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學習目標1.闡明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增強適應大自然的意識。2.闡述節肢動物能成為動物界最大的類群的理由。◎學習重點:1.說出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并認識它與人類的關系。2.說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并認識它與人類的關系。3.區別出節肢動物中的最大類群——昆蟲的主要特征。【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軟體動物 1.代表動物——雙殼類軟體動物:(1)概念:軟體動物中的河蚌、 、 、 等,它們的外面都有兩片大小相近的 ,因而稱為雙殼類。它們身體柔軟,表面有肉質的膜,稱為 ,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了 。 (2)形態結構(縊蟶):[1] ,[2] ,[3] ,[4] ,[5] 。 (3)生理特性:①運動:雙殼類動物依靠 緩慢地運動。 ②攝食和呼吸:通過身體后端的 吸入水,水流經身體一些器官后,再通過 排出體外。在吸水和排出水的過程中,攝取水中的 并排出未消化的 ,同時,利用 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2.其他軟體動物:(1) :背部有8個呈覆瓦狀排列的貝殼,身體腹面有一個扁平的足。 (2) :殼為螺旋形,腹面有大而扁平的 ,用來爬行。 (3) :身體被外套膜包裹,體內有 的殼,有10條 用于捕食,可借助漏斗噴水的反作用力快速運動。 3.軟體動物的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 ,大多具有 ,運動器官是 。 4.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軟體動物中有很多成為 的對象,其中 產量位居世界首位。 (2)有益:①食用:扇貝、 、 等富含 和 ,且 含量低。 ②藥用:鮑的殼(中藥稱 )、烏賊的殼( )、珍珠粉等可 。 ③工藝品:螺殼和珍珠是很好的 。 (3)有害:對人類也有一定危害,如 是日本血吸蟲的 ,與 病的傳播有關。【答案】1.(1)扇貝 文蛤 縊蟶 石灰質貝殼 外套膜 貝殼(2)出水管 入水管 鰓 外套膜 足(3)足 入水管 出水管 食物顆粒 殘渣 鰓2.(1)石鱉(2)蝸牛 足(3)烏賊 退化 腕足3.外套膜 貝殼 足4.(1)人工養殖 貝類(2)牡蠣 鮑 蛋白質 多種維生素 脂肪 石決明 海螵蛸 入藥 裝飾品(3)釘螺 中間宿主 血吸蟲知識點二 節肢動物 1.節肢動物的種類繁多,是 的動物類群,有 120 萬種以上,占所有已知動物種數的80%。 2.蝗蟲的形態結構:(1)身體分為 、 、 三部分。 ①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感覺器官有 對觸角(觸覺和嗅覺),三個單眼(感覺明暗)和一對復眼;口器用于攝食。 ② 部是運動中心: 對足,善于 ; 對翅,善于 。 ③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體表有 (分布于蝗蟲的胸部和腹部),是氣體進出的門戶。 (2)體表有外骨骼,有 和 的作用,以適應陸地生活。但外骨骼會限制昆蟲的生長和發育,所以昆蟲需要定期蛻皮,通常發育為成蟲后才不再蛻皮。 3.昆蟲的基本特征:有一對 、三對 、一般有兩對 ,能飛行。 4.節肢動物因附肢分節而得名,它的主要特征:體表有堅韌的 ; 和 都分節。 5.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有益:①蝦、蟹可食用,營養價值高。②蜜蜂等昆蟲能幫助植物傳播花粉。③蝎子、蜈蚣、蟬蛻等可入藥。④果蠅是常用的實驗材料。(2)有害:有的如蚊、蠅、螨叮咬人傳播疾病,有的如蝗蟲等會嚴重危害農作物、果樹和森林等。【答案】1.最大2.(1)頭部 胸部 腹部 一 胸 三 跳躍 兩 飛行 氣門(2)保護體內柔韌器官 防止體內水分蒸發3.觸角 足 翅4.外骨骼 身體 附肢【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描述軟體動物的特征【情景呈現】觀察縊蟶內部結構示意圖:【合作探究】縊蟶貝殼的作用是什么 縊蟶如何運動和呼吸 怎樣獲取食物 任務驅動二 描述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情景呈現1】觀察蝗蟲結構示意圖: 【合作探究】蝗蟲各部分的結構有什么功能 蝗蟲的外骨骼有什么作用 ·學習小助手·判定蝗蟲氣體交換的結構蝗蟲腹部和胸部的氣門是氣體進出蝗蟲身體的門戶,不是蝗蟲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蝗蟲的氣體交換是在體內的氣管中完成的。【情景呈現2】觀察河蚌和蝗蟲的結構示意圖:【合作探究】軟體動物的貝殼與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對動物生存的意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項目 不同點 相同點是否生長 是否輔助運動軟體動物的貝殼節肢動物的外骨骼【答案】任務驅動一【情景呈現】①貝殼具有保護作用。②依靠足運動,用鰓呼吸。③通過入水管將水吸入體內,攝取水中的食物顆粒并排出食物殘渣,然后再通過出水管將水排出體外。任務驅動二【情景呈現1】①頭部負責感覺和攝食,胸部是運動中心,腹部集中容納內臟器官,腹部和胸部體表有氣門,是氣體進出的門戶。②體表有外骨骼,有保護體內柔韌器官和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以適應陸地生活。【情景呈現2】項目 不同點 相同點是否生長 是否輔助運動軟體動物的貝殼 隨身體的長大而長大 不輔助運動 都能保護內部的結構節肢動物的外骨骼 不生長,有蛻皮現象 與內壁肌肉共同完成運動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