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學習目標1.描述蛔蟲對人體的危害及如何預防。2.概述蚯蚓對人類的益處及對其的利用。◎學習重點:1.描述蛔蟲的寄生生活及適應寄生生活的特點。2.描述常見環節動物的形態和生活狀況。【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線形動物 1.代表動物——蛔蟲:(1)蛔蟲的生活習性:蛔蟲寄生在人的 里,靠吸食 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蟲的形態:①蛔蟲身體呈 ,兩端細長,大約長20到35厘米。 ②成體略帶粉紅或黃色,雌蟲較大、較長尾端 ;雄蟲尾部向腹部 ,比雌蟲略小。 (3)蛔蟲的消化:①蛔蟲的 結構簡單,腸由一層細胞組成,只能吸食小腸內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前端有 ,后端有 。(肛門的出現使消化和吸收后的食物殘渣不再與新進入的食物混合,而是直接由肛門排出,這是蛔蟲比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高級的地方) (4)蛔蟲的生殖: 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蛔蟲雌雄異體,雌雄蟲在小腸里交配后,雌蟲每天可以產下二十多萬個蟲卵。 (5)蛔蟲的體表:包裹 ,有 作用。 (6)蛔蟲的運動:蛔蟲沒有專門的 器官,只能靠身體的彎曲和伸展在小腸內慢慢蠕動。 (7)蛔蟲感染人的途徑:; ; 。 2.其他常見的線形動物:蟯蟲、鉤蟲、絲蟲、線蟲等。有寄生生活的,如蛔蟲、蟯蟲、鉤蟲、絲蟲、線蟲;有自由生活的,如秀麗隱桿線蟲。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 ,呈 形,體表有 , 口 肛門。 【答案】1.(1)小腸 小腸(2)圓柱形 尖直 卷曲(3)消化管 口 肛門(4)生殖(5)一層角質層 保護(6)運動(7)人喝了帶有蟲卵的生水 吃了沾有蟲卵的蔬菜 用沾有蟲卵的手去拿食物3.細長 圓柱 角質層 有 有知識點二 環節動物 1.代表動物——蚯蚓:(1)蚯蚓的呼吸:①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它的體壁可以分泌黏液,使體表保持濕潤,而它的體表則密布著 , 可以融入體表的黏液里,然后進入體壁的血管中,它體內的 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②觀察時應經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目的是保證蚯蚓的 。 (2)蚯蚓的形態結構:①身體呈長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 構成,身體分節使蚯蚓軀體 。 ② 口 肛門。 ③ 面顏色較深, 面的顏色較淺。 (3)蚯蚓的運動:蚯蚓靠 和 協調運動,運動方式為蠕動。 2.環節動物:(1)常見的環節動物:蚯蚓、 、 等。(水蛭無剛毛,無疣足;沙蠶有疣足;蚯蚓有剛毛) (2)環節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 構成;靠 或 輔助運動。 (3)環節動物對人類的益處:①蚯蚓在土壤里活動,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能提高土壤肥力;蚯蚓身體富含蛋白質,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和食品;蚯蚓能處理有機廢物。②沙蠶是魚、蝦、蟹的餌料。③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質——蛭素,在醫學上,可生產抗血栓藥物。【答案】1.(1)毛細血管 氧氣 二氧化碳體表濕度或呼吸(2)環形體節 運動靈活有 有背 腹(3)體壁發達的肌肉 剛毛2.(1)水蛭 沙蠶(2)體節 剛毛 疣足 【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描述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情景呈現1】觀察蛔蟲的形態結構:【合作探究】蛔蟲為什么能寄生在小腸中 【情景呈現2】調查兒童容易患蛔蟲病的原因。【合作探究】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蛔蟲病 任務驅動二 描述蚯蚓的形態結構與功能【情景呈現1】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和運動:【合作探究】如何辨別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蚯蚓在平面玻璃上和牛皮紙上的運動快慢一樣嗎 為什么 ·學習小助手·區分蚯蚓與沙蠶的運動方式蚯蚓通過體壁的收縮以及體表剛毛的配合完成運動,剛毛僅起到支撐和固定的作用。沙蠶體節的兩側具有疣足,依靠疣足輔助運動。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環節動物都依靠剛毛運動。【情景呈現2】觀察蚯蚓的呼吸。【合作探究】在一些地方,大雨后蚯蚓常爬到地面上來,這是什么原因 【答案】任務驅動一【情景呈現1】①體表有一層角質層,起保護作用;②消化管結構簡單,以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為食;③有發達的生殖器官,生殖能力強。【情景呈現2】①注意個人衛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凈;飯前便后洗手;②要管理好糞便: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后,再做肥料使用。任務驅動二【情景呈現1】①依靠環帶區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身體前端有環帶(環帶也叫生殖帶)。②觸摸蚯蚓腹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覺,其上的小突起為剛毛,作用是固定身體,配合肌肉完成運動。③蚯蚓在玻璃上比在牛皮紙上運動慢,原因是玻璃表面光滑,不利于剛毛附著以配合運動。【情景呈現2】①蚯蚓靠濕潤的體壁呼吸;②大雨過后土壤里氧氣不足,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來呼吸。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