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為生活增添情趣第二課 擺件巧安排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課時:1課時教材分析感知是思維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課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號的基礎上,而美術課更多的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從而為思維提供豐富的營養,并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本課教學要求學生作品要巧---作品巧安排,工藝巧制作,材料巧利用。巧妙的來源是靈活的思維,立體全方位的思考才能達到巧學巧用的教學效果。擺件是美化生活空間的裝飾性事物,在現代室內裝飾中日益被人們重視。它雖然只是居室布置中的一個小物品,但必須經過立體的,全方位的思考以及精心的設計和制作,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裝飾作用。因此,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生活品位的提高,審美情趣的提升,擺件的作用不再只限于裝飾點綴家居環境,還體現了主人的文化素養,藝術品位及生活情趣。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注重培養學生關注室內裝飾品與環境的關系,引導學生能夠根據居室環境,巧擺巧做小擺件,使其藝術風格,造型尺度,材料運用以及色彩搭配與居室環境巧妙的結合,嘗試發現并利用環保材料美化生活空間,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發現生活,創造生活的能力。學情分析這節課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學生的熱情高,利用這一情緒,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第一步欣賞好的作品,第二步根據自己的喜好,利用環保材料,制作一個小擺件。 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多種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拉近學生運用生活經驗來教學學習活動。本課教學中,首先通過對小擺設的賞析、學習,激發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其次啟發學生發現廢舊材料,利用材料展開想象,創造具有視覺美感的新形象;最后引導學生認識材料、發現材料,掌握手工制作的技巧,創造生動、新穎、獨特的藝術形象。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小擺件與環境的關系,能夠根據居室環境,巧擺小擺件,使其藝術風格、造型特點、材料運用以及色彩搭配與居室協調。提高文化素養和藝術品位,為生活增添樂趣。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分析居室中有創意的擺件,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通過了解擺件的色彩、造型、藝術風格與居室環境的關系,領悟擺件的擺放規律,是學生全面感受擺件在居室中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用環保材料去創作一件小擺件,培養創新能力,提高環保意識,美化居室環境。(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美化居室的意識,提高藝術素養和生活品位。四、教學重難點(一)重點: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分別從藝術風格、造型語言、材料運用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進行分析。能夠根據自己的居室環境,巧擺巧做小擺 件,美化生活,提高審美。(二)難點:啟發學生了解生活美與藝術美之間的關系,幫助同學們更靈活地把握藝術創作的實踐方法與精神內涵,同時,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審美感受與藝術體驗。五、教學方法講授、欣賞、討論、探究、體驗六、課前準備:(一)教具:小擺件圖片、廢舊材料(二)學具:小擺件圖片、廢舊材料、制作材料、工具。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 多媒體 圖片 廢舊物品 工具 準備材料 工具 相關圖片 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 階段 發展 階段 一、想一想: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單調、無趣的空房間變得豐富、美觀? 有創意的擺設: 客廳中、墻角的、廚房的、臥室的。 引出課題:擺件 二、評一評: 擺件的布置與哪些因素有關 巧妙在哪? 教師總結: 藝術風格:與家具整體一致、與主人的文化素養相聯系。 造型尺度:與居室的空間比例相適合 色彩:與居室搭配和諧 材料:提倡運用環保材料。 三、做一做: 教師展示自制的擺設,并出示在居室中的圖片,啟發學生如何運用廢舊材料制作小擺件。 展示制作步驟 感受擺件在居室裝飾中的重要性。 思考、討論 藝術風格 造型、色彩 材料的運用 引導學生探究擺設的設計技巧及操作步驟。 引導學生欣賞、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規律,并能共享課前收集的材料,這樣既提高學生處理材料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作業 階段 為自己的居室設計制作擺設。 要求: 作品巧安排 工藝巧制作 材料巧利用 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合理選材、運用,結合技巧設計符合環境的擺設。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引導學生認識材料、利用材料的特性設計制作新穎、獨特的擺設。完成 階段 四、秀一秀: 教師點評、總結:生活中時時處處用美的心靈和敏銳的視覺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只有發現美,才能創造美”。 學生互評、自評。 闡述擺設的材料和所放的環境。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審美意識和評價意識。八、板書擺件巧安排1、作品巧安排2、工藝巧制作3、材料巧利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