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設計課題 2.2春天的暢想教學 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評析,體會自然美和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表現方式。 2.通過觀察、發現,大膽地想象和聯想,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贊美,同時抒發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繪畫創作表現能力。 3.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與追求,對生命與自然的親近,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體會教學 重點 理解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相關知識及其間的關系。教學 難點 通過對藝術家的作品與審美價值的了解、探究和體驗,理解不同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教學 過程 教 學 內 容 與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和 關注的學生情境導入: 圖片展示 新授課: 1、產生色彩心理聯想的前提是什么? 小組回答:產生色彩心理聯想的基礎是變化萬千的大自然景色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色彩本事并無感情,我們對色彩的心理反應,是事物及其相關色彩長期對我們意識發生作用的結果,是從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是對生活體驗的聯想感知。 2、火焰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 小組回答:熱,所以我們看到紅、橙、黃等色相,就會產生溫暖的感覺。生活經驗給了我們直接的感受,于是我們把紅、橙、黃等色稱為暖色。 3、藍和深紫等色,能產生何種聯想?產生聯想的原因是什么? 小組回答:由于不同顏色讓我們聯想到生活中不同的事物,產生不同的感覺。因此,人們把眾多色彩分為暖色系列和冷色系列。 4、以小組為單位探究色相白、褐、綠的不同心理聯想。 小組回答:白荷花——高貴、典雅;暴雪場景——冷酷、無情。 不同的明度,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小組回答:由于顏色的明度不同而產生了輕飄和沉重的感覺。 6、為什么重量和大小相同的兩個物體由于顏色的深淺不同而產生了不同感覺? 不同的純度,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聯想。 小組回答:純度越高,硬度感、興奮感越強,色彩鮮艷而明亮的色彩具有華麗感;相反純度低且明度高的顏色具有明快感,純度低且明度也低的顏色具有沉靜感。 8、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藝術美?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自然美:是指客觀世界中的自然物、自然現象的美。它能以它本身的勃勃生機、萬千景象,給人以精神享受, 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凡是使人娛情暢神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便是人們的審美對象,是第一性的美。 藝術美:美的形式之一,相對于現實美而言,指藝術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美。即藝術家按照美的規律,在進步的審美觀點、審美理想 指引下,根據現實生活進行創造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 體現出來的美,它是一種特殊的審美現象。 二者關系:藝術美來源于現實美,又高于現實美。 9、表現形式 具象畫:指的是完成具有實物的形象。畫面中的是一個真實的形象,很易看出作品畫的是什么。 抽象畫:指的是完成不具有實物的形象,畫面中只有造型與色彩,自由的表現概念與創意的畫。繪畫中的線、色、形不用來反映具象,只用來造成視覺上的愉悅感。就是一種抽象的形式美。 激趣導入,引入話題。板 書 設 計 表現春天的形式有哪些? 詩歌、文章、繪畫、音樂、雕塑……教 學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