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珍愛國寶——古代青銅藝術課堂類型:欣賞 評述。教學目標:1、通過從青銅器的外觀、形狀、紋樣以及銘文等方面來學習了解青銅器藝術的特點。2、在欣賞青銅器藝術的過程中,認識中國青銅器藝術在人類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貢獻,了解青銅器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學重點:學習從青銅藝術的外觀、形狀、紋樣以及文字的等方面來欣賞了解青銅器藝術的特點。教學難點:在欣賞青銅器藝術的過程中,認識中國青銅器藝術在人類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貢獻,了解青銅器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課前準備:1、教師了解青銅器的主要制作方法。2、搜集古代青銅藝術的照片供學生欣賞。3、上網搜集青銅藝術的發展歷史。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加強常規教育,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環境情況及資料。二、創設情境,導入課題1、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幾件青銅器讓學生欣賞,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出示一些思考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什么是青銅”、“青銅器的發展演變史”、“你認為我國古代青銅器皿是怎樣制造的?”、“我們可以從哪幾方面來欣賞古代的青銅藝術?”2、讓學生自由討論,談談自己的見解。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補充。(1)什么是青銅?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紅銅加錫后熔點降低,硬度加強,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銅。(2)青銅器的發展演變史?青銅器在原始社會后期開始萌芽,夏朝初步發展,商周鼎盛,春秋戰國繁榮,秦漢則變革、中興,兩晉南北朝至隋唐走向衰落,宋元明清仿古和作偽。(3)我國古代青銅器皿的鑄造?使用泥陶模具(塊范法)或者臘模具(失蠟法)制作(教師分別對什么是塊范法和失蠟法進行介紹)(4)我們可以從哪寫方面來欣賞我國古代青銅工藝品?我們主要從秦銅器的外形、紋飾、銘文等方面來欣賞古代青銅工藝。三、展示講解,引導欣賞:(一)教師示范欣賞:1、課件展示青銅器《四羊方尊》,提示學生欣賞,然后師作介紹:這是件商朝晚期青銅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高58.3厘米,口長52.4厘米,重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尊的四肩、腹部設計成四個大卷角羊,羊頭與羊頸伸出于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間。此尊造型簡潔、優美雄奇,寓動于靜,被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2、課件展示青銅器《西漢長信宮燈》,提示學生欣賞,然后師作介紹:這是件西漢青銅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約1.5公里的山崖上,現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館。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宮燈高48厘米,宮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于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故名“長信宮燈”。3、課件展示青銅器《銅奔馬》,提示學生欣賞,然后師作介紹:這是件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重7.15公斤,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厘米,馬頭頂花纓微揚,渾圓的軀體呈流線型,四肢動感強烈,昂首揚尾,尾打飄結,三足騰空,右后足蹄踏一飛燕,飛燕展翅,驚愕回首,銅奔馬全身的著力點都集中在飛行的飛燕背上,形成了一種極富感染力騰飛之勢。這一藝術形象不僅構思奇特、造型優美,而且完全符合力學平衡原理,完美地塑造了運動速度與整體平衡相統一的行空天馬與飛燕,馬踏飛燕改變了傳統天馬的造型手法,使之蘊含著豐富的天馬文化內涵,堪稱青銅藝術的極品,充分表現了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鑄造技藝。銅奔馬是東漢藝術家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珍寶,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術成就。(二)學生自主欣賞:1、每位同學從課本或教師課件中出示的圖片里所提供的范例中任選一例,從器形、紋樣以及銘文等方面介紹。2、小組交流自己的認識與見解。3、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件青銅器集體討論鑒賞、以書面的形式撰寫鑒賞報告,然后小組內選一位同學向全班同學本小組所鑒賞的青銅器。四、師作課堂總結:介紹我國青銅藝術的悠久歷史與先進工藝,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及對我國傳統工藝熱愛之情。五、課后拓展:1、課后搜集青銅器的圖片欣賞。2、上網查閱有關青銅方面的知識。3、向家人介紹某種青銅器。板書設計:第二十課 珍愛國寶——古代的青銅藝術1、四羊方尊 2、西漢長信宮燈 3、銅奔馬↗從器形來觀賞欣賞青銅器的方法 →從紋樣來觀賞↘從銘文來鑒賞教學反思: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學習認識和閱歷,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電視、電腦、博物館等)對古代的青銅藝術進行簡單的認識和了解,本章課程所要作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深一步的了解我國古代的青銅工藝。這一課的知識點屬于科學、歷史領域,大部分學生都喜歡科學探索和傾聽歷史等內容東西,所以,我把本課內容做成課件,像電視鑒寶節目一樣,對每樣鑒賞品進行層層知識剖析,希望借此活躍課堂氣氛并把課堂氛圍推向高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