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氣壓強》說課稿一、使用教材我這節課的題目是《大氣壓強》。選自新課標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三節內容,是液體壓強知識的延伸,也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做鋪墊。二、實驗器材實驗用品:塑料瓶,乒乓球,吸管,氣球,廣口瓶,紙片,塑料片。實驗創新及改進要點這節課我設計了六個實驗,有課本實驗的改進,也有創新實驗,但每個實驗都是利用大氣壓強的知識進行設計。課本覆杯實驗圖片中用的紙片,改進后用的塑料片,并在塑料片兩端各貼了硬紙片,加重重量,進一步體現大氣壓強的力量;馬德堡半球實驗在課堂中實驗有一些困難,對于抽成真空學生感知力不強,換成吸盤排盡空氣,學生體驗感更強;自制飲水機利用大氣壓強應用于生活,學生興趣更濃。四、實驗設計思路大氣壓存在但不能直接觀察到,所以我設計了一系列實驗使學生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既然存在,那么具體有多大呢?通過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感受到了大氣壓強的力量,進而引發思考“如何精確測量大氣壓值呢?”,繼而引出托里拆利實驗。最后利用氣壓差的原理制作一系列創新實驗,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探究精神。五、實驗教學目標1、通過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讓學生領會了效應法,培養了實驗能力和探究精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2、通過對大氣壓產生原因、方向、大小的討論學習,培養了分析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3、通過實驗探究大氣壓的大小,培養了設計實驗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滲透多元探究的思想。讓學生學會評估,培養學生勇于放棄、修正自己觀點。4、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和應用,使學生體會科學知識的力量,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熱愛科學的情操。 六、實驗教學內容實驗一、在裝滿水的塑料瓶口處放一乒乓球,倒置塑料瓶觀察現象。實驗二、用紙片蓋住裝滿水的集氣瓶,倒置并向各個方向轉動。瓶口和紙都沾水看是否還有上述現象。實驗三、將兩個吸盤貼緊,一次留部分空氣,一次排盡空氣,學生拉開體驗用力的大小。實驗四、將自制的瓶身和瓶口開口的瓶子插入吸管,灌滿水,移動瓶口的吸管就可以實現出水和停水現象。實驗五、上述實驗的瓶子瓶口處放氣球,吹大后堵住瓶身吸管,氣球內灌水,擰緊開口的瓶蓋,松開瓶身吸管,形成“噴泉”。實驗六、噴泉實驗器材擰下瓶蓋,用嘴對瓶身吸管吹氣吸氣,模擬肺部呼吸。實驗教學過程首先提問學生,把乒乓球放在裝滿水的塑料瓶口,倒置塑料瓶,乒乓球會掉落嗎?引發學生思考,接下來演示實驗,學生很是震驚,分析得出是空氣的力量,引出課題。接下來演示覆杯實驗,進一步體會大氣壓強的存在,并向各個方向轉動瓶口,形象感知各個方向都受到大氣壓,使學生認識到氣體和液體一樣也是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實驗結束后,部分學生提出疑問,是否是杯口的水將紙“沾”???進一步做此實驗,發現杯口和紙都沾水并不能達到上述效果。為了進一步展示大氣壓強的效果,改用塑料片,并將塑料片兩面粘上同樣大小的硬紙板,增大塑料片的重力,重復試驗,還能達到上述效果。從課本提到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出發,為了實驗更簡單方便,改用兩個吸盤進行實驗。首先兩吸盤中留有部分空氣,學生輕易拉開,其次將兩吸盤中空氣排盡,學生很用力也很難拉開。通過對比試驗,進一步感知了大氣壓強的力量,并且可以總結出這是氣壓差的效果。那么大氣壓到底多大呢?從覆杯實驗到量桶實驗到抽氣筒抽氣水柱上升到天花板的圖片對比,從公式的本質出發,提問“若大氣壓強一定,如何降低液面高度呢?”同學們提到增大密度,給出密度表,同學們選出了用水銀,引出托里拆利實驗,進一步解釋托里拆利如何精確測出了大氣壓值。總結前邊的步驟,開動大腦,討論如何用塑料瓶和吸管自制飲水機,教師引導,最后拿出成品,同學動手體驗并說明原理,由于氣壓差才有水流出。在此裝置的基礎上,討論自制噴泉,有創新,有創意,學生學習興趣更濃。進一步利用此裝置,有同學提到可以模擬肺部呼吸,實驗成功。在課堂的最后讓學生們進行了課堂小結,說出這節課的收獲,總結了大氣壓強的有關知識點,最后布置了實踐性作業。八、實驗效果評價 (一)覆杯實驗部分小組不成功,原因為瓶內水沒有裝滿或蓋紙過程中進入了氣泡。?。ǘ┪P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躍躍欲試,感受到了大氣壓強的力量。 (三)自制飲水機及自制噴泉實驗將大氣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實驗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學生思維,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