桶的重為 ,若查到蜂蜜的密度為,則上表空格中數據應為 。(3)小華又利用該彈簧測力計及小桶,將彈簧測力計改裝成可以直接讀取液體密度的彈簧密度計,該彈簧密度計能測到液體密度的最大值為 ,利用現有的長度刻度線作為該“密度秤”的刻度線,則該“密度秤”的分度值是 ;小華想增大該“密度秤”的量程,在不更換彈簧的前提下,你的辦法是 。【分析】(1)從所給數據看:彈簧原長,在物體的質量為以內,鉤碼拉力增加彈簧的伸長量也增加,且成正比;(2)①題中給出的是總重力與液體密度的圖像,對于不同的液體,在體積相同時,與液體密度是一正比例函數;②根據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式,將彈簧秤示數代入,便可以求出液體密度;(3)①明確小桶的重,便可確定彈簧秤的零刻度線位置,再利用表達式求出當彈簧秤示數為時液體的密度,即可進行標注;②根據測力計對應的格數,結合量“密度秤”程,判斷出該“密度秤”的分度值;⑤根據測量原理分析增大量程的方法。【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在所掛物體質量在的范圍內,彈簧的長度隨物體質量的增大而增加,且成正比;當物體的質量超過后,不再有此規律,即: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①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液體的密度越大,測得液體和小桶的總重力越大,且不裝入液體時,測力計的示數不為0(此時測力計測空桶的重);結合圖乙中的圖像可知,只有圖像符合題意,故選。②由表格中數據知,稱出酒精和小桶的總重力為,則,即①稱出水和小桶的總重力為,則,即②②①解得:;;稱出鹽水和小桶的總重力為,則,即③解得:;若小桶中盛滿蜂蜜,;小桶中盛滿蜂蜜時總重力:;(4)當桶內不加液體時,即相當于液體密度為0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桶的重力,將彈簧測力計上刻度線延長,并標記為;彈簧測力計的最大示數為,代入關系式,即:,解得最大刻度處所對應的液體密度:,將彈簧測力計上刻度線延長,并標記為;所以,該彈簧密度計的量程為。由圖可知:之間有16個格,故該“密度秤”的分度值是:;在測力計刻度一定的情況下,減小桶的質量,可增大該秤的稱量范圍。故答案為:(1)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2)①;②1.2;1.8;3.2;③3.2;0.2;減小桶的質量。【母題1】(真題來源:哈爾濱)下列估算合理的是 A.兩個雞蛋的重力約為 B.人的正常體溫約為C.光的傳播速度約為 D.人體的安全電壓約為【分析】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解答】解:、兩個雞蛋的重力約為,符合實際,故合理;、人的正常體溫約為,故不合理;、光的傳播速度約為,故不合理;、人體的安全電壓為不超過,故不合理。故選:。【名師點評】 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理量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找出符合實際的選項即可。【母題2】(真題來源:德陽)下列一些物理數據,說法合理的是 A.一位初中學生身高大約是B.一本物理課本質量大約是C.我們騎自行車的速度一般是D.一個成年人的體重大約是【分析】首先要對題目中涉及的物體長度有個初步的了解,根據對生活實際了了解,選出符合生活實際的選項即可。【解答】解:、初中學生的身高大約是,即,符合實際,故正確;、一本物理課本質量大約是,故錯誤;、我們開汽車的速度一般是,自行車的速度一般是,故錯誤;、一個成年人的體重大約是,故錯誤;故選:。【名師點評】 本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體長度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可解答。【解法技巧】 ①首先明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②然后結合生活應用實例知道“重錘線”和“水平儀”的工作原理。如,建筑工地上,工人師傅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而制作的重錘線可以檢查砌墻的墻面是否豎直;利用直角尺與重錘線配合還可以檢查物體表面是否水平等。1.(真題來源:壽光市校級模擬)下列數據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A.每層教學樓高約7米B.人正常步行速度1.1m/sC.中學生所受重力約為100ND.人正常體溫約是37.8℃【分析】估測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規律、物理常數和常識對物理量的數值、數量級進行快速計算以及對取值范圍合理估測的方法,這就要求同學們要學會從生活體驗中理解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并且能將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用于對生活現象和生活常識的簡單解釋。【解答】解:A.學校的教學樓每層的高度約為3m,故A錯誤;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約為1.1m/s,故B正確。C.中學生的質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約500N,故C錯誤。D.人體正常體溫約為37℃,變化幅度不大,故D錯誤。故選B。2.(真題來源:撫順模擬)下列關于中學生的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A.身高約為B.體重約為C.上學步行時速度約為D.體溫約為【分析】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解答】解:、中學生身高約為,故錯誤;、中學生體重約為,故錯誤;、中學生步行的速度約為,故錯誤;、中學生體溫約為,符合實際,故正確。故選:。3.(真題來源:湖里區校級模擬)科學家經常用估算的方法來獲得事物的有關信息。下面是小明的一些估算值,你認為符合實際的是 A.一張紙的厚度約為 1B.一個成年人正常步行時的速度約為 5C.一個初中生所受重力約為 500D.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 0.5【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符合實際的是哪一個。【解答】解:.人的頭發的直徑在左右,一張紙的厚度與此差不多,在左右,故不符合實際;.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不符合實際;.初中生的質量在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約為,故符合實際;.10個雞蛋的質量大約1斤,而1斤,所以一個雞蛋的質量在左右,故不符合實際。故選:。【母題1】(真題來源:鹽城)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關系”的實驗中,下列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A.木塊由平放改為側放 B.將木塊換成鐵塊C.增大對木塊的拉力 D.在木塊上加砝碼【分析】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解答】解: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關系”的實驗中,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實驗中需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變壓力的大小;、木塊由平放改為側放,改變了接觸面積的大小,沒有改變壓力大小,故錯誤;、將木塊換成鐵塊,壓力大小發生了變化,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也發生了改變,故錯誤;、增大對木塊的拉力不會改變壓力的大小,故錯誤;、在木塊上加砝碼,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了壓力的大小,故正確。故選:。【名師點評】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此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和控制變量法的應用。【母題2】(真題來源:遂寧)某興趣小組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用同一木塊分別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實驗。(1)甲、乙、丙三次實驗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木塊,根據二力平衡知識,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大小 (選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2)通過對比甲、乙兩次實驗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通過對比 兩次實驗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4)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甲圖實驗裝置繼續探究滑動摩擦力與速度的關系,改變木塊的速度,進行實驗,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運動速度 0.2 0.3 0.4 0.5測力計的示數 1.2 1.2 1.2 1.2分析實驗數據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 (選填“有關”或“無關” 。(5)小組交流討論時發現:在實驗中很難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于是小偉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實驗裝置,該裝置的優點是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 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分析】(1)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3)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實驗中要采用控制變量法;(4)從數據中觀察速度的大小是否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構成了影響,從而進行判斷;(5)根據丁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可知,相對于地面靜止,根據力的平衡分析。【解答】解:(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據二力平衡知識,可知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3)由圖可知,在壓力一定,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時,彈簧測力計示數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故需要對比甲、丙;(4)從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四次實驗中木塊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大,而拉力的大小卻始終不變,因此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的速度無關;(5)丁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相對于地面靜止,受到摩擦力和測力計的拉力為一對平衡力,故該裝置的優點是不需要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故答案為:(1)等于;(3)甲、丙;(4)無關;(5)不需要。【名師點評】 本題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考查實驗原理及控制變量法的運用,體現了對過程和方法的考查。【解法技巧】 ①將摩擦力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根據實例中所涉及摩擦的具體情況,可分析出摩擦力對我們有利還是有害.②根據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來判斷增大有益摩擦或減小有害摩擦所采用的措施。1.(真題來源:湘潭縣校級模擬)去年冬天我國部分地區又遭遇了低溫雨雪天氣,對此,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霧凇是水蒸氣的凝固現象B.路面結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為車輪與冰面間的摩擦力太小C.公路冰面上撒鹽是利用降低熔點的方法來使冰熔化D.竹子被冰雪壓“彎了腰”,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分析】(1)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叫做凝華,凝華放熱;(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晶體的熔點由于雜質的存在或外界壓強的變化而變化,含有雜質、外加壓強變大,都會使晶體的熔點降低;(4)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變物體的形狀,二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解答】解:、霧凇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小冰晶,屬于凝華現象,該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路面結冰后比較光滑,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因此車輛難以行駛,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冬天,護路工人常向公路面撒鹽除冰,這是利用降低熔點使冰雪盡快熔化,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冰雪把竹子壓“彎了腰”,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2.(真題來源:宜興市校級模擬)小明用三種方法讓同一水杯做勻速運動:用力握住水杯使其向上運動(如圖甲);用大拇指和食指夾住水杯使其向下運動(如圖乙);在手和杯子之間墊一層薄毛巾使其向右運動(如圖丙)。三種情形中水杯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別為、、則 A. B. C. D.【分析】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解答】解:小明用三種方法讓同一水杯做勻速運動,水杯處于平衡狀態,用力握住水杯使其向上運動、向下運動,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水杯的重力,故;在手和杯子之間墊一層薄毛巾使其向右勻速運動,水杯在豎直方向受力平衡,重力等于摩擦力,故,故不符合題意,符合題意。故選:。3.(真題來源:和縣二模)如圖所示,小華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端鉤住木塊,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勻速運動,并保持靜止,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可測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運動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受到的重力與木塊對長木板的壓力是相互作用力B.木塊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長木板所受的重力與地面對長木板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當在水平方向快速拉動長木板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是不變的【分析】(1)相互作用力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根據相互作用力的條件進行分析即可;(2)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進行分析即可;(3)分析如圖所示裝置,在水平方向快速拉動長木板的過程中,木塊相對地面處于靜止狀態,受到的測力計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同,故在用力將木板向左拉出的過程中,無論是否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均等于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且大小不變,方向與彈簧測量的拉力方向相反。【解答】解:(1)相互作用力的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木塊受到的重力與木塊對長木板的壓力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條件,故說法錯誤;(2)在水平方向快速拉動長木板的過程中,木塊相對地面處于靜止狀態,受到的測力計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為一對平衡力,大小相同,故在用力將木板向左拉出的過程中,無論是否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均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且大小不變,方向與彈簧測量的拉力方向相反,即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故說法錯誤,說法正確;(3)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一個物體上,長木板所受的重力與地面對長木板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故說法錯誤;故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