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位名稱:xx小學 課題:發現美麗適用年級:六年級 設計者:一、目標確定依據1.相關課程標準論述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一節學習運用藝術作品中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進行新的表現的課程。 在《美術課程標準》“造型表現”系列的成就標準中明確指出通過學習,學生能夠: 觀察、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運用對稱、均衡、重復、節奏,對比、變化、統一等形式原理進行造型活動,增進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敢于創新與表現,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2.教材分析本課是六年級下冊《發現美麗》的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尋遠古神怪藝術形象的表現特點,加以創造制作出新的藝術作品。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材料的特性,再運用合適的方法將平面圖形制作成立體形象,讓學生感受二維造型到三維造型的轉換。3.學情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制作及造型能力,對材料的特性有所了解,并能正確使用制作工具。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能借用古畫中的抽象元素表現出抽象繪畫作品,如何將它轉換成立體形象是本課的重難點。課堂上,首先讓學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再來選擇合適的方法,通過嘗試體驗,教師引導,現場示范等方法有效的解決重難點,從而讓學生能借用一定方法將自己喜歡的抽象圖形制作成立體形象。二、學習目標(一)五維目標1.美術基礎知識:能從抽象繪畫作品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運用適當的材料及方法,將平面圖形設計制作出具有一定美感的立體形象。2.美術表現:通過欣賞,討論,探究等活動,學生能靈活借鑒抽象意味繪畫中的形象進行變化、組合,再運用適當的方式和材料設計制作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半立體形象。3.審美判斷: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了解米羅的抽象作品和古代美術作品中的神怪形象特點,并能學習其造型表現的手法。4.創意實踐:通過欣賞,討論,探究等活動,學生能靈活借鑒抽象意味繪畫中的形象進行變化、組合,再運用適當的方式和材料設計制作出具有一定美感的半立體形象。5.審美多元化與文化理解:學生能欣賞與感受中國古代美術和米羅的超現實主義作品的美,并在生活中尋找和創造立體造型的美。三、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學生能把平面的藝術作品形象轉化成浮雕的變現形式。學習難點:學生運用適當的方式和材料制作出具有一定美感的立體形象。 評價任務針對確定的教學目標,力求評價的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在評價上主要采用課堂觀察和小組展示兩種途徑來檢測目標的達成度以及學生的參與度。 目標1:通過“感受生活美——玩偶,來自美術作品”活動,了解學生對美術術語抽象形式的理解程度。 目標2:通過“賞析藝術作品”活動,了解學生能否在理解美術語言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恰當的美術術語分析、解釋藝術作品。 目標3:通過“中西藝術之比較”環節,進一步加強對本課知識的鞏固,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熱愛祖國傳統藝術,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目標4:通過“模擬小訓練”活動,促使學生使用線條造型,了解學生對作品中形象變化的把握。 目標5:整節課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團體合作的學習方式,課堂展示也充分以學生的自評、互評為主導。五、課時安排六、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環節一: 激趣 導入新課 作品欣賞,導入新課 從教師制作的立體玩偶,發現抽象繪畫中的形象變成立體造型有一種特別的美麗。 導入課題《發現美麗》 (完成目標一) 設計意圖:通過問答的形式,既調動了全班同學的興趣又可檢驗同學們基礎知識情況。(評價目標一)環節二: 賞析東西方藝術美對比欣賞《馬王堆漢墓帛畫》和米羅的《小丑的狂歡》繪畫作品,用美術語言細讀作品,談對作品的不同感受。(完成目標二) 了解東西方藝術獨特的美。根據賞析,學生勇于提出疑問,談感受,調動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評價目標二)環節三: 藝術表現形式初探 探究東西方藝術作品中的表現形式,概括造型特點。 小組交流分析作品中形象造型特點。教師小結:夸張、重組、變形 小組交流分析作品中形象表現手法。教師小結:點、線、面 (完成目標二) 模擬小練習。 根據《楚帛書》、《樂舞圖》仿畫。(完成目標三)設計意圖:對比感知作品,了解米羅的抽象作品和古代美術作品中的神怪形象特點,并能學習其造型表現的手法。 (評價目標二)學生能夠精準的仿畫,初步體驗東方藝術的造型手法。(評價目標三)環節四:創意提升 異想天開 賞析《山海經》里的藝術形象,升華學生的想象力。 豐富作品形象。學生再次修改或添加作品形象。(完成目標四)1、微課展示。 2、小嘗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主體制作,并將作品二次提升形成一幅有創意的作品。(完成目標四)設計意圖:提升作品的二次創意,學生體驗多元素創作的樂趣。(評價目標四)環節五:藝術實踐 1、根據作品直接模仿用太空泥制作浮雕形式的作品。 2、從外輪廓入手,注意大小形狀特點及厚度的控制。 3、把米羅的色彩爆發力和造型手法與中國造型手法融合,完成局部的造型,使局部具有高度上的變化,體現出半立體造型的趣味。 (完成目標三、四) 設計意圖:會賞析作品,使用多元化素材創作作品。 (完成評價目標三、四)環節六: 作業展示,總結評價 1、學生自主展示,講解自己的作品。 2、教師評價學生作業。主要評價方向學生作品的創意及半立體的形象特點是否充分體現。(完成目標五)設計意圖:積極主動地相互交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目標五)環節七: 課后拓展1、展示達利藝術作品 ,使學生感受藝術中的人文。 2、米羅雕塑作品賞析。 (完成目標一、三)設計意圖:學會運用審美的眼光感受生活,欣賞生活。 (評價目標一、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