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學習目標1.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某種動物行為的成因。2.進行“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的活動。◎學習重點: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動物行為的種類 1.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如 、防御行為、 、繁殖行為、 、領域行為、社會行為等。 2.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可分為 和 。 3.動物 的,由動物體內的 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 4.在 的基礎上,通過 的作用,由 和 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5. 是學習行為的基礎。 【答案】1.取食行為 攻擊行為 遷徙行為2.先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3.生來就有 遺傳物質4.遺傳因素 環境因素 生活經驗 學習5.先天性行為知識點二 動物行為的生物學意義 1.先天性行為使動物能 環境,得以 后代。 2.學習行為可以讓動物更好地適應 的變化。 3.動物越 ,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復雜。 【答案】1.適應 生存和繁殖2.復雜環境3.高等知識點三 學會探究動物的一種行為 1.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 和 。 2.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的一般步驟:提出問題、 、 、實施計劃、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3.在實驗過程中一般要設置 實驗。【答案】1.觀察法 實驗法2.作出假設 制訂計劃3.對照 【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情景呈現1】一只剛買回來的小狗,一開始只會吃飯、睡覺、搖尾巴,后來經過主人的訓練以后,它學會站立行走、滑滑板車以及其他很多技能。它還經常在客人面前表演節目呢!于是,主人對它疼愛有加,每頓飯都有好吃的,還一直夸它聰明。【合作探究】小狗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分別是哪些行為 【情景呈現2】比較蚯蚓和老鼠的走迷宮實驗:【合作探究】不同種的動物學習能力有差別嗎 任務驅動二 動物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情景呈現1】一只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總是給養魚池邊浮到水面張口求食的金魚喂捕來的昆蟲,就像喂自己的雛鳥一樣,一連喂了好幾個星期。 【合作探究】先天性行為有沒有局限性 【情景呈現2】比較一下袋鼠和蚯蚓的行為: 【合作探究】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 【答案】任務驅動一【情景呈現1】①先天性行為:吃飯、睡覺、搖尾巴。②學習行為:站立行走、表演節目、滑滑板車。【情景呈現2】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強。任務驅動二【情景呈現1】①先天性行為有著很大的局限性。②對于美國紅雀來說,雖然這種行為是出于本能,但這對本種族的延續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是一種浪費。【情景呈現2】①先天性行為:簡單的,必不可少的,生存的基本保障。②學習行為:不斷適應多變的環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