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制作Flash動畫——補間(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逐幀動畫與補間動畫制作的對照,加深對補間動畫的理解。理解補間動畫的基本概念和制作補間動畫的基本步驟。理解元件在動畫補間動畫制作中的作用。理解動畫補間動畫的概念及特征。過程與方法通過比較,體會優勢,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補間動畫,在學會補間動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與進一步思考,并由此引出動畫補間動畫的認識,在新的實踐任務中,進一步掌握動畫補間,理解動畫補間的特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制作補間動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通過補間動畫的制作,進一步了解用計算機處理動畫信息的優勢。【教學重點】掌握補間動畫的制作及基本步驟;理解動畫補間動畫及其特征。【教學難點】掌握、會分辨動畫補間動畫。【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 比較 呈現“飛機移動”動畫,展示動畫效果。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逐幀動畫,如果用逐幀動畫方法來制作這個動畫,需要制作50幀位置不同的飛機畫面;而采用另外一種方法我們可以只在第1幀(開始關鍵幀)放上飛機并確定飛機的開始位置,再在第50幀(結束關鍵幀)上復制飛機并確定飛機的結束位置,中間的48幀畫面會由計算機自動生成。 生成中間幀過渡畫面的過程稱為補間,生成的動畫稱為補間動畫。 補間是計算機用來制作動畫的特有技術,它將大大提高制作動畫的工作效率。 比較 得出結論 明確本課任務 通過兩個效果相同但做法不同的實例的比較,承上啟下,順利引出本課的學習任務。二、新授 補間動畫 1、【任務1】制作一架飛機從屏幕右側移動到左側的補間動畫。(提供半成品) 制作步驟(詳見課本P12-13) 2、討論: (1)在Flash中制作補間動畫的主要步驟? ① 建立開始關鍵幀,并在幀場景中編輯對象。 ② 建立結束關鍵幀,并在幀場景中編輯對象。 ③ 生成兩關鍵幀之間的補間動畫。 注意: 在補間動畫中,開始與結束關鍵幀中的圖形對象屬性可以不同,如位置、大小、角度、形狀和顏色等,以產生各種效果的動畫。 (2)在幀屬性面板的“補間”中,還有“形狀”,任務1中為什么選擇“動畫”呢? 提點: 常見的補間動畫可分為“動畫補間”與“形狀補間”兩類。 在開始關鍵幀中設置影片剪輯元件、圖形元件以及非矢量圖對象,在結束關鍵幀中改變該對象的位置、角度、大小等屬性,生成的補間動畫稱為“動畫補間”動畫。 (二)“動畫補間”動畫 1、【任務2】制作一只蘋果向下掉落的補間動畫。 師呈現動畫效果 操作步驟: (1)單擊“插入”菜單中的“新建元件(N)…”命令,建立一個“蘋果”圖形元件。 (2)制作開始關鍵幀。 進入場景選定第1幀,將庫中的“蘋果”元件拖動到場景中上部位置,再用“任意變形工具”調節其大小。 (3)制作結束關鍵幀。 右擊第40幀,單擊快捷菜單中的“插入關鍵幀”命令。將蘋果移到下部合適位置。 (4)生成“動畫補間”動畫。 選定開始關鍵幀與結束關鍵幀之間任意一幀,在幀屬性面板中進行如下圖所示的設置。 (5)保存文件,“播放”或“測試影片”,觀察動畫效果。 打開半成品文件(已經建有飛機圖形元件),個別上臺根據課本內容講演,帶領全體學生完成動畫制作。 在此過程中,思考討論兩個問題,個別作答,適當實踐操作驗證效果。 初次認識“動畫補間”動畫。 生分析這一補間動畫是否為“動畫補間”動畫,進一步認識其特征。 結合圖文步驟,自行探究完成動畫制作,并做分享。親自體驗創建元件,使用元件的過程,以及對幀屬性面板做進一步認識。 共設置了兩個補間動畫實例的制作,任務一實例,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補間”原理,掌握并歸納出“補間”動畫的一般制作步驟,且由其制作過程,順利引出“補間”動畫的分類,并重點引申出“動畫補間”動畫。 接著,任務2實例的操作,一是讓學生再次深入體會“動畫補間”動畫的特點和做法,二是為下節課的第一個綜合性動畫“果園”,做好鋪墊。三、總結 師:本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補間這一更加簡便有效的動畫制作方法,通過實踐,我們知道了制作補間動畫的主要步驟及其特點,通過進一步思考,我們明確了今天的兩個實踐動畫都屬于補間中的“動畫補間”動畫(待學生齊答),動畫補間動畫的特征也是非常明顯的:①兩關鍵幀中的對象是位置、角度、大小等屬性發生了變化;②其對象應該是影片剪輯、圖形元件以及非矢量圖(待學生齊答)。希望同學們,在今后制作動畫的實踐中能夠靈活選用補間技術,優化你的動畫解決方案。 結合學案和思維導圖,回顧總結,理清本課內容內部的邏輯關系。 通過學案,尤其是思維導圖,帶領學生一起理清知識點,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為后續的“形狀補間”動畫的學習埋下伏筆。四、探究 蘋果從高處落下,在地上彈跳了幾下。 …… 學有余力的學生自主探究。 指引方向,鼓勵創新。教學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