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小學美術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課時備課單位名稱:xx小學 課題: 同一幅畫適用年級:五年級 設計者:一、目標確定依據1.相關課程標準論述小學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課在前半部分以梵高作品進行欣賞,學習了解色彩搭配。主要以馬蒂斯的生平、作品中造型色彩的藝術風格以及晚年的藝術巔峰之作一剪紙,作為主要線索。選擇了多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引導學生從他的藝術以及不朽的藝術生命力的角度,認識和了解這位影響20世紀畫壇的藝術巨匠。了解馬蒂斯一生對藝術的不懈追求、不斷超越自我的生平,激發學生不滿足過去,勇于創新的思想意識。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心理逐漸成熟,審美品位逐步提升。本課教學將古燥的調色涂色練習置身于有趣的活動中,筆觸學習置身于體驗P,色彩搭配學習置身于改畫名家作品活動中,學習變得輕松了,等大大提高學習興趣的持久力、學習的信心!二、學習目標(一)五維目標1.美術基礎知識:了解色彩語言的豐富性,認識色譜、學習調色與涂色的方法。2.美術表現:能準確地識色、調色和涂色、個體完成涂色練習。3.審美判斷:學習并運用本節課知識,創作作品。4.創意實踐:參與集體組合成畫的活動。5.審美多元化與文化理解:表現出對世界名畫欣賞、臨摹與組合的美術活動的興趣和成功的快樂,富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集體協作的精神。三、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學習色彩知識,了解與掌握配色、調色、涂色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與觀察能力。學習難點:個體完成涂色練習與集體組合成畫的活動。評價任務1、會用語言表達出色彩特點及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2、完成一幅繪畫作品。課時安排3課時六、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一、欣賞導入欣賞荷蘭畫家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導提問:你見過這些畫嗎?特別是最后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課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畫,你們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學生組內交流、討論。認識色彩是繪畫的語言,色彩是相同的。二、探索思考1、引導思考:這幅畫主要有那些顏色?(學生觀察與識色,教師提問與引導)2、探索調色方法:這些顏色是怎樣調配出來的呢?(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注意要做到切實的交流探討。)三、嘗試體驗1、根據教材的提示,用大紅和檸檬黃進行調和,把產生的橙色與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樣?為什么?教師演示重點小結:兩種顏色相調和,顏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產生變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顏色方面傾斜,所以調色時應該能判斷看準色彩的傾向性。2、在一種顏色中調入黑色或白色,看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教師演示小結:通過這一個辦法可以讓色彩發生明度變化,這樣就可以調出許多顏色豐富的層次了。3、出示教材右頁馬賽克效果的《向日葵》畫中取一方格(G5),這一格是有24個小塊組成的,將它們分解開,與色譜中的顏色對號入座。(學生也可參與部分)4、任意找一種《向日葵》這幅畫的顏色,嘗試調配一下,是否很接近?我們可以將這幅畫分解成許多小色塊,近看這些顏色,但遠一點或瞇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現出來了。將橫排的A-J與豎排的1-5交叉組成編號,全班每個同學畫其中的一部分。臨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顏色來調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顏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換蘸顏色。組合展示1、讓完成作業的學生按照底紙上的格子,找準坐標貼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2、引導學生瞇眼睛看看,欣賞評全班同學集體組合畫出的作品。教學拓展色彩是繪畫的語言,也就象文學語言運用的藝術一樣,色彩語言的調配也需要認真的研究與探索,今天你有收獲了嗎?對比分析,認知色彩冷暖,以及冷暖色調的情感表達。簡單分析對比范畫1、2給出“活潑”、“沉靜”兩個詞,進行正確的聯系引導學生找出“活潑”、“沉靜”兩個詞的相關色對比分析,認知色彩明度對比強弱所產生的情感表達說出色彩在不同深淺的背景前感覺有什么不同?小結: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同樣的色彩在背景深淺不同的情況下有不一樣的感覺。明暗對比強,主題突出,畫面明快,讓人感覺歡快;明暗對比弱,畫面柔和,讓你感覺平靜溫和。嘗試體驗運用所學色彩知識,對8幅世界名畫進行冷暖、明度的小練習進行展示畫家作品,進一步研究不同色彩感受用自己鐘愛的色彩,將作品重新配色,進行比較五、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